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本书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书笔记刚开始看这本书,在我心里对许三观的评价是可笑又可悲,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许三观许在我心里变得可靠又可敬。从第一次卖血的懵懵懂懂,到遇难处卖血,再到最后卖血被拒绝嫌弃,许三观卖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其卖血分为四个时期:1958年以前、1958—1966年、1966—1976、1976以后。
1958年以前:许三观卖过三次血,第一次卖血娶老婆、第二次卖血付医药费(第一次救一乐)、第三次卖血“补偿”林芬芳。懵懵懂懂的他第一次卖血,使许三观获得了35元,可他并不知道怎么花,想花却又舍不得花,因为是用自己的血换来的,于是他决定娶媳妇,许玉兰成为了他的老婆,在这一时期,许三观的家庭还算幸福美满,有三个儿子,有自己的工作,时不时还能缝上一件新衣服,此时的许三观正值壮年,对一切都很满意,但对自己不是一乐亲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这也为后来的许玉兰被批斗埋下伏笔)。第二次卖血是因为一乐打人,付不起医药费,家被抄,许三观不想管这个他养了九年的别人的儿子,但是没辙必须去卖血。而这一次卖血的过程,许三观的表现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自己的家被抄居然还帮着搬家具,还可以笑脸相迎,对二乐和三乐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可以说是荒谬的。而第三次的卖血也引发了这个家庭的矛盾,睡了林芬芳,自己卖血为她送东西,东窗事发,林夫来家里闹,毫不知情的许玉兰气愤不已,两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爆发家庭战争,许三观刚开始还觉得理亏,便各种顺从许玉兰,后来觉得她同何小勇一次,“我”同林芬芳次,两者扯平。
1958—1966年:这是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时期,同时也闹饥荒。在这一时间段里,许三观卖过一次血。人民公社化的到来,让许三观觉得,可能会吃一辈子大锅饭,吃饭地点由自己选择,想去哪里吃去哪里吃,哪里好吃去哪里吃,许三观一家大多数时间是在原工作的丝厂吃,可是伴随着四个大食堂的一一关闭,他才有所意识,于是“在哪吃饭”又成了问题。炼钢炼铁收走了家里的锅,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让许家夫妻发愁,然而饥荒的到来才是真正需要面临的挑战。家里仅有的一缸米还是许玉兰从平时的饭桌上省下来的,幸亏米被藏得严实,不然许三观不知道要卖多少次血才能保住全家人的命。于是,一顿熬一锅粥,往往是水多粥少,一天三顿改为两顿,吃完不许出门溜达,只可以躺在床上,避免消耗能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许玉兰不得不面临的困境,看着缸里的米一天天减少,精打细算米要吃到何时,她心急,却又无能为力。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们,许三观于心不忍,儿子们对“饭”的渴望再一次激起他卖血的念头。卖了血带着妻子和二乐三乐去吃面,一乐则吃一个红薯(自己卖血的钱不想花在一乐身上,这是血钱不是汗钱。其实,那个时期许三观家面对的困境正是中国人民必须面对困难,国家错误的领导方针加上自然灾害,让中国人民雪上加霜,饿死的人不在少数,可想而知粮食强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966—1976年:文革时期,为一乐二乐卖了七次血。一为一乐下乡,二为二乐队长,三为一乐看病(第二次救一乐,先后卖了五次),文革时期是一个病态的社会,没有法院没有警察,什么社会准则都没有,一句话没说好就会被批斗,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叫去谈话。“许玉兰是妓女,许玉兰是破鞋”让这个家庭遭了殃,不问青红皂白,便扣上了这样一个帽子,反抗无效,辩解没有机会,也没人听,只能接受,“不是因为真的是妓女,而是有这样一个名额,但无人顶替!”令人发指,不仅要在外批斗还必须在家批斗,要一个母亲在儿子们面前讲述自己那些难以启齿的事,这心里是何等的扭曲?这让一个母亲颜面何存?今后如何面对孩子们?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改造,一乐和二乐让许三观两次去卖血,为了儿子,这是父亲唯一能做的,在请二乐队长吃饭时,许三观险些丧命。最让人感动的便是,为救一乐,许三观从家卖血至上海,先后五次卖血,尤其第三次先卖后买,差点休克而死,为人父,许三观顶天立地,天地良心,实所共见,什么血浓于水,早就烟消云散,一乐就是他的亲儿子,他就是一乐的亲爹。他所做的一切对得起一乐唤他这么多年的爹,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
1976年以后:文革结束,儿子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生活得到了改善,而许三观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老夫老妻共享晚年。那一次次卖血的经历历历在目,如今的生活水平线无需他再去卖血,可他却想吃炒猪肝,喝黄酒,再去卖一次血,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很年轻,谁知道被拒绝被嫌弃,他很伤心,不愿承认自己老了,想要再卖一次血,不仅哇哇大哭……儿子们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哭,为什么想要再吃一次猪肝黄酒,只有许玉兰知道,他自己知道,卖血能救这个家,能帮他们度过困难。只可惜,许三观真的老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许三观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是时代的缩影,是对现实的揭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