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由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四校一所”合併组建,于2001年8月10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2002年4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据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新校区位于新蒲新区大学城内,规划总面积716亩,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 学院现有教职工459人,学院现有高职生人数8087人,共有在校生(含中职、技师)11000余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贵州省遵义市
- 主管部门:贵州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zyzy.edu.cn
- 中文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Zuny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简称:遵义职院
- 创办时间:2002年4月18日
- 类别:公办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 现任校长:颜永强
- 校训:践学践行,尚德尚能
- 校歌:《走到一起来》
- 主要院系: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人文旅游系等
- 学校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
- 学校代码:12824
- 主要奖项:中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贵州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
贵州省高校后勤先进集体
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
办学历史
遵义农业学校

1956年,遵义农业学校创建;
1958年,遵义农业学校升格遵义农业专科学校;
1961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停办;
1963年,遵义农业专科学校复校并改建为遵义农业学校;
199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併入(合署)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1960年,遵义地区工业科学研究所创建;
1964年,更名为遵义地区农业研究所;
1999年,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併入遵义农业学校;
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8年,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1955年,遵义地区商业学校创建;
1962年,合併到地区财校;
1981年,恢复遵义地区商业学院,改名为遵义商业技工学校
遵义财贸职业学校
1958年,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创建;
1964年,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创建;
1965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创建;
1966年,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创建;
1967年,遵义专区财经干部学校、遵义专区财贸职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商业学校、遵义专区半工半读供销合作学校合併组建遵义地区财贸学校;
1973年,遵义地区财贸学校更名为遵义财贸学校。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遵义农业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遵义农业机械研究所合併升格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8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
2014年通过贵州省教育厅“护理专业複评审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内设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人文旅游系、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思政部)六系两院一部9个教学机构。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子商务、企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畜牧兽医等43个高职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套用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护理、市场行销、现代农艺技术等10箇中职专业。
经济管理系 | 财务管理 |
工商企业管理 | |
会计 | |
审计 | |
市场行销 | |
金融管理 | |
税务 | |
物流管理 | |
投资与理财 | |
农业经济管理 | |
机电信息与工程系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铁製造) | |
物联网套用技术 | |
移动网际网路套用技术 | |
套用电子技术(智慧型装备SMT技术) | |
电梯工程技术 | |
电子商务 | |
计算机套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套用) | |
人文旅游系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
社区康复(老年保健) | |
社区康复(母婴保健) | |
建筑设计与艺术系 | 给排水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技术 | |
建筑室内设计 |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
工程造价 | |
现代农业系 | 茶树栽培与茶树加工 |
畜牧兽医 |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动物医学(宠物医学) | |
园林技术 | |
园艺技术 | |
作物生产技术 |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
汽车行销与服务 |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现代农业系”的校训,确立了“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办学方式灵活,基本形成中专、专科、本科多层次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
该校承担建设11个科研课题,有省级精品课程4个,有50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有四个基地,五个教育培训中心,有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获市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160余项。
建院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上万名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
省级课程
机电控制与PLC套用技术 | 花卉栽培技术 |
植物保护 | 植物生长环境与调控 |
师资力量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工459人,其在编员工339人,派遣制员工93人,临聘员工27人,师生比17.7:1,“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比例45%。(教职工学历:在编人员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08人,本科195人,本科以下31人。)(教职工职称:在编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74人,讲师76人,助教95人,未定级86人。)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止2014年12月,学校投入资金580多万元,改造和建设实验室,实验实习设施较为完善。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验设施及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006年11月,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基础课实验室进行省级检查评估,作出“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农学与动物科学基础实验室为合格实验室”的评估结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二所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实训中心)省级评估结果的通知》(黔教职成发〔2006〕378号)。

除了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任务外,积极开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活动。经有关部门和专家检查验收的科研课题有《遵义野生蔬菜资源调查》、《珍稀野菜组培研究》、《兰花植物组培研究》、《野菜训化栽培技术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治研究及套用》、《波尔山羊与黔北麻羊杂交一代生长发育研究》、《集约化养鸭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中草药替代抗菌素效果试验》、《农村及小城镇散装水泥设备研究》、《山地型独轮微耕机研製》、《烤菸起垄机研製》等11个项目。《黑糯玉米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贵州省民族旅游商品市场开发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建院以来教师共有百余篇科研学术论着、论文在全国各类杂誌、期刊上出版和发表。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内刊,2015年4月,该刊更名为《遵义职教论坛》。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图书馆现藏纸质图书20多万册、电子图书1.2万册、过期刊合订本10604册、报纸合订本1000多册、现刊300余种。
合作交流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是贵州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省计算机与网路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省电子套用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省农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拥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贵州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遵义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中心、遵义市SYB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国家247号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贵州省第99所国家职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3考点、全国英语套用能力考点、遵义市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点等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培训鉴定服务机构。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主图案由“遵义职院”大写字母“zy”加一本翻开的书组建而成。其中“z”处理成一根舞动的彩带,象徵学生的综合素质,“y”由彩带和一支法式鹅毛笔组成,象徵学生的文化素质。“z和y”总体构成一只飞翔的海鸥,翻开的书本寓意着知识的海洋,整个图案展示我院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展翅高飞。
精神文化
- 校训
笃学践行崇德尚能
- 校歌
《走到一起来》
校歌释义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歌《走到一起来》由原党委书记董仕荣填词创作,歌词寓意全院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成才目标而走到一起,学院有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和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四校一所”的辉煌奠基,合併后的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将藉助全国大发展职教的契机,借着原“四校一所”的辉煌奠基成为黔北重地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地方,遵义职业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锤鍊双师型人才,打造实训平台,不仅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练就一双灵巧的手,让学生真正的成才我们的首要信念和根本目标,全院师生员工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心怀天下,将来报效祖国、回报故乡的人生方向!有了这种信念与方向,就会百折不饶地去学习、去训练、去实践!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供职于学院的员工,只有继承老一辈“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努力战胜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锤鍊出一副坚实的翅膀,才不怕雨骤风狂,在广阔蓝天高高飞翔,个人的成功、家庭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才会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在学院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艰苦创业和实践中萌生、汇聚、凝练出来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主流思想和趋同意识,逐渐构成学院精神的核心。同时也体现学院“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
在学院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艰苦创业和实践中萌生、汇聚、凝练出来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秉承“践学践行,尚德尚能”的主流思想和趋同意识,逐渐构成学院精神的核心。同时也体现学院“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凌 |
党委副书记 | 鞠洪 |
党委副书记 | 杨培勇 |
副院长 | 祝萍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涂祥策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力男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陈恆超 |
校园环境
至今为止,学院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部东校区(原遵义农业学校)地处遵义大学城,西校区(原遵义财贸学校)紧邻“遵义会议会址”,校园占地716亩。
学院建立了78间实验(训)室,3个实训车间,1个实训场,2个校内实习基地,生均实验室、实训场所占地面积112平方米,生均校舍占地面积17.3平方米,400米跑道标準运动场和风雨操场。设施设备的改善,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院的跨越发展、培植后发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官网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