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 读书笔记5000字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

作者:十一点半

1967年5月15日,以色列人将迎来自己国家的第19个独立日。按照传统,每年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会在全国的各个城市轮流举行。1967年的独立日庆祝刚好轮到了耶路撒冷。然而,就在总理艾希科尔忙着参加庆祝活动时,以色列情报部门陆续收到了大批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的消息。敌国陈兵边境时,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在做些什么呢?总理艾希科尔在听取了局势汇报后,仍然犹豫不决。如果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对埃及的打击中去,万一叙利亚和约旦从北边和东边攻入,该怎么办?他决定——继续等待。国防军的参谋长拉宾在极端的焦虑中度过了不眠不休的九天之后,精神崩溃。他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抑郁之中,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工作。他被诊断为急性焦虑症,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镇静剂。在同一时刻,恐慌情绪也开始在民众中迅速蔓延。时任南部战区装甲师师长的沙龙在多年后承认,他在等待中已经产生了发动军事政变的念头。敌国陈兵边境,总理优柔寡断,参谋长在重压下随时可能再次崩溃,军队开始产生政变的念头。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初始,以色列人面临的境况。尽管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然而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究竟应该如何作出决定?又是谁的决定能够带来真正的希望,让270万以色列人在1亿2千万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生存下去呢?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将带你回到危机时刻,了解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经历的艰难抉择。1967年5月15日,以色列人将迎来自己国家的第19个独立日。按照传统,每年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会在全国的各个城市轮流举行。1967年的独立日庆祝刚好轮到了耶路撒冷。然而,就在总理艾希科尔忙着参加庆祝活动时,以色列情报部门陆续收到了大批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的消息。敌国陈兵边境时,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在做些什么呢?总理艾希科尔在听取了局势汇报后,仍然犹豫不决。如果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对埃及的打击中去,万一叙利亚和约旦从北边和东边攻入,该怎么办?他决定——继续等待。国防军的参谋长拉宾在极端的焦虑中度过了不眠不休的九天之后,精神崩溃。他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抑郁之中,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工作。他被诊断为急性焦虑症,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镇静剂。在同一时刻,恐慌情绪也开始在民众中迅速蔓延。时任南部战区装甲师师长的沙龙在多年后承认,他在等待中已经产生了发动军事政变的念头。敌国陈兵边境,总理优柔寡断,参谋长在重压下随时可能再次崩溃,军队开始产生政变的念头。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初始,以色列人面临的境况。尽管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然而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究竟应该如何作出决定?又是谁的决定能够带来真正的希望,让270万以色列人在1亿2千万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生存下去呢?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将带你回到危机时刻,了解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经历的艰难抉择。作者司洋,知乎ID「十一点半」,投资行业人士,在知乎分享的优质内容已获得13万赞同。作者的第一本书《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常年占据亚马逊「历史类」书籍排行榜前列。有读者评论道:「终于弄清楚新闻联播里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的意思。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自带画面感的书。」也有读者说:「写的很不错,讲述了以色列的开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如果作者可以写上五次中东战争就更好啦。」于是就有了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希望你喜欢。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 读书笔记

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很多国家在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曲折,流下了无数滚烫的热血,很多人民因此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了至亲的家人!

犹太人从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起,他们就面对着十几个阿拉伯国家集体压制他的境况。无论从以色列的人口、地域,还是武器装备来看,我们都会认为以色列在以卵击石,意图做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但是犹太人却在每一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他们的超强智慧——在军事上知己知彼,在外交上争取大国的支持;最终不但成功击退各个阿拉伯国家,国家疆域还持续扩张。

每当看这些战争故事时,我脑海里自动播放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我感慨着国家建立的不容易,惋惜当年无数坚强躯体的倒下,无数人为此流离失所。

但是,也很感恩祖先们的努力,留下了一个安稳的“家”;幸运祖国有无数优秀的人儿,为国家的繁荣富强默默奉献着;珍惜今日的和平,愿世界没有战争!

附本书重要事件:

1948年11月,当以色列与约旦争夺耶路撒冷的战斗接近尾声时,双方的指挥官对各自控制的区域进行了简单的标记,耶路撒冷因此成为一个分裂的城市。

1949 年,联合国曾经通过决议要求将耶路撒冷国际化,交由联合国管理。对此,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表示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并立刻将政府机构由特拉维夫迁往了西耶路撒冷。

〖其他:老城的重要性〗

①耶路撒冷的灵魂、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的老城位于东耶路撒冷,完全处在约旦的控制之下。

②对于基督徒来说,这里有基督教中最为神圣的场所「圣墓大教堂」,即耶稣死后被埋葬和复活的地方。除此之外,耶稣在被钉死之前背负着十字架所走过的苦路也位于老城内。

③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的祖先曾在老城内建造了「第二圣殿」。当这座圣殿于公元 70 年被罗马人摧毁后,圣殿西侧残存下来的一面城墙——西墙,就成了犹太人祈祷的神圣场所之一。

③对于穆斯林来说,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中圣殿山上的「圆顶清真寺」是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所处的位置也正是犹太人的第二圣殿被摧毁前所在的地方。

……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 年,纳赛尔突然宣布「苏伊士运河」将被埃及政府收归国有。之后,埃及政府派出军队迅速控制了运河地区,并冻结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在同一天,埃及政府宣布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船只关闭。

1956 年 10 月 29 日凌晨,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岛」;10 月 30 日,英法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交战双方撤离苏伊士运河两侧 10 英里内的区域,纳赛尔对此没有理会;10 月 31 日,英法联军开始了对埃及的空袭;5 天后,英国伞兵部队开始在运河区域空降。最后,这次运河危机以英法以三国从埃及撤军、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相继辞职和纳赛尔成功地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告终。

……

1957 年,几乎所有生活在棚屋里的移民都得到了住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房屋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960 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阿根廷绑架了大屠杀的制造者之一、德国纳粹『艾希曼』,并将他秘密地带回了以色列。第二年,以色列人在西耶路撒冷对这名犹太人大屠杀的组织者进行了公开的审判。

1960 年代,在耶路撒冷以南约 80 公里的内盖夫沙漠中,以色列人建立起了中东地区第一座核反应堆。

1967年5月13日,埃及国民议会主席『萨达特』在莫斯科受到了数位苏联领导人的接见。苏联人透露给萨达特一个重磅消息:以色列正在秘密筹划一次针对叙利亚的军事偷袭,并准备在独立日后的一周之内突袭叙利亚。

1967 年 5 月 15 日,以色列人将迎来自己国家的第 19 个独立日。以色列政府因此决定在西耶路撒冷进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1967年 5 月 15 日14:30,一支埃及武装部队进入「开罗市」。在刻意经过了美国大使馆后,穿过了城区,继续向苏伊士运河开去。与此同时,埃及地面部队跨过苏伊士运河,进入了「西奈半岛」。

1967年5 月 16 日,纳赛尔命人起草了一份封写给联合国紧急部队指挥官〖里克耶〗的信,表示:埃及军事力量做好准备,如果以色列对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发起进攻的话,他们将立即对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同时,希望联合国部队撤出这一区域。

1967年5月 19 日,按照〖吴丹〗的命令,联合国部队向埃及人交出了自己守卫了十年的边境线,全部撤出了埃及境内;另外交出了位于半岛南段可以控制「蒂朗海峡」的据点「沙姆沙伊赫」。

1967年5 月 22 日,纳赛尔在视察一座空军基地时宣布,埃及将不允许任何以色列船只通过蒂朗海峡。

1967年5月27日夜里,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从美国华盛顿返回到了特拉维夫。在随后的紧急部长会议之中,他表示:美国总统坚决捍卫海峡自由通行权,在必要的时候将不惜动用部署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来保证海峡的畅通,并且会组织起一支多国舰队来护送以色列船只强行通过蒂朗海峡。

1967年5月28日晚上,总理〖艾希科尔〗进行全国直播的演讲,但他却演讲得很生疏,而且还要求以色列人保持耐心,美国会帮助以色列重新打通海峡,大家对此感到失望。

1967年5月29日,以色列的各大报纸上充斥着猛烈抨击艾希科尔的文章,要求他立刻下台,或者至少交出国防部长的位置。

1967年5月30日清晨,侯赛因匆匆把自己的王国交给了弟弟托管,然后亲自驾驶着一架飞机秘密地飞往了「开罗」;在下午的会谈中,侯赛因国王与纳赛尔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1967年5 月 31 日,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艾希科尔不情愿地把〖摩西·达扬〗请到了总理府,邀请他作为副总理加入政府,但被其拒绝了。

1967年6月3日,以色列总理和部长们来到了国防军的地下指挥所里,将军们向各位部长详细地解释了他们将要采取的作战计划。

1967年6月4日,内阁成员们召开会议。外交部长埃班首先介绍了与美国政府沟通的最新进展——美国人之前承诺的以联合舰队打通海峡的行动已经没了下文。

【中东第三次战争/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 日:①代号为「焦点」的空袭行动只有一个目标:在三个小时内摧毁埃及空军的 400 架飞机和所有机场(以色列200多架飞机中的12 架战机留在以色列本土,由 12 名最擅长空中格斗的飞行员驾驶,保卫以色列的整个领空);坐着运输机的陆军元帅〖阿密尔〗担心自己的飞机会被防空炮火击落,命令埃及各个空军基地的防空火炮不得开火;第一轮攻击中,以色列空军就成功地摧毁了埃及的 204 架飞机;②7 点 50 分,达扬向等待在沙漠中的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去了一条内容为「红毯」的密令,以色列装甲部队在接到这条命令后,立刻轰鸣着越过国境线,开始对西奈半岛进行地面攻击;③不久,以色列空军的第二轮攻击在埃及的 14 个机场上空展开,并摧毁了 107 架埃及的各式飞机;④ 8点30分,在对埃及的第一轮空袭开始 45 分钟后,以色列政府通过中立渠道秘密地向侯赛因国王传递了一条信息表示如果约旦保持克制,以色列不会进攻约旦,反之,将全力反击;⑤到10 点钟时,阿拉伯军团开始对特拉维夫郊区的目标进行炮击,耶路撒冷城内也响起了零星的机关枪声和迫击炮声;⑥11 点 15 分,阿拉伯军团将整整 6000 枚炮弹全部倾泻在了西耶路撒冷;⑦18:05,在知道空军真相后,纳赛尔为埃及的失败找了一个借口——开罗电台开始愤怒地指责美国卑鄙地参与了以色列当天对埃及的袭击之中。

1967年6 月 6 日:①凌晨,以色列伞兵们开始了穿越停火线的行动,他们在「萨缪尔先知街」用爆破筒炸开铁丝网,引爆埋设在无人区中的地雷,然后穿过停火线进入到东耶路撒冷。②之后,第 55 伞兵旅的士兵们将分成三路:一路继续向前,夺取约旦人的炮兵阵地;一路右转向南,攻占洛克菲勒博物馆;一路左转向北,攻占弹药山,为解救被围困的以色列士兵打开一条通道。③到了早上八点钟,第 55 伞兵旅的士兵们终于在东耶路撒冷站稳了脚跟,并逐一完成了他们的任务。④同一天,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宣传机构开始指责英美两国是躲藏在以色列背后的黑手。⑤当纳赛尔召回了埃及驻美大使,并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后,很快又有六个阿拉伯国家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十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对英美石油禁运。⑥当天,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抵达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尽量延迟双方停火的时间;第二,在联合国为以色列争取到更多的国际舆论支持。⑦16:30联合国安理会在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的决议。⑧以色列和约旦都已经接受了停火,但埃及代表〖科尼〗在得到开罗方便的指示——不接受停火。

1967年6 月 7 日:①早上,驻守在东耶路撒冷的第 55 伞兵旅旅长〖古尔〗接到了进入老城的命令。②在日落之前,以色列坦克营赶在埃及人之前抵达了米特拉关口。

1967年6月8日:①早上,以色列空军出动战机,对被困在「米特拉关口」外的埃及军队发动攻击。②中午,纳赛尔出现在最高指挥部里。在和阿密尔进行了一次单独会谈后,宣布接受停火。③下午,以色列政府针对叙利亚前线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而后决定不进攻叙利亚。④晚上九点,埃及外交部长给身处纽约的科尼打去了电话,告知这一消息;在疑虑中,他打电话给纳赛尔,确定是否属实;9 点 35 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科尼在联合国会场宣布埃及接受停火。

1967年6月9日:①黎明时分,达扬在没有征求艾希科尔和拉宾意见的情况下,直接打电话给国防军北部战区的指挥官〖埃拉扎尔〗,让其进攻叙利亚。②18:30 ,纳赛尔向埃及全国人民发表一次公开讲话,表示决定辞去他在政府中的一切职务。③当天,以色列国防军攻上了「戈兰高地」。

1967年6月10日:①7:30 ,架设在白宫的美苏领导人专用热线上传来信息:苏联〖柯西金〗对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若军事行动不能被停止,苏联将被迫采取单独行动。②15:00,达扬与联合国观察员

进行了会谈,将停火时间定为当天下午六点整。③下午六点,这场持续了 130 个小时的战争结束。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 3.5 倍。

……

1967年6月19日,以色列内阁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表决,同意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分别归还给埃及和叙利亚,条件是与这两个国家签订永久和平协议。

1967年6 月 21 日,巴勒斯坦「阿拉法特」悄悄潜入了西岸地区,劝说他的同胞们建立训练营,为反抗以色列人的统治做好准备。

1967年6月28 日,以色列正式吞并了东耶路撒冷。在「拉特龙」地区,三个位于战略要地上的阿拉伯村庄被夷为平地,村民在收到一些补偿后被要求永远离开。

1967年9月,阿拉法特回到了约旦河东岸,在这里的「卡拉马」建立了「法塔赫」的指挥部,定期潜入以色列进行袭击。

1968年3 月 21 日夜间,以军出动一万五千人,在坦克、空降兵、直升机和轰炸机的配合下开始了对卡拉马的军事行动。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后,以色列人最后撤退了。

1970 年 9 月,52 岁的纳赛尔因心脏病去世后,埃及副总统〖萨达特〗成为了埃及临时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