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4个比利」笔记赏析感悟(2)篇

24个比利

作者:丹尼尔·凯斯

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即将改编成电影《拥挤的房间》,由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而且其题材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件,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有争议的案件之一。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24个比利」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书读完了,但对比利后续的故事仍然感兴趣。

首先感谢作者以及考尔医生以及一切帮助过比利的人,正是他们的爱和信任帮助比利渐渐康复,尽管截止本书出版时比利的情况再次不尽人意,但我相信回归到阿森斯心里康复中心后,他会慢慢一个良好的状态。

诚如书中所说,比利的案例探索了精神对身心的控制极限,一个身体里住着24个性格迥异的人格,在普通的多重人格患者中也很少见,且一些人格还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技能,这对于精神学史有着极大的研究意义,可惜当时除了几位少数的精神界专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外,更多的人并不重视。

随着这本书的出版,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多重人格这种并不普通的精神病症,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关心比利。作为一名并不普通的患者,比利自己也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亲生父亲的自杀,继父的虐待,好友的意外身亡,同龄人的欺凌都给他留下了巨大阴影,致使他分裂出了不同的人格来代替他承担痛苦,面对现实同时还要坚强的善良着,谁为这一切负责呢?他父亲?母亲?还是他的继父?一切都无从说起了。但家庭的悲剧终究是埋没了一位天才。

是天使还是魔鬼?希望每一位多重人格患者都能被世人以爱相待,如果不能,请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24个比利」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24个比利》我看的是纸质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身体里却住着24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语言、不同技能、甚至不同性别的人,你说他是魔鬼还是天才?故事的结局有些令人痛心,前期那些对比利的关心和治疗已有的成效,被暴力毁灭,比利重生的希望又被消灭,着实让人心痛,为比利,为那些曾帮助过比利的人,为社会最终还是未能全然接受、认同、尊重这个分裂的比利。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比利24个人格各怀奇才外,我更看到了在40年前的美国,对于人权的尊重,对于职业的尊敬。无论是公共辩护律师施韦卡特还是朱迪,都一心了解真相,并帮助比利,并一心帮助比利能够入住更利于比利治疗的医疗中心而努力,其实这并不属于他们的义务。还有医生考尔曾对比利说:“有件事你必须记得,你接受过审判,获判无罪,如今在我眼里你已不是罪犯。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或者你体内的人做过什么,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你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你在这儿所做的一切,你的进步状况,接受各种事物的情况——如何与比利相处、自我融合——都是为了使病情好转。你必须有这样的愿望,在这儿不会有人看不起你”。在公众对考尔施压的时候,考尔知道公众希望看到什么,也知道可以通过监禁比利可以摆脱外界对自己的指责,然而,他不愿意在议员和舆论的压力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根据治疗计划。比利应当享受与其他患者同样的权利。这让我对考尔、对美国起了敬意。虽然,无论比利的“罪行”或是病情或是治疗方案,哪怕是治疗地点都惹起不少争议,但是最后,我还是想借用文中《邮报》的一篇评论来结束,“他这一生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我们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至少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支持。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张开双臂欢迎他,但希望大家能理解他。这是他至少应当得到的。”P.S. 据说有小李子主演的同名电影,将于2020年上映,很是期待呢,这对小李子是个考验,相当于一人饰演24个不同性格的角色呢[嘿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4个比利」笔记赏析感悟(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