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现下设民法、商法、智慧财产权法、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4个教研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 创办时间:2003年7月
  •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
  • 现任院长:赵万一
  • 学科:西南民商法、西南智慧财产权

学院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现下设民法、商法、智慧财产权法、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4个教研室,拥有1个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和7个校级科研机构,具有民商法和智慧财产权法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主要承担全校法学等专业3门必修课程和20余门选修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拥有商法学和民法学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外国民商法,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複合型智慧财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另有4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和7门校级精品课程。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智慧财产权学院)现任院长为知名民商法学家赵万一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智慧财产权学院名誉院长为知名智慧财产权法学家张玉敏教授。
2010年6月,以我院智慧财产权法学科为基础,在整合校内其它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内领先的智慧财产权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智慧财产权学院暂时挂靠民商法学院,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制度,并单独设定智慧财产权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着,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截至2010年9月,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已取得博士学位者4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範教师”1人,“法务部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重庆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重庆市教学名师” 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十佳师德标兵”多人。
学院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协调发展观、以生为本观、全面质量观和开放教育观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团结拼搏,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逐步形成了民商法学院的办学特色。

院长致辞

虽然从民商法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不足8年,但作为民商法学院前身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商法学科却几乎与西南政法大学一起成立和成长。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更迭,本学院已走过了近六十年光辉灿烂的征程。改革开放之初,以金平教授和杨怀英教授为领军人物,聚集了聂天贶黄名述邓宏碧邓大榜柯瑞清谭向北赵勇山赵泽隆程正宗陈志学胡平等一大批学界精英,为中国民事立法和法学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继者李开国、张玉敏、赵万一、陈苇刘俊谭启平石慧荣刘云生、张耕、李雨峰、汪世虎唐烈英王洪曹兴权肖后国孙鹏徐洁吴春燕张力王煜宇李燕侯东德等绍基前贤,发扬光大,奠定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为中国民商法学和智慧财产权法学的健康高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法学专家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他们是孙孝实、张序九、叶清勛、张和光、胡仕湘等,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对学院和学科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铭记。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改革开放后在学院、学科或教研室曾经任教或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众多学人:迟杰王卫国禄正平杨遂全刘晓星伍载阳尹田李晓露张华吴卫国丛培钟杨泽延等,他们虽然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学院,但同样曾经为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良多。
自成立以来,学院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协调发展观、以生为本观、全面质量观和开放教育观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团结拼搏,奋发图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综合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西政民商法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智慧财产权学院)院长:赵万一

学科简介

民商法学科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发端于1953年西南政法学院成立之初,是我校最早成立的法学学科之一。1979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居新中国政法院校之首。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本学科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本学科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重庆直辖后,1998年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1998年经国家批准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现学科带头人为赵万一教授和李开国教授。
五十年风雨兼程,半世纪沧桑更迭,本学科经历了草创——被撤销——复建——积极开拓——创新发展几个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本学科组金平、杨怀英等均为民商法领域领军性人才,后继者李开国、黄名述、张玉敏、赵万一、陈苇、刘俊等绍继前贤,发扬光大,奠定了本学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为中国民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在中国法学会的二级学会中,赵万一教授、张玉敏教授、陈苇教授和刘俊教授分别担任民法学研究会、智慧财产权法研究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和社会法研究会的副会长。
本学科培育了新中国第一批民法人才,目前活跃在中国民商法学理论界、教育界、政界、实业界的一大批西政精英学子,如周强梁慧星王卫国等均与本学科有密切的渊源关係。在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和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中,均有四位副会长师出本学科。
本学科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立法,推进中国法制化进程。金平教授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即参与《中国民法典(草案)》起草工作并担任第三次起草小组负责人,对《民法通则》的制定与通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杨怀英教授于婚姻法领域卓越的学术地位以及对立法活动的影响力也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声誉。本学科教师参加了中国主要单行民事法律如契约法、物权法、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保险法、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劳动契约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谘询和论证工作并参加了重庆市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本学科研究力量雄厚,近五年来共公开发表论文694篇(其中核心期刊378篇),出版专着、教材、工具书86本,承担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本学科下设民法学、商法学、智慧财产权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不动产法学六个研究方向,学科方向齐全,学科成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致力于民商法重大理论和实践性课题研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学术研究始终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智慧财产权学科

西南政法大学智慧财产权法学科是经教育部批准、西南政法大学于2006年自主设定的法学二级学科,在民商法学科智慧财产权法研究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自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智慧财产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培养生。该学科教师敬业精神强,梯队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共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9人,93.75%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的学位;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
本学科博导:张玉敏教授、张耕教授、李雨峰教授、孔祥俊教授、孙海龙教授。
学科带头人张玉敏教授是全国着名的智慧财产权法专家,中国法学会智慧财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优秀教师。本学科积极参与国家的智慧财产权法制建设,2005年,张玉敏教授、张耕教授、廖志刚副教授入选国家智慧财产权战略专家库;2007年,张耕教授、李雨峰教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智慧财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孔俊祥教授为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财产权庭庭长,孙海龙教授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自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校级项目5项,横向合作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14篇,出版专着11部、教材4部,多次承办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
本学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批重要教学成果。2005年,“知识经济时代智慧财产权法教学改革”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智慧财产权法”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张玉敏教授主编的《智慧财产权法》2006年被评为法务部优秀教材。

机构设定

一、学院党总支
总支 书记:蒋小兰
总支副书记:徐 麟
总支 委员:赵万一 张 耕 刘云生 洪海林 李瑶
二、学院行政机构
院 长:赵万一
副 院 长:张 耕 刘云生
办公室主任:雷铿
三、学院分工会
主 席:陈苇
副主席:徐麟
委 员:雷铿 姚忠琴 康天雄
四、教学机构
1.民法教研室
主 任:谭启平
副主任:王 洪
2.商法教研室
主 任:汪世虎
3.智慧财产权法教研室
主 任:李雨峰
副主任:刘有东
4.婚姻家庭继承法与妇女理论教研室
主 任:陈 苇
五、研究机构
1.西南政法大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
2.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
3.西南政法大学智慧财产权研究中心
4.西南政法大学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学研究中心
5.西南政法大学法国法研究中心
6.西南政法大学金融与保险法研究中心
7.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民法学、商法学
重庆市精品课程
民法学、智慧财产权法、商法学、婚姻家庭继承法
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
契约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基地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苇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由中国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进修家庭法一年。她回国后于2005年1月向学校提出了建立“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的书面申请。2005年4月1日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同意该研究中心成立。
西南政法大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
西南政法大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于2002年4 月经西南政法大学批准,整合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智慧财产权法研究中心、法国法研究中心、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研究中心、港澳台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力量组建而成,2004年1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基地建立之初下设房地产及其他有形财产交易、智慧财产权贸易、保险及劳务市场交易三个研究所和一个法律谘询服务中心。经多年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公司法、金融证券法两个研究所,并设立了连续出版物《中国不动产法研究》与《家事法研究》两个编辑部。
作为民商事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基地自成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依託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和智慧财产权法学科,密切关注国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轨迹,积极推进国家与地方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制进程。
基地不断强化各研究方向之间的整体性。理论研究方面,能够及时把握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向,掌握前沿性研究成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教学实践方面,基地各主要学术带头人一直持续开设面向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各相关课程,确保了课程本身的前沿性、创新性,并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辩论赛等形式向各级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基地研究人员与学生联合创立的“每周一案”案例教学法及“双师互动”教学法均属国内首创,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并为国内许多高校所借鉴和推广。
基地软硬体条件俱优,无论是科研硬体设施,还是研究人员素质、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在重庆市乃至整箇中西部的法学领域都堪称一流,各研究方向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中有多项在全国民商法研究领域均具有领先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