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马洛伊·山多尔作品)」笔记赏析感悟(2)篇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马洛伊·山多尔作品)

作者:马洛伊·山多尔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是马洛伊用一生写就的挚爱之作,写给真正的精神贵族。四段独白,四个当事人述说两段失败的婚姻。前妻坐在街角的甜品店,悄悄看着丈夫为第二任妻子打包橘皮蜜饯。咖啡店里,出身优越的丈夫回忆起第二任妻子在床上偷偷观察自己时那半迎合半嘲讽的眼神。他视她为真爱,可眼神浇灭了一切火焰。曾是夫家女佣的第二任妻子与情人彻夜长谈。丈夫家满橱的袜子、领带和整墙的书曾让她觉得自己的双手格外肮脏,而丈夫身上万年不变的甘草味令她感到恶心。多年后,情人在美国的小酒吧里偶遇逃亡的丈夫,目送他消失在贫民窟。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马洛伊·山多尔作品)」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明明是伪装成爱情的独白

《真爱》部分很好看,前妻讨论爱情,丈夫讨论心理(?前妻和丈夫,我为什么不说妻子和前夫)。频出金句,那些心思真的好细腻噢,很多很多地方都让我觉得“对对对就是这样”。这一部分太吸引我了,很久都没有一本书让我想一直读特别期待接下来会说什么了。我觉得在这部分里提到多次的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的事都是悄悄发生的,不是神不知鬼不觉,而是我们当时并不觉得是很重要的事。就是这样鸭。讨论情感的这一部分很容易引起共鸣。

相比之下,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显得很…乏味。因为是那个坏女人的独白了,啊,全部在讨论阶级,太无聊了阿。可能男生更容易喜欢这部分叭。

总体来说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

摘录本书中最最喜欢的几段话:

告诉我为什么在学校里不教男女关系课呢?我非常严肃地问这个问题,我不是在开玩笑。归根结底,这至少是一件和国家山川、水文地理或者正确会话的基本规则同等重要的事情。至少,人类对于灵魂是否安宁的影响、掌握、估测或记录同样重要。我所说的不是要教授某种轻浮的课程……我想,理智的人,比如诗人、医生会在合适的时间告诉人们男人和女人共同生活所可能产生的快乐……但并不是关于“性生活”,而是喜悦、耐心、谦虚和满足。

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件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水到渠成,因此发生得极为缓慢,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能够让人意识得到。人们在过着日子……这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情节。生命的真正危机,比如疾病、分离、宿命的相遇都不会在某个准确的钟点突然出现,或被察觉和判定。当我们意识到某件事的重要性时,事情多半已经发生了,这时候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同意思念一个人,是最为可悲的一种感觉,是你环顾四周仍想不明白的一种感觉。你会伸出一只犹豫的手去找寻一杯水、一本书,你生活中的一切都秩序井然——物品、人、那些业已习惯的作息时间、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都没发生任何变化。只是你总是觉得缺了些什么。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马洛伊·山多尔作品)」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每个人都必然会有感到孤独的痛苦,只是有些人将它转化了,转而变成一些渴望或是需求,于是孤独的痛苦让位给了追逐的亢奋。比如依伦卡追逐爱情,尤迪特追逐真相。彼得和拉扎尔感受到孤独,是因为他们无法转化自己的孤独,没有什么可以追逐。彼得自身就已经是社会财富和社会文化的顶端。然而他还是忍不住要破解这份孤独,似乎只有试图通过与来自底层的尤迪特建立联系,来打破他拥有着但同时也束缚着他的那些外物给他带来的屏障,去接近尤迪特所代表的人的毫无外物所累的最真实的生存状态。然而年轻的他还做不到摒弃环境文化在他身上的烙印,无法真正地认同尤迪特。有评论说彼得虚伪,尤迪特贪财,这种眼光有点狭隘了。从悲悯的角度来讲,他们某个阶段流露出的某些性格特点都是在抗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局限,这些局限最终还是被他们自身的力量打破了,它们只是一些过渡特征。年轻的彼得即使逃荒的时候,鞋子上也是一尘不染,老年的彼得却可以几天不换洗衬衫,外物在他身上的束缚最终还是被他自己打破了。老年的彼得才真正懂得了尤迪特,一个在贫穷中不认同自身贫穷,在富贵中不认同别人富贵,而最终认同了文化真相的女人。一个生来一无所有的渺小的个体,以自身生命本身的力量,容纳了所有的贫穷与富有,卑微与高贵,懵懂与觉悟,她一直在抗争命运,一直在寻找真相,从未妥协,她所呈现的就是人最强大的力量,是生命力的全部。如果人的一生中一定要热爱一些什么,如果真有什么值得热爱,那就只有生命力,别无其他。依伦卡和男人的联系,对比尤迪特和男人的联系,怎么说呢?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至于道德是什么?这又是个敏感话题,点到为止。我们还是关注什么东西消耗你什么东西滋养你吧,是什么能让你一直保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马洛伊·山多尔作品)」笔记赏析感悟(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