《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热销欧美,中文繁体版2010年4月出版,即跃居台湾诚品连锁书店、金石堂连锁书店、博客来网络书店畅销榜Top10超过半年。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新版)》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读书笔记这本书值得给5星。就像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这是给他的学生编撰的用来教学的书,思路极其清晰,读起来很容易搞清楚各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影响和时代之间过渡的关系。欧洲历史总体上可以分为古典文明期,中世纪黑暗期,近现代和现代的文艺以及理性复兴时期三个阶段。而作者是从欧洲的帝国交替史,神学发展到理性回归,民族之间的侵略和征服,民主意识的诞生,皇帝与教皇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拉丁文的发展和影响,平民生活的变迁以及他们的反抗史这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欧洲的历史的。让读者可以在不到10万字的内容中就对欧洲历史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把握,应该给作者32个赞。
下面的内容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以后方便回忆书籍内容而写的了,与书评无关了:
本书从欧洲的历史发展来展开,最后总结出了为何欧洲能够在现代的大部分领域都做到第一或者曾经第一。作者开篇就提纲挈领的道出欧洲靠的是不断地征服和定居,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健全,以及最重要的:对科学的发明和发展。现今全球所有国家普遍运用的科学发现和科技都起源于欧洲。
欧洲文明发展之初,主要组成元素有三:
- [ ]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
- [ ] 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 [ ] 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希腊是个城邦制的国家,随着城邦的发展壮大,开始了对外扩张发展殖民地,这期间罗马还是个意大利中间的小村落,但是罗马人骁勇善战,他们的法律体系和治国方面的工程建筑都比希腊强,而且还善于吸收学习,很快就学习到了希腊带来的各种先进知识和文明。但是罗马人说的是拉丁语,希腊人说的是希腊语。希腊人的聪明程度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那个时代就能发展出哲学甚至精准的几何学。
*在欧洲古典时期,与其他各国都不同的犹太国发展出的是一神论的犹太教,而其他国家都是信奉多神论的。犹太教的核心就是十诫。而最初的犹太人对自己的宗教和民族并没有那么执着,直到他们被埃及打败并俘虏之后,在摩西领导下回到以色列之前开始反思自己,并且以自己的宗教为中心团结到了一起。耶稣自己也是犹太人,但是却因为犹太教的领导阶层心生疑忌而联合罗马人处死了他。但是耶稣与其他先知不同的是,他的信徒相信他在死后又复活了。
*日耳曼民族极其迷恋战争,他们宁可战争流血也不愿意流汗耕种。
然而基督教最初发展时期还是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虽然罗马人很包容,但是有一条要遵守,那就是要敬拜皇帝。但是基督教也与犹太教一样只能信奉唯一真神,不能敬拜任何其他权威,正是因为这样而被长期迫害。而这种局面在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接管罗马帝国的时候开始转变,就这样基督教逐渐从被排挤和被迫害的境地变成了罗马帝国唯一的宗教。就这样,罗马皇帝掌管着人们的身体,罗马教皇掌管着人们的心灵。
尽管罗马帝国随后灭亡了,教会却幸存下来。而且不像众人想象的那样,基督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因为教会没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就直接利用了这些希腊罗马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们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辅助神学的发展和宣传。更神奇的是,蛮族日耳曼人入侵和占领了罗马帝国之后并不想开始统治这个国家,而是让罗马人继续统治,直到他们侵占的领土过多,罗马人已经无领土可以统治为止。与此同时,日耳曼人在这段时间也开始受传教士影响,开始支持基督教,他们并没有消灭这些被征服的基督教徒反而被同化了,这就是日耳曼民族奇特的两点。日耳曼民族好战的性格与基督徒的价值观结合,逐渐演变成了骑士阶层,他们热爱战斗,但是更要为了神圣的使命去战斗,而不是滥杀无辜。骑士精神发展到现代就变成了绅士精神。
在罗马时期甚至到后来的中世纪,国王们常年征战,主要是为了保住统治权以免落入贵族手中。而贵族们则通过与国王建立协约和谈判条件来分得更多的领土,以此交换军队和税收等给国王。但是渐渐地,贵族们开始把这些通过条件交换过来的东西视为私有财产,并且认为政府无权干涉。这是欧洲民主和人权发展的基石,也就是“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
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一点:中世纪如此黑暗的重要原因就是,国王严格控制着人民的身体和生活,基督教会掌控了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他们严格控制知识和典籍的原本,很少有人能看到原本。然后教会再断章取义的宣传他们希望人们知道的东西,就这样平民甚至包括贵族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蒙蔽中浑浑噩噩的活了上千年而不知道自己一直在被黑暗的基督教会欺骗。教会和国王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是靠的人民的无知。
神学和欧洲人民思想的发展:
- [ ] 文艺复兴
- [ ] 宗教改革
- [ ] 科学革命
- [ ] 启蒙运动
- [ ] 浪漫主义运动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们并不会怎么关注死后的生活和来世,他们更关注当下和现世。
*艺术方面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们认为人体是完美的,所以那个时期会有很多裸体像来展现人体美。从裸体作品到罪恶的赤身裸体再到回归裸体作品,可以代表古典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的思想演变。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是对中世纪最大的冲击,把欧洲引领出黑暗的中世纪,来到了近代。文艺复兴是理性的回归,重新拾起对艺术,知识的探索,并没有直接对基督教进行冲击,而宗教改革的矛头就是直指基督教了。科学革命使得科学不断进步,人们认识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们的科学思想并不全对,人们自此不仅从基督教的禁锢统治中解放出来,而且还从“希腊人的思想是人类的巅峰,无法超越”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开始进一步前进。
*文艺复兴前的圣经是由拉丁文书写的,而中世纪的人民包括贵族在内几乎都是文盲,极少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极少有人能看懂。直到马丁路德的出现,他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修士,他能读懂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语,又幸亏印刷术及时传入欧洲,翻译后的圣经被广为人知。就这样,被用来欺瞒和统治人民的《圣经》反过来被用来推翻基督教会。
*科学革命成为了启蒙运动的驱动力,与此同时在欧洲也兴盛起了浪漫主义的思想,也就是更崇尚感受和情绪。浪漫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扩散,这一点在德意志民族中最为显著。(德意志的浪漫主义者认为语言和历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所以每个民族都是不同的)
罗马帝国争战兴衰一千年:
总体来说,罗马帝国时期(包括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时期),一共经受了三次外族入侵:
- [ ] 日耳曼蛮族入侵
- [ ] 伊斯兰入侵
- [ ] 维京人入侵
*东西罗马分裂,罗马的东西连接处其实很狭窄,这段领土后来被日耳曼蛮族入侵占领之后,就把罗马帝国的东西部隔阂开了,时间一久就分裂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在灭亡后,被日耳曼人掌权,继续沿用了罗马帝国的称号,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在被日耳曼人逐渐攻占之后,日耳曼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小国,而不是想着吞并西罗马帝国,自己掌权。他们只想过舒适的生活,对政权和统治并不感兴趣,直到公元476年,一个日耳曼族首领决定灭亡西罗马帝国,自己掌权。
*罗马法是有法可依有证可寻的方式来处理一个案件,日耳曼人的法制则是酷刑为主。这两种法治在西罗马帝国衰落的阶段是并行的。
*罗马帝国的衰弱的同时,伊斯兰国家却在崛起,在日耳曼蛮族入侵两个世纪后,他们开始西进,入侵罗马帝国,并且从北非绕过地中海,一路入侵到了西班牙,并把传播到伊斯兰的希腊文明重新带回到了西欧。
*维京人(又叫诺曼人)的入侵又是在伊斯兰入侵后的两个世纪,他们利用了西欧小国分裂,无力征税,没有健全的军队,更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海军的弱点,一路沿着河流湖泊入侵,烧杀抢掠,西欧各国却无力抵抗。
*日耳曼人入侵并在最后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伊斯兰国家在7到8世纪入侵并侵占了西班牙以及罗马帝国一大块疆土;维京人烧杀抢掠,并且逐渐定居到了西欧;土耳其人紧接着在9世纪入侵东罗马帝国,而且在南进中东的途中改信伊斯兰教,中东也落入了土耳其人手中,在他们最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之后,建立起了奥斯曼帝国。
民主意识的诞生和发展:
民主是古希腊的发明。而那时的民主是直接民主,也就是所有希腊公民都有辩论和投票权。总体来说,作者对希腊罗马的民主发展介绍的并没有前面几个章节好,逻辑清晰度不高。
*希腊的战士是分等级的,富人士兵拥有更高级别的武器装备,穷人的装备很差甚至只有弹弓。而公民大会也像军队一样分着等级,高级别的士兵先内部讨论,然后其他级别也各自讨论,但是高级别的占有的票数更多,所以几乎就是富人挟持了民主。
*庶民由于声音总是被淹没,从而开始拒绝参加战斗,以此要挟贵族,并且争取到了一定权力,限制了元老院和贵族的权利和力量。
*在罗马共和国南征北战的时期,出现了几个战功卓越的将领,其中凯撒崛起的最迅速。但是在他夺取共和国最高权力之前就被人暗杀,他的养子屋大维替他复仇,建立了罗马帝国,并且将皇权禅让制维持了两个世纪,这期间,罗马帝国都有不错的发展壮大,直到第一波日耳曼蛮族入侵。
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待之而起的是日耳曼首领统治的结构很原始的国家。国家甚至都没有直接由国王统治的军队,没有税收机构,国家大多数土地都分封给了贵族,这也自然给以后国王权力被架空造成了隐患。当时的社会分成三种地位:神职人员,贵族和平民。作者在这里重点指出了“地位”与“阶级”的不同。地位是根据人员对社会的作用来分:祈祷,打仗和劳作分别对应神职人员,贵族和平民。而阶级则主要跟经济能力挂钩,每个地位都有富人和穷人。当时的三级议会主要分为上议会(由神职人员和贵族组成)和下议会(主要是平民)组成,很像现在的英国,但是国王只在遇到需要增税等问题时才召开议会。
中世纪就是君权薄弱的国王与贵族之前的角斗史,直到近代君权逐渐开始占上风,因为他们纷纷找到了税收以外的财政来源,例如贩卖官职和出海扩张殖民地。逐渐强势的君王势必会与希望夺回自己应有权力而不被君王随意压榨的贵族和平民之间产生冲突,英国的光荣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随着革命的散播,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是简单的君权神授,而是人民与政府之间是契约关系,如果政府让人民不满意,人民就有解散并重建政府的权力。
教皇 VS 皇帝: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就陷入了教皇与皇帝谁拥有最高权力的争斗之中。日耳曼民族接管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从最初的教皇向法兰克国王求救开始,教皇与后来崛起的皇帝之间就开始了权力争斗,教皇认为是自己给查理大帝亲自带上皇冠,所以自己权力更大,而皇帝认为所有的领土都是自己争取过来的,与教皇无关。又由于查理大帝的治国策略在后代中荡然无存,伯爵公爵们不再对国王买账,这时的教皇也只是谁称王就支持谁。
有趣的是,西罗马的教皇和皇帝之争持续了很久,而且从没有过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他们都承认对方存在的必要性,只是为了更多更大的相对权力而争斗。与此相反的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是绝对统治着,教皇也需要有皇帝指派。这样一来,由于西罗马的教皇和皇帝的常年斗争反而使得各自的力量被削弱,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并且分裂出了无数小国。
教皇与皇帝的斗争一直到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称帝,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才结束。拿破仑亲手为自己带上皇冠,并且推崇宗教自由,规定主教由皇帝任命,圣袍由教皇来为他们披上。
语言的演变:
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被两种语言统治:拉丁语和希腊语。希腊以及周边邻国说希腊语,而整个西罗马帝国都在说拉丁语,时至今日,希腊语仍然在被使用,而拉丁口语却已经彻底消失,只作为研究对象来使用了。然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现如今西方使用的语言却大多数都是从拉丁语中延伸出来的。在后来的中世纪时期,随着日耳曼民族,维京人的入侵,欧洲的这两种语言逐渐与日耳曼语系融合发展除了各种现代西方语言。
平民百姓的生活:
欧洲平民百姓几乎一直都是维持着农民的生活状态,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乡下。罗马时期还有许多城镇,但是随着外族的入侵和帝国的灭亡,城市被毁灭,人们又回到了乡下生活的状态,维持了几百年,直到文艺复兴开始之后。然而文明正是靠这些淳朴的底层劳动人民建立起来的,如果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根本就不会有多余的粮食供给给国家来发展和出征。而且当时的农民们几乎只有纳税纳粮的义务,却没有办法从自己缴纳的税务中享受到什么福利,和平的时候只是履行被压榨交税的义务,战争时期也只是在供养两军士兵,而且还有自己的土地被战火侵袭的威胁。
最后的总结——为什么欧洲最后能造近代做到各种第一?
从古至今,欧洲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中国皇帝那样的大权独揽的人物,所有的时代都处于皇帝与贵族,皇帝与教皇,皇帝与外族入侵者的竞争中,他们已经被“周边都是不安全的”思想根植于心中,所以一直都是处于抵抗强敌或者对外扩张的阶段,这样,文化、商业,语言、科学等都间接得到了传播,而思想方面与我们国家古代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的,国王没有权力随便剥夺百姓的东西。这就给了人民更多的自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欧洲从来没有出现过“闭关锁国”这样的的政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