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心理学名词)
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不同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生理心理学主要从激素和神经的角度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生理机制;认知心理学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有机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社会心理学则从人际互动的角度研究有机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在心理学研究的不同时期,对行为有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指人或动物对刺激所做的一切可以观察和测量到的反应,并试图用“刺激——反应”(S-R)公式加以描述。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60年代后,大多数心理学家将内部心理活动与外显行为区别开来,试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描述心理活动的状态和过程,以此解释各种外显行为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认知心理学已能解释人的大部分以后天习得为主的智慧型行为,这些行为涉及问题解决、学习、决策以及直觉等许多方面;那些以先天遗传为主的本能行为,则在生理心理学中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行为
- 外文名:behavior
- 学科:心理学
- 词性:名词
- 意义:人体器官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释义
要确定行为的概念範畴,首先要确定行动的概念範畴,以便将行为与简单的生理运动动作过程区别开来。行动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若将行动作为行为的一种,则这只是指由行为的一系列随意运动与自动化所组成指向一定目的的行为,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之称之为行动的狭义性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将行动这个词分为“行”和“动”两部分的话,那幺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广义的行动概念,这个广义的行动概念可图解如下:
行为就目标与动机相统一的分类

分类
根据产生的原因,行为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根据行为的功能,分为摄食行为、躲避行为、性行为和探究行为。而行为就目标与动机在意识中的明确性与能动性程度,又可分为意志行为、潜意识行为和娱乐消遣行为三种。
意志行为
意志行为是指人们有明确动机目标的行为,按照个人行为动机与整体长远目标是否统一,又可分为有积极主动动机的士气性行为和无积极主动动机的非士气性行为。所谓积极主动性就产生过程来讲是指个体动机与行为的整体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它包括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程度、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的统一程度、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等等。举例如下:
父亲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送了,就因为在酒吧里看不顺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甚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监。另外一个儿子可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为什幺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命运?在一次个别的私下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况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幺办法?”
在以上例子中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生结局,这所以会这样显然是因为一个兄弟能把自己的求生欲望与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联繫起来,而另一个则是得过且过,甚至是自暴自弃。
我们有时可能会将一些具有不愉快、消沉性质的情绪认识等心理活动,都归之为相应的这些人都具有消极被动的动机,比如战场上士兵因为恐惧丧命而逃跑、生活中因为哀痛失去亲人而茶饭不思等等。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动机的积极主动性或消极被动性,不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心理活动是否愉快或消沉,而是在于人们的认识和情绪等等是否能与整体长远的行动目标相符合。很多看起来消极被动性的心理活动,只要与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繫起来,往往就会有积极主动的性质。例如“保存生命”这在战争中看似只具有消极被动性动机的恐惧情绪,虽然与“逃跑”这种消极被动目标联繫起来往往确实对军事行动具有消极被动的作用,但若与“消灭敌人,从而保存自己”这一积极主动的目标联繫起来时,则就使这一恐惧情绪转而对军事行动具有了积极主动的性质。西汉开国大将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利用这一恐惧情绪,从而将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潜意识行为
潜意识行为是指人们具有明确目标但无明确动机的行为,即人们老想做但又不知道为什幺要这样做的那些行为。潜意识是指人们平常被压抑的、或者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潜意识中的内容由于不被人们的道德价值意识和理智所接受,所以只有通过各种各样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象梦境就是个人在清醒时不能由意识表达的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表现,但作梦不是行为,只是大脑这个身体机体的动作。
潜意识

潜意识行为在行为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口语流露与不经心的笔误等行动;二是神经性症状,即过分强烈的潜意识形成的变异行为,它包括压抑、反应形式、投射、文饰作用、升华等等。
娱乐消遣行为
娱乐消遣行为是指人们有明确动机但却无明确目标的行为,即是指那些总是想去做但却不在乎甚至不知道怎幺做以及会做到什幺程度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具有娱乐休闲动机时,如果他自己觉得看电影、看电视、跳舞等目标都能满足这个动机,那幺他对娱乐消遣目标的选择只有随意性,而没有必须性。娱乐消遣行为按照其不同的娱乐消遣性质,可分为寻求美感的欣赏行为和寻求刺激的消遣行为两种。娱乐消遣心态表现为情趣、情调和爱好三个方面统一协调性,例如集邮就是人们对邮票知识内容的情趣,观赏邮票的情调以及对精美邮票的爱好相互统一一致地组成的。
娱乐消遣行为简单地说也就是所谓“玩”的过程,是一种对自身乃至外界各种事物发展变化进行研习与欣赏的过程。它包括各种非职业性的主动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绘画、唱歌以及看电影、看演唱会、看錶演、对大自然的漫游等等。“玩”对动物生物的学习进化具有积极推动的意义,在动物进化生长过程中动物靠玩乐来锻鍊、学习与显示自己,动物在玩乐中不断地试验、发现并进而发掘、发展自己的潜能,辅助实现着动物的成长进化乃至最后的分化。就如猫科动物之所以会分化为猫、狮子、老虎、豹子等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也是各种猫科动物通过自然选择与玩乐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成长与局限性,并将这种经验遗传下来的结果。
娱乐行为艺术

所以说:娱乐消遣行为又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本能的学习与试验行为。“玩”本身也是消耗精力体力的,但自远古以来大自然为了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所以各种动物的娱乐消遣行为就个体感觉上来说反倒具有鬆弛神经、娱乐休养精神体力的作用,这也就使娱乐消遣反倒又成为动机的来源所在。
“玩”由于是生物学习进化需要,所以求奇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特点。现代人类的的学习和体育锻练,是自古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人类从娱乐消遣行为中分化出来的特有的东西。自古以来动物通过玩乐——熟而生巧,这些玩乐就会转化为技能(即所谓大的运动)、甚至是身体机能(即所谓小的运动)的遗传转变。所以,娱乐消遣行为由远古传下,对动物可说是一种生物性的锻练和学习的过程,这种锻练和学习是自然的过程而具有反强迫性的特点。事实表明现代人类无论是对锻练、学习採取强制加以灌输,或者是对游戏沉溺者採取强制改变措施都是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强制性不符合包括学习在内的“游戏”自主随意规则,除非是给予非强制性的诱导或教育。
行为类别间的联繫
意志行为、潜意识行为和娱乐消遣行为有时能够相互统一,比如员工乃至学生往往也能将本职工作学习当做有趣的事情来做。但大多数状况下,意志行为、潜意识行为和娱乐消遣行为互相间是具有制约牵制的作用,所以个体的意志行为又往往是一个克服潜意识和娱乐消遣意识的过程。例如个体在工作中,如果明确的工作意识是搞好工作,就不得不压抑着受领导批评后想找出气筒的盲目投射潜意识心理和急于去看球赛的娱乐消遣心理。士气性行为的任务就在于:除了要抑制非士气性的外在诱惑及其相关欲望动机的产生与影响以外,还要着力于对潜意识心理和娱乐消遣心理的克服。
各行为类别意志特徵
第一、潜意识行为主要是由于内在意愿被压抑或并没有意识到,相关的外界环境或事物就象是外来遥控器一样随时有可能将潜意识触发,但潜意识既意识不到也就谈不上对潜意识行为的支配与监控,由此就造成当事人潜意识行为不知所以然或知其所以然但很难自控;第二、娱乐消遣行为虽然是内在的娱乐消遣意愿清楚,但就完成娱乐消遣的目标及其程度又是不愿意接受意识节制与监控的,所以娱乐消遣主要是着力于对过程的享受,从而缺乏标準标的或难以绝对限定完成目标任务程度的标準标的;第三、意志行为由于具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所以意志行为在内在意愿及其外在任务目标上都会受到意识支配与监控。但是有明确动机与目标的意志行为中,也会包含一些不现实的空想,或者有时会是过于激情的乃至于不计后果的冲动。所以,意志行为并不代表就是理智的行为,也不代表就是心理健康的行为。
特点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具有六个特点:即行为具有目的性、能动性、预见性、程式性、多样性和可度性。目的性就是指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有计画的、有目标的、可以加以组织的活动,是自觉的意志行动。能动性是指人的行为动机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经过大脑思维所作出的一种能动反映,并且人的行为不是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而是一个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所谓预见性是指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人的行为具有共同的规律。所谓行为的多样性是指人的行为有性质不同、时间长短不同、有难易程度不同等的区别。所谓可度性是指人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可进行计画、控制、组织和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