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笔记5000字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樊登

读书能塑造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借由阅读,进而思考、践行?樊登历时4年,深度解读150本好书,超过1亿人次收听。他提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选书方法、速读秘密以及独立思考的窍门。此外,本书涵盖了樊登对认识自我以及如何成长的关键思考,以发掘内在天赋、不断精进、进阶突围贯穿个人的成长路径。旨在帮助读者改变固化思维,通过科学和心理学的有效方法,直面业已清晰的未来挑战,成为拥有终极竞争力的强者。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笔记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書摘1

◆ 自序

>> 佛陀要挑战的是生老病死的惯性轮回,他思考、苦修、证悟、成佛;孔子挑战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周游列国,承上启下;庄子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惯性诱惑,齐物、逍遥、超然世外……亚里士多德对宇宙的解释和界定统治了西方世界两千年,牛顿突然觉得不对劲,他的思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宇宙;当人们说出“我们不需要上帝,有牛顿就够了”的时候,爱因斯坦又用相对论重新设计了宇宙的样子……我是不是说得太远了?很多人说:“我只是凡夫俗子,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牛顿、爱因斯坦,能不能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老实讲,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心痛。)孩子,你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人?明知道生活中有特别多的痛苦还假装乐观地奋斗?是谁阻止了你每天超凡入圣的可能性?仔细想想,其实,除了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惯性栅栏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这就是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因,你一旦开始思考惯性这件事,这道栅栏就开始消失了。

>> 《幸福的方法》,作者是哈佛大学的本-沙哈尔教授,他在书里告诉我: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多么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幸福的能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

>> 对我(其实是对我儿子嘟嘟)影响最大的书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那时,我在IBM讲授领导力的课程,我发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方法竟然一模一样!核心都是尊重和信任,方法都是沟通、倾听、反映情感、授权、激励、辅导、反馈……

>> 能赚钱的书,比如《疯传》《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指数型组织》《销售洗脑》《让大象飞》……还读了不少让我成为半个生活专家的书,比如《幸福的婚姻》《亲密关系》《母爱的羁绊》《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还有一些书可以让我冒充半小时的国学专家,比如《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王阳明哲学》《僧侣与哲学家》《孟子》《魏晋风华》……后来,我办了樊登读书会,成了能用读书赚很多钱的读书人。

>> 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

>> 如何修习正念? 一行禅师的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有一句越南民谣这么唱:“最难莫过于在家修道,其次是在人群中,再次是在寺庙里。”

>> 有这样一个故事。师父悟道后,徒弟问:“悟道了以后有什么不一样?平时都做些什么?” 师父说:“我悟道了以后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 徒弟说:“我也是饥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那为什么我就没悟道呢?” 师父说:“咱们俩都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但我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随遇而安,随处可栖。你呢,心中多了分别和选择。” 有一句话叫“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分别心让痛苦由此滋生。

>> 很多人理解中庸,说中庸是差不多就行了。这个概念不对,中庸是一个特别难达到的境界。孔子说:“中庸其难哉。”孔子说修炼了一辈子,能够做到中庸都很难。 在我个人的解读里,中庸的意思是合适的极致,你能够把合适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合适,这才叫作中庸。

>> 正念帮你摆脱了社会的惯性。人们总是追求的东西太多,被社会的惯性所操作。不知不觉中,别人就成了我们自己。别人住大房子,别人赚很多钱,别人买好车,我们也得这样。 当一切物质都有了的时候,我们又在向往绝对化的自由。其实,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他最不自由的状态,因为他被情绪控制着,他是自己情绪的奴隶。

>> 拥有正念的人,依然可以生气。只是你生气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此刻正在生气。如果没有这个观察者,你任由生气的情绪带动着自己去生气,就永远停不下来。必须能够面对我们的痛苦,还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慢慢地照顾负面情绪。 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压制它,跟它吵架,或者被它控制跟它打架,都会让你出问题。你要关照它,说“我又生气了”“我又嫉妒了”,然后回到正念。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后,有惊人之语:“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天知道。” 这是一个很伟大的看待生死的态度,一行禅师也是如此,他很轻松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说,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有两面才能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可能超越生死,才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

>>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人说,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但是,悲观或乐观的想法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 这段话,讲到如果你是悲观的态度的话,你的微笑永远不可能安详。浮现在菩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那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 就是无所谓悲观和乐观,最重要的是修炼,保持正念的状态就好了。

◆ 上篇 认识自己

>> 佛陀为了这件事在菩提树下苦苦思索,突然明白,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 人最怕生活在一个对痛苦习以为常的世界。麻木并不能减少痛苦,相反,对生活麻木的人往往对痛苦更敏感。比如一个声称破罐子破摔的人,就很有可能因为一次不公平的对待而报复社会。中国古人讲:以理化情。越接近这个世界的原理和真相,就越觉得众生可爱、可怜。

◆ 正念的奇迹:让焦虑自然消散

>> 空不是没有,空的核心含义叫作法无自性——一个东西没有它确定的本性。

>>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人们需要吃饭,但一个东西的味道到底怎样,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想吃完了去哪儿、要干什么、别耽误事情。还有的时候,你本来想享受大餐,可大餐上桌,你第一件事就是拍照,要给大家秀一下。

>>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意思是:人们需要吃饭,但一个东西的味道到底怎样,很少有人知道。

>>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 每一个东西都未必有一个自性,比如某种感受一定叫作快乐,某种感受一定就叫作痛苦,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赋予了它们这样的概念。

>>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后,有惊人之语:“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天知道。”

>> 西方文化中讲:“什么叫作我?我是我的观察者。”当你能够找到那个自我的观察者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我们都是自己的观察者。

◆ 我战胜了抑郁症:请记住,你并不孤独

guǎ cèng

>> 剐蹭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让情绪自由

>> 读书会分享过很多不错的书,例如《关键对话》《第三选择》《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 阿尔伯特·埃利斯在心理学历史上非常重要。在美国,他被评为最伟大的行为心理学家的前三名,他排第二,第一位是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三位比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名气还大一点儿,叫弗洛伊德。

>> 埃利斯鉴别出三种B容易导致我们的人生出现特别不良的C: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

我们需要弄清楚它们如何在具体情形中影响你的反应。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太在乎导致对拒绝的强烈恐惧。

非理性信条2:我决不能在重要的任务上失败,否则太可怕了,我无法忍受。

非理性信条3:人和事都应该总是朝着我要他们去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那就太糟糕、太可怕、太恐怖了,我无法忍受。

非理性信条4:如果以上三种坏事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了,我总要找个人骂骂才对。他们做错了,把情况弄得这么糟糕。

非理性信条5: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或别人对我的看法抱有挥之不去的顾虑。当事情真发生时,定会比我想象的要好。

非理性信条6: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法,我必须立即找到这些方法。

非理性信条7:躲避困境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

非理性信条8:如果我事事不投入,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注,我会永远开心。

非理性信条9:我的过去、小时候、最近的恋情和最近工作中发生的所有可怕的事造成了我此时的感觉和行为。

非理性信条10:坏人、坏事不应该存在,当他们(它们)的确存在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唾面自干

>> 让我们假设一个生活场景,你发怒了,或者你担忧了、睡不着觉了。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一共四步。

第一步是反思,为什么会有C,找那个错误的B,审视一下B。要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个是关于自己的角度,一个是关于他人的角度,还有一个是关于当下这种关系的角度。

关于自己的角度: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就不能够被冒犯?如果被别人冒犯,我会不会觉得这对我是极大的侮辱?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这就犯了一个应该化的思维。

关于他人的角度:我为什么要求他必须对我好呢?我为什么这么在意他呢?他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呢?

关于当下关系的角度:可能你对他人也有了恐怖化,或者应该化的想法。接下来你要想,如果我现在这样发怒的话,对于改善我们俩的关系有没有帮助?

当你从这三个角度来审视B,审视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发现你就开始逐渐变得冷静了。接下来去对抗B,让自己想一个替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就进入到了第四步——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 让我们假设一个生活场景,你发怒了,或者你担忧了、睡不着觉了。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一共四步。

第一步是反思,为什么会有C,找那个错误的B,审视一下B。要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个是关于自己的角度,一个是关于他人的角度,还有一个是关于当下这种关系的角度。

关于自己的角度: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就不能够被冒犯?如果被别人冒犯,我会不会觉得这对我是极大的侮辱?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这就犯了一个应该化的思维。

关于他人的角度:我为什么要求他必须对我好呢?我为什么这么在意他呢?他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呢?

关于当下关系的角度:可能你对他人也有了恐怖化,或者应该化的想法。接下来你要想,如果我现在这样发怒的话,对于改善我们俩的关系有没有帮助?

当你从这三个角度来审视B,审视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发现你就开始逐渐变得冷静了。接下来去对抗B,让自己想一个替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就进入到了第四步——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如何与焦虑相处

>> 我得承认我没有达到完全不生气的境界,我的境界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尽量用涵养把它压下去。但是,我见过很多人,连这份涵养都没有了。

如果我们能稍微迟钝一点儿,生活就会幸福很多。

>> 在弗洛伊德心理学中,心理外化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防卫机制。在外化中,个人将其内部特征“投射”到外部世界。

我理解的心理外化就是我们把自身的需要,全部建立在外在的东西之上。我们认为外在的这些东西,只要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问题就解决了。佛家讲“心外求法即是歪道”,就是指如果一个人希望通过心以外的部分找到一些东西,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安定,这就远离了正道。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提供了十五个建议,帮你与生存本能和谐共处。大家可以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方法,用触动到你的方法试一下。

第一,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我有一次采访一位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采访完了以后,我就问他,咱们能不能留个电话。他说他自己真没电话,我可以跟他的助理联系。我觉得他可能因为关系不近才不给,但他很恳切地又解释了一下,说他确实不喜欢带电话。他在刻意地远离这些现代技术。

我从来不会花几千块钱买一部新的手机,我就要一部功能最简单的手机就够了。这就是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有时候,你未必非得让自己跟上最新的现代技术。

第二,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世界上如果你每一件事都想要做到完美,可能你会得焦虑症,让自己变得无比焦虑。拖延症来自完美主义,就是要做就做到最好,做不到最好就宁可不做,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做。其实,完成好过完美,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真正的完美”。

管理公司也是一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每件事都盯得细一点儿。我说把每件事盯得那么细,我的员工怎么成长?允许员工犯错,允许公司发展得缓慢一点儿,就已经够稳健的了。

第三,限制感官通道。

有的人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一边发微信。一个人共有几个感官通道,同时开放着三四个感官通道,会给你带来严重的焦虑情绪。

限制感官通道就是:要听,我就认真地听;要吃饭就认真地吃饭。我参加过一个道教的吃饭班,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也没有音乐,大家就安安静静地吃饭。

感官通道开放太多是一个坏习惯,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几件事同时做。不仅仅是效率或者质量的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会让你变得更加焦虑,你的生存本能会调动起来,让你觉得紧张。

第四,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

每天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到点入睡。作者建议大家睡前听一些轻音乐。如果让我来建议,我建议大家睡前可以听樊登读书会的一本书。

第五,放慢速度,让各种事的速度逐渐缓下来。

我给自己减少了出差的频次,并且减少了坐飞机的次数,尽量坐高铁。让自己的时间放缓,因为人生还长着呢,慢慢往前走。

第六,不要拖延。

第五个叫放慢速度,第六个叫不要拖延,这其实并不矛盾。孔子,有条不紊,显得慢,但他从来不会犹豫不决。

孔子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而侥幸。”就是说君子做当下该做的事,命运给我什么,我就坦然地接受它,即使不完美我也接受。另外,不要整天琢磨这件事能不能做,做了会怎样,不做会怎样,让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天天打架,导致自己心神不宁。

第七,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有时候,有的事的确做不了,那就承认自己做不了并承担后果即可,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事。

第八,接受不确定性。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东方的语言,就是要相信无常的存在,并且能够接纳无常。

我们明明知道无常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希望它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