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雷射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雷射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4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

王选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雷射汉字编排系统的研製,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型多、精密照排要求解析度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解析度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积体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着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选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王选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37年2月5日
  • 逝世日期:2006年2月13日
  • 职业: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 主要成就:汉字雷射照排系统创始人
    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代表作品:《软体设计方法》

人物生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月5日,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41年(民国三十年),入上海南洋模範学校幼稚园。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入上海南洋模範国小。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国小五年级被选为班长,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直到大学毕业。被评为班上“品德好、受欢迎”的学生。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国小毕业,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学七宝分校(今上海市七宝中学),就读国中。
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班里第一位团员。后担任团支部书记。被免试保送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学高中就读。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着名学者。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6年,王选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他逐步领悟到只有同时掌握硬体设计和程式与套用,才能产生创新。
1961年,王选从硬体转向软体,但不放弃硬体,从事软硬体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体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3年,王选在研究过程中养成了每做一个项目先要了解国外现状的习惯,为了加快英文阅读速度,他开始锻鍊英语听力,连续两年多每天半小时的收听使他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当时这样做的理科教师很少,所以“收听敌台广播”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王选的一条“罪行”,但这对他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起了很好作用。
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体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王选王选
1965年,回到北大,与陈堃銶、许卓群等同事进行DJS 21机的ALGOL 60编译系统设计工作,1967年研製成功,在几十个用户中推广,成为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被列入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
1966年,旧病复发,因“文革”北大环境混乱,到昌平北大分校休养。
1967年,与陈堃銶结为夫妻,搬回北大。
1968年3月,再回上海养病。父亲被打为“现行反革命”,成为“专政对象”,家中环境大变。同年12月被扣上“偷听敌台广播”的帽子,召回北大,进学习班“交待问题”,只能周末回家。在陈堃銶的理解、鼓励和照顾下,度过了艰难岁月。
1969年,因身体状况不佳,被命从“学习班”回家“思过”,成为被打入“另册”、只拿劳保工资、长期在家养病的老病号。
1972年,从同事处得知,北大参与研製的DJS150计算机遇到磁带纠错的难题。在家用手工对几百种编码方案进行筛选、计算,设计出磁带2位纠错方案。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75年,王选投入到“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製工作中。
1975年开始,王选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领导中国计算机汉字雷射照排系统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製工作,这一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使中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得到了彻底改造。
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段工作,身心极为紧张劳累。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在了解了王选的方案后给予大力支持,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製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製工作。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製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雷射照排机上输出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
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雷射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同年王选晋升副教授。
1981年开始,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雷射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
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8年后,王选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1993年,王选退出科研一线。
1995年7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这一年,王选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9月王选做出决定:以研製计算机动画製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12月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中国报业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王选决定研製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
2001年,出席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开幕式,出席中文信息学会成立20周年暨换届大会开幕式。
2002年3月18日,北京大学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2003年,在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小组会上做《关于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建议》的讲话,同年出席全国政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新闻发布会并主持会议。及出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主持开幕式。
2004年,出席中国青少年网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先后出席“ 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準与技术高层论坛 ”、 “首届民营企业高峰会”、第四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国际研讨会、“ 中国高等教育数位化图书馆 ”启动暨成果汇报大会、全国书画家国庆座谈会开幕式、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 “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等并讲话。主持全国政协京昆室举办的“保护扶持崑曲艺术”和《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二期工程新闻发布会。
2005年,出席中南海高层协商会,并递交书面建议,出席并主持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出席2005中国eBook产业年会并讲话。同年接受中央台11套及中国京剧杂誌社採访,对荀慧生诞辰105年、保存京剧戏曲资料发表看法;接受中科院及《科学时报》採访,就院士增选及问题发表看法,《科学时报》以“院士未必总是学术权威”为题予以报导。会见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希望有关部门对网路出版项目予以支持。此为王选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为北大计算机所2005年科研总结暨表彰大会录製新年致辞。
2006年1月3日,为《科技日报》成立20周年题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同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1976年夏,发明了高解析度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晶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徵,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1979年,他主持研製成功汉字雷射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雷射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製的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雷射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雷射输出精度和软体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1-1994年,王选带领北大科研集体,用创新技术引领市场,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中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直接研製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採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
1992年,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 和“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麵点阵的方法”获得2项国家专利。·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製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引发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製成功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新技术,被人民日报社首家採用,使中国报业跳过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实现了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 MS Windows 的中文专业组版软体。
1993年,指导学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个PostScript Level 2的中文页面解释器,与专用协处理器晶片相结合,推出第六代产品方正93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一举中的,此后迅速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1994年,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研製成功,由《深圳晚报》首家採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报业“ 告别纸和笔 ”的技术革新。
20世纪80年代起,王选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20世纪90年代初,王选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製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雷射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王选直接研製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雷射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解析度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晶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彻底改造了中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王选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製了大萤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

人才培养

在王选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阳振坤、汤炽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採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体;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中国独立研製的Post Script Lever2照排系统。

主要论着

论文
序号人员作品刊物时间
1
王选
介绍一种新型的适应软体的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动态
1978年
2
王选
微程式汉字点阵生成器及其模拟和故障诊断
计算机学报
1981年
3
王选
高解析度汉字字形在计算机中的压缩表示及字形点阵的复原设备
1983年中文信息 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83年
4
王选
用双极型位片微型机产生中文书报版面
计算机学报
1984年
5
王选
高解析度汉字字形的放大和缩小技术
计算机学报
1984年
6
王选
电子出版系统的页面描述语言及解释器
中国印刷
1990年
7
王选
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的发展
中文与东方语言计算机处理国际会议(主题发言)
1990
8
王选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Research Work on HighTech Industry
中 德双边科技政策研讨会论文集
1999
9
王选
市场、管理与技术创新
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论文集
1999
10
王选
《我们赶上了科技发展的春天》
《光明日报》
2001年6月9日刊登
11
王选
《在困难和挫折中前进》
《北大方正报》
2001年8月2日刊登
12
王选
《方正出版系统的明天会更好》
《北大方正报》
2001年8月14日刊登
13
王选
《善见他人之长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北京科技报》
2001年11月12日刊登
14
王选
《依靠团队,实现梦想》
《中国计算机报》
2002年2月26日刊登
15
王选
《一个好的科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
《北大方正报》
2002年第4期刊登
16
王选
《抓住机遇,走出国门》
《北大方正报》
2002年第6期刊登
17
王选
《从Dijkstra谈帅才的洞察力》
《计算机世界》
2002年9月9日刊登
18
王选
《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
2003年4月8日刊登
19
王选
《发挥北大多学科的优势 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
《北京大学校报》
2003年45月5日刊登
20
王选
《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考》
《科技日报》
2003年48月12日刊登
21
王选
《我对体育的认识》
《中国体育报》
2003年410月9日刊登
22
王选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
《北大方正报》
2003年4第12期刊登
23
王选
《回忆北大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活》
《中华儿女》
2003年第11期刊登
24
王选
《抓住两头,就能成功》
《北大方正报》
2004年第3期刊登
25
王选
《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七种素质》
《中华工商时报》
2004年9月3日刊登
26
王选
《政协委员建言立论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民日报》
2004年9月17日刊登
27
王选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中国文化报》
2004年9月28日刊登
28
王选
《科学研究的目标和环境》
《光明日报》
2004年10月8日刊登
29
王选
《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
《科技日报》
2005年3月2日刊登
30
王选
《利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开闢新天地》
《北大方正报》
2005年3 月23 日刊登
31
王选
《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
《科学时报》
2005年3月29日刊登
32
王选
《数码印刷提供了技术创新的重大机遇》
《北大方正报》
2005年7月25日刊登
33
王选
《在新形势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团结报》
2005年9月1日刊登
34
王选
《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
《科技日报》
2005年9月1日刊登
35
王选
《应重视京剧史料的开掘整理工作》
《中国京剧》
2005年第11期刊登
36
王选
《给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光明日报》
2005年11月17日刊登
着作
序号人员作品刊物时间
1
王选
软体设计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年
2
王选
王选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3
王选
王选谈信息产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
王选
出版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
王选
推动报业和印刷业的4次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所获专利

王选所获专利
Granted Patents of Prof. Wang Xuan
1. 欧洲专利 EP 0095536 (唯一发明人) 1987.3.18
European patent EP 0095536 (sole invent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racter images in a compact form for computer storage.
2. 中国专利 CN 85100285.4 (第一发明人)1985.12.26
Chinese Patent CN 85100285.4 (first inventor)
高解析度汉字字形发生器
High resolution Chinese character generator
3. 中国专利 CN 85100275.7 (第一发明人)1985.12.26
Chinese Patent CN 85100275.7 (first inventor)
照排机和印字机共享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
Character generator and controller shared by laser image and laser printer.
4. 中国专利 CN 89103390.4 (第一发明人) 1991.2.6
Chinese Paten CN 89103390.4 (first inventor)
高集成度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
Highly integrated character generator and controller.
5. 中国专利 CN 85103268 .0 (第一发明人) 1989.5.31
Chinese Paten CN 85103268 .0(first inventor)
高解析度字形的高速旋转方法
The high-speed reeling method of high resolution Chinese character
6. 中国专利 CN 89103388.2(第一发明人)1991.5.1
Chinese Paten CN 89103388.2 (first inventor)
高速产生倾斜字和任意角度旋转字的方法
The method of high-speed generating aslant character and arbitrarily angle reeling
Character
7. 中国专利 CN 89101483.7(第一发明人)1991.7.24
Chinese Paten CN 89101483.7 (first inventor)
一种适合单路和多路扫描的照排机输出正阴、反阳、及阳图的控制设备
A control method adapting to single circuitry and multi-circuitry scanning Raster Image
Processor outputting images of positive shade、inverse illumination and illumination
8. 中国专利 CN 89101482.9(唯一发明人)1992.3.11
Chinese Paten CN 89101482.9 (sole inventor)
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
A measure dealing with the circums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 generation managing
stroke interleaving
9. 中国专利 CN 89103389.0(第一发明人)1992.3.11
Chinese Paten CN 89103389.0 (first inventor)
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麵点阵的方法
The method of subsection generating lattice of newspaper and book’s makeup

社会任职

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1983年,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任副所长。
1991年,王选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1991年和1994年,分别以计算机所为依託建立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由王选任主任。
1992年,当选为第八届政协委员。
1994年,出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1998年,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以及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
1995年,起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99年,当选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2000年,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4年,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0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
200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
2000----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奖
1999----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获奖
1997----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获奖
1996----​获王丹萍科学奖----获奖
1996----王丹萍科学奖----获奖
1996----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获奖
1995----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
1995----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
1995----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获奖
1995----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
199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获奖
1994----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获奖
1993----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奖
1992----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获奖
1992----中国专利发明金奖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获奖
199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获奖
1992----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製特等奖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获奖
1991----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製特等奖----获奖
1990----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奖
1989----中国专利金奖----获奖
1987----首届毕昇奖----获奖
1987----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
1987----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获奖
1986----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
1986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华光III型系统获奖
1985----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获奖
1985----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获奖
1985----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获奖
1985----因研製计算机-雷射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获奖
1985---- 计算机-雷射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获奖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18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获奖
2009-09-14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获奖
2009“时代领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最具影响的劳动模範”称号----获奖
2009“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称号----获奖
2009“新中国60年杰出出版家”称号----获奖
2006海淀区评为“海淀创新特殊贡献人物”----获奖
2000北京市劳动模範----获奖
1999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获奖
1995全国先进工作者及首都楷模----获奖
1993全国劳动模範获奖
1990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奖
1986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奖
1985-05通过国家级鉴定,王选获北京市劳动模範和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获奖
1955被评为“北大优秀生”----获奖

人物荣誉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选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人物影响

2005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颁布公告,批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设立的“新闻科学技术奖”,更名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

人物评价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王选同志走了,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人民不会忘记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卓越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赢得了广泛的讚誉和爱戴。王选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生动诠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
王选同志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儒雅、锲而不捨的精神,又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汪洋
王选为广大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大家,王选老师身上的创新精神不仅是北大和方正的精神财富,更是所有科技界人士珍贵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和传承王选精神,让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展现更大活力。(中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评)
王选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他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範。(九三学社
王选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师的优秀典範。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他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为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呕心沥血。(新华网评
“王选老师高尚的品格,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和社会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邹维评)。
王选院士最突出的是他的创新精神,在世界上他首先用雷射照排技术实现了印刷革命,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王选院士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企业家;他既有精湛深厚的学术造诣,又有坚毅不拔的实干精神。他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雷射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为自主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中国的IT产业发展,王选先生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存在对于中国IT业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他为中国IT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评
王选教授为人谦虚,低调。他给全社会带来了活字印刷的第二次革命。(IT时代周刊总编曹健评

后世纪念

铜像
2010年,北京印刷学院举行“学习王选精神,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主题活动暨王选院士铜像落成典礼。
2012年,北大计算机所隆重举行王选院士雕像落成及揭幕仪式。《九三学社人物丛书-王选传》出版(学苑出版社,丛中笑着)。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设立“王选创新实验班”,并请陈堃銶教授为实验班揭牌。
学习活动
2006年5月17日,三部委与九三学社联合组织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之后赴广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南京、福州、无锡、上海等城市进行巡迴报告。
2011年,《当代毕昇-王选》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无锡市教育局等主编)。北大计算机所举行纪念王选教授逝世五周年系列活动。方正集团举行成立25周年系列之“王选缅怀月”活动。 
2013年,由北京大学组织、北大歌剧研究院为主要团队创作和演出的原创实验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
纪念陈列室/馆
2007年,由北大计算机所和方正集团联合筹建的“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开放,并举行揭牌仪式。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製作的“王选科技封”向全国发行,并由北大计算机所主持举行了发行仪式。《知识分子的榜样-王选》出版(学苑出版社,中央统战部主编)。
2009年,无锡王选事迹陈列馆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北大计算机所和方正阿帕比技术公司共同设计製作的王选院士纪念网站。“王选与汉字雷射照排技术成就”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法兰克富国际图书展览会、中国科技馆新馆(长期)展出。
2016年1月20日,王选院士逝世10周年之际,位于北大方正大厦的王选纪念陈列室“创新曆程厅”在京揭幕。
王选星
2008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选星”由陈堃銶代表王选及北大计算机所,向北京大学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励基金”。《风範长存-怀念王选院士》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编委会主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