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个体性
行为个体性(behavioral indivrlduality)是在种系行为共同性的基础上,个体行为因特定基因组合与环境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独特性。与“行为共同性”相对。揭示行为、个体、特定情境之间的複杂联繫。既是个体气质、性格。认知能力、社会性等自身因素的综合体现,也是对个体所处自然、社会环境特性及其与环境互动状况的反映;既以行为共同性为基础形成和发展,又是行为共同性的具体表现,并可能促进行为共同性的变迁。其研究有助于认识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更好地解释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行为个体性
一、个性与社会性
人是个性与社会性的对立统一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个性使人各具特色。同时,人又具有社会性,他“像所有的人”,又“像某一类人”。生活在同一社会或同一阶层的人的基本社会行为、价值观念往往是相似的、社会文化给特定社会里的每个成员的行为染上了一层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色彩。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社会化规範人的社会行为,培养人的身份、地位的认同,影响人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传递知识经验和技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儿童有时体验到个体愿望和社会要求的尖锐冲突。儿童逐渐学会採取理性的、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範行动,并将自己逐渐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中,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一种文化。
二、个性的形成
行为的个体性旨在说明行为的个体做出某个行为具有自由性、随意性,但做出行为的个体实际是社会化的个体,并在社会化过程中,将个体特质和社会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个性。儿童在出生时就有不同的气质类型。这种先天的差别在社会化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大了。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範首先受到父母的过滤,以高度个体化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儿童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个性和社会性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个性的发展和儿童的社会性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