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如何解决劳动争议(升级版)》内容包括:劳动者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忍耐着,等到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想讨个说法儿却又举目茫然,不知该到哪儿去说理——或者找错了部门,错过了时机;或者採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比如毁坏设备、围攻政府、暴力追索工资,等等。显然,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还会使矛盾更加激化。
基本介绍
- 书名: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页数:196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法律出版社
- 作者:范书领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3696282
内容简介
《如何解决劳动争议(升级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1 什幺是劳动争议?
1.劳动争议有什幺特点?
2.什幺是劳动关係?
3.劳动关係从何时起建立?
4.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係?
5.劳动关係与劳务关係有什幺区别?
6.用人单位有几种?
7.劳动者包括哪些人?
8.劳动契约有几种?
8.1 什幺是固定期限劳动契约?
8.2 什幺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
8.3 什幺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
9.劳动争议包括哪些类型?
9.1 什幺是因确认劳动关係发生的争议?
9.2 劳动契约从订立到终止都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吗?
9.3 因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是劳动争议吗?
10.这些争议是劳动争议吗?
10.1 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2 童工与僱主之间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3 退休职工与聘用单位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4 兼职劳动者与兼职单位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1.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争议有什幺不同?
2 发生了劳动争议应该怎幺解决?
1.解决劳动争议有哪些途径?
1.1 什幺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式?
1.2 什幺是劳动保障监察程式?
2.解决劳动争议必须先进行协商和调解吗?
3.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吗?
4.哪些部门是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5.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6.是选择仲裁,还是选择监察?
7.劳动监察机构怎样处理投诉?
8.劳动争议当事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3 如何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
1.调解组织的调解原则是什幺?
2.以什幺形式提出调解申请?
3.调解程式有哪些规定?
3.1 调解委员会应在几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3.2 调解委员会怎样主持调解?
4.调解协定书的效力如何?
5.调解过程中发生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 如何进行劳动争议仲裁?
1.劳动争议仲裁与普通仲裁有什幺区别?
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须满足什幺条件?
3.仲裁委员会受理哪些劳动争议?
3.1 与工伤有关的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
3.2 直接进入诉讼的案件,当事人又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
4.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职责是怎样的?
5.应向哪个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谁是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
6.1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指哪些人?
6.2 单位变更或终止后,劳动者应该以谁作为被诉人?
6.3 劳务派遣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应如何确定当事人?
6.4 用人单位不具有经营主体资格,应该告谁?
6.5 单位承包经营期间.如何确定当事人?
6.6 什幺是劳动争议仲裁的第三人?
6.7 什幺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代理人?
6.8 怎样选择代理人?
7.劳动仲裁必须公开审理吗?
8.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诉时效是多长?
8.1 申诉时效可以中断吗?
8.2 申诉时效可以中止吗?
8.3 哪种劳动争议不受申诉时效的限制?
9.劳动争议仲裁程式包括几个阶段?
10.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1.仲裁庭几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12.仲裁开庭前各方应做好哪些準备工作?
13.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吗?
14.哪些情况下仲裁员应当迴避?
15.当事人不参加庭审会产生什幺法律后果?
16.鉴定程式中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17.当事人在庭审中有哪些权利?
18.开庭笔录是否可以补正?
19.申请人可以变更仲裁请求或提出反请求吗?
20.集体争议如何处理?
21.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吗?
22.劳动争议仲裁一定要先行调解吗?
23.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如何?
24.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多长时间?
25.什幺是先行裁决和先予执行?
26.裁决书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规定?
27.什幺是一裁终局?
27.1 哪些案件适用一裁终局?
27.2 劳动者对一裁终局的裁决不服怎幺办?
27.3 用人单位如何应对一裁终局?
28.当事人对非一裁终局案件不服怎幺办?
29.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调解书和裁决书怎幺办?
3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取仲裁费吗?
5 法院如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1.什幺是劳动争议诉讼’
2.诉讼程式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2.1 一审程式包括哪些步骤?
2.2 二审程式有什幺特点?
2.3 再审程式如何启动?
3当事人提起劳动争议诉讼需具备哪些条件?
4.谁是劳动争议诉讼参加人?
4.1 仲裁双方当事人均起诉的,谁是被告?
4.2 可以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吗?
4.3 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契约的劳动者。诉讼参加人的地位如何确定?
4.4 劳动者与起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发生争议,如何确定当事人?
5.法院受理哪些劳动争议々
5.1 仲裁委员会以争议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起诉的,法院是否受理?
5.2 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申请超过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起诉的,法院如何处理?
……
6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哪些语气规定?
结束语
附录
1.劳动争议有什幺特点?
2.什幺是劳动关係?
3.劳动关係从何时起建立?
4.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係?
5.劳动关係与劳务关係有什幺区别?
6.用人单位有几种?
7.劳动者包括哪些人?
8.劳动契约有几种?
8.1 什幺是固定期限劳动契约?
8.2 什幺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契约?
8.3 什幺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契约?
9.劳动争议包括哪些类型?
9.1 什幺是因确认劳动关係发生的争议?
9.2 劳动契约从订立到终止都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吗?
9.3 因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是劳动争议吗?
10.这些争议是劳动争议吗?
10.1 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2 童工与僱主之间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3 退休职工与聘用单位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0.4 兼职劳动者与兼职单位的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11.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争议有什幺不同?
2 发生了劳动争议应该怎幺解决?
1.解决劳动争议有哪些途径?
1.1 什幺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式?
1.2 什幺是劳动保障监察程式?
2.解决劳动争议必须先进行协商和调解吗?
3.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吗?
4.哪些部门是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5.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6.是选择仲裁,还是选择监察?
7.劳动监察机构怎样处理投诉?
8.劳动争议当事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3 如何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
1.调解组织的调解原则是什幺?
2.以什幺形式提出调解申请?
3.调解程式有哪些规定?
3.1 调解委员会应在几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3.2 调解委员会怎样主持调解?
4.调解协定书的效力如何?
5.调解过程中发生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 如何进行劳动争议仲裁?
1.劳动争议仲裁与普通仲裁有什幺区别?
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须满足什幺条件?
3.仲裁委员会受理哪些劳动争议?
3.1 与工伤有关的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
3.2 直接进入诉讼的案件,当事人又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是否受理?
4.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职责是怎样的?
5.应向哪个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谁是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
6.1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指哪些人?
6.2 单位变更或终止后,劳动者应该以谁作为被诉人?
6.3 劳务派遣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应如何确定当事人?
6.4 用人单位不具有经营主体资格,应该告谁?
6.5 单位承包经营期间.如何确定当事人?
6.6 什幺是劳动争议仲裁的第三人?
6.7 什幺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代理人?
6.8 怎样选择代理人?
7.劳动仲裁必须公开审理吗?
8.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诉时效是多长?
8.1 申诉时效可以中断吗?
8.2 申诉时效可以中止吗?
8.3 哪种劳动争议不受申诉时效的限制?
9.劳动争议仲裁程式包括几个阶段?
10.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1.仲裁庭几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12.仲裁开庭前各方应做好哪些準备工作?
13.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吗?
14.哪些情况下仲裁员应当迴避?
15.当事人不参加庭审会产生什幺法律后果?
16.鉴定程式中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17.当事人在庭审中有哪些权利?
18.开庭笔录是否可以补正?
19.申请人可以变更仲裁请求或提出反请求吗?
20.集体争议如何处理?
21.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吗?
22.劳动争议仲裁一定要先行调解吗?
23.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如何?
24.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需要多长时间?
25.什幺是先行裁决和先予执行?
26.裁决书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规定?
27.什幺是一裁终局?
27.1 哪些案件适用一裁终局?
27.2 劳动者对一裁终局的裁决不服怎幺办?
27.3 用人单位如何应对一裁终局?
28.当事人对非一裁终局案件不服怎幺办?
29.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调解书和裁决书怎幺办?
3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取仲裁费吗?
5 法院如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1.什幺是劳动争议诉讼’
2.诉讼程式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2.1 一审程式包括哪些步骤?
2.2 二审程式有什幺特点?
2.3 再审程式如何启动?
3当事人提起劳动争议诉讼需具备哪些条件?
4.谁是劳动争议诉讼参加人?
4.1 仲裁双方当事人均起诉的,谁是被告?
4.2 可以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吗?
4.3 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契约的劳动者。诉讼参加人的地位如何确定?
4.4 劳动者与起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发生争议,如何确定当事人?
5.法院受理哪些劳动争议々
5.1 仲裁委员会以争议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起诉的,法院是否受理?
5.2 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申请超过时效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起诉的,法院如何处理?
……
6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哪些语气规定?
结束语
附录
文摘
1什幺是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关係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1.劳动争议有什幺特点?
(1)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
(2)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係。
(3)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法律地位上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在形成劳动关係之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关係,可以就工资待遇等条件进行平等协商。但在双方建立劳动关係之后,劳动者即成为该用人单位的职工,二者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係。
(4)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
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实体权利主要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契约、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与福利、职业培训等。
劳动者的程式权利主要包括: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以上实体权利义务而产生的纠纷才算是劳动争议,否则,只能是一般的民事争议或其他争议。
从上述劳动争议的特点可以看出,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建立劳动关係的劳动者之间产生的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是因劳动权利义务而产生的其他纠纷,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劳动关係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1.劳动争议有什幺特点?
(1)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
(2)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係。
(3)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法律地位上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在形成劳动关係之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关係,可以就工资待遇等条件进行平等协商。但在双方建立劳动关係之后,劳动者即成为该用人单位的职工,二者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係。
(4)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
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实体权利主要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契约、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与福利、职业培训等。
劳动者的程式权利主要包括: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以上实体权利义务而产生的纠纷才算是劳动争议,否则,只能是一般的民事争议或其他争议。
从上述劳动争议的特点可以看出,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建立劳动关係的劳动者之间产生的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是因劳动权利义务而产生的其他纠纷,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序言
朋友,从你走人社会、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你就承担起了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像一席华美的盛宴中,那一道充满期待的主菜,然而这道菜的味道究竟如何,个人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着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道菜,而每一道菜,也都在尽情守候着最能品味出自身甘美的那个人。于是,在这场几乎人人都必须参与的职业寻找与守候中,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单位在不断地调整用人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作为劳动者,人们在不断地变换角度来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提升。
然而,在职业多元化、自主择业的大潮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从而导致了单位对劳动者拥有了绝对强势的决定权,面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劳动者渐渐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你不乾,还有那幺多人在等着端这个饭碗呢!于是,屡屡出现了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契约而拒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单位变相逼迫职工辞职……诸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尤其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蔓延,导致许多知名企业或停产或裁员,使劳资关係更显脆弱。
劳动者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忍耐着,等到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想讨个说法儿却又举目茫然,不知该到哪儿去说理——或者找错了部门,错过了时机;或者採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比如毁坏设备、围攻政府、暴力追索工资,等等。显然,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还会使矛盾更加激化。
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像一席华美的盛宴中,那一道充满期待的主菜,然而这道菜的味道究竟如何,个人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着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道菜,而每一道菜,也都在尽情守候着最能品味出自身甘美的那个人。于是,在这场几乎人人都必须参与的职业寻找与守候中,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单位在不断地调整用人的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作为劳动者,人们在不断地变换角度来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提升。
然而,在职业多元化、自主择业的大潮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从而导致了单位对劳动者拥有了绝对强势的决定权,面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劳动者渐渐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你不乾,还有那幺多人在等着端这个饭碗呢!于是,屡屡出现了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契约而拒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单位变相逼迫职工辞职……诸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尤其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蔓延,导致许多知名企业或停产或裁员,使劳资关係更显脆弱。
劳动者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下忍耐着,等到权利受到严重侵害时,想讨个说法儿却又举目茫然,不知该到哪儿去说理——或者找错了部门,错过了时机;或者採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比如毁坏设备、围攻政府、暴力追索工资,等等。显然,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还会使矛盾更加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