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1999年更名为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7年10月,与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劳科院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决策支持和套用技术开发研究;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研究、制定和评估;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谘询服务;研究、开发、推广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成果;培养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及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编辑出版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书刊及参考资料;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网路信息服务。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员177人;据2017年1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显示,研究院设有5个研究室、4个专业研究机构、3个挂靠学会和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準化技术委员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 外文名:Chinese Academy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CALSS - 简称:劳科院
- 创办时间:1993年
- 属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现任领导:院长:金维刚
党委书记:郑东亮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历史沿革
归口管理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1982年5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1988年,劳动部工资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
1989年7月,劳动部国际劳工问题研究所成立。
乌干达共和国议会代表团访问

1996年5月,劳动部国际劳工问题研究所更名为劳动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2009年2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2009年10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1994年2月,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
2006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 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1981年,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
1999年4月,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划转国家经贸委。
-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1990年4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成立。
1994年6月,撤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分别成立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由国家教委管理)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由劳动部直接管理)。
-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1992年1月 劳动部研究所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归口管理: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工教育研究会。
中共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委员会第三次党员大会

1993年12月 在劳动部研究所联合管理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
1999年6月,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2002年5月 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文献室、计算机室成建制划转到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同月,国家图书馆劳动保障部分馆成立。
2006年9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增设发展战略研究室、劳动保障标準研究室;计算机室更名为信息套用研究室;撤消宣传处。
2009年2月,中国劳动学会秘书处划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划入社会保障研究所。3月,国家图书馆劳动保障部分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分馆。7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增设离退休干部处。
2010年9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
2011年6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内部机构调整:撤销离退休干部处、合併信息套用研究室、文献室,成立文献信息开发套用研究室、成立政策仿真实验研究室、成立能力建设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室增挂“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牌子。
整合调整
2017年10月,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员17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研究员23人,副研究员35人;助理研究员61人。获得博士学位41人,硕士学位57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莫荣、刘燕斌、金维刚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莫荣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显示,研究院设有5个研究室、4个专业研究机构、3个挂靠学会和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準化技术委员会。
研究室:文献信息开发套用研究室、能力建设研究室、政策仿真研究室、劳动保障标準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室
专业研究机构: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
挂靠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设备资源
外购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F、G、H、J类)、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资料库、中国工具书资料库、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库、国家科技成果资料库、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信息期刊全文库、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信息报纸全文库、中经网统计资料库综合年度库、国研网党政版(镜像)、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资料库(网路版)、中国劳动网、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网上报告厅(视频)、北京国信光碟数据、OECD Library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英国Emerald回溯期刊库、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CNKI统计年鉴资料库(挖掘版)、维普期刊资料库、OECD Library、国家图书馆、Industrial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中国劳动保障报、国研网党政版(线上)
第七次中美劳工部门对话会

开放获取资料库:Dow Jones Indexes、Worldbank Data、World Bank Research、Worldbank Publications & Documents、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RePEc)、Econpapers、开发中国家联合期刊库、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Dspace、Biochemical journal、E-print network、HighWire Press、EIFL.net、Biomed Central、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与国内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画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係。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新时期就业方针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和“社会保险问题研究”等课题,为国家和部门决策及制定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案设计;同时,还为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社会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谘询服务和管理方案设计;研究开发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系统软体",在全国推广套用。
学术期刊
《中国劳动》杂誌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社科类核心期刊,入选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部分)。
人才培养
2010年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并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定。截至2013年4月,已累计招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院所3批、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的标誌如右图,左边为撒个正方形,中间为三个原型,右边为三个连起来的圆形。
logo

文化活动
截至2016年6月,劳科院先后组织参观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庆祝五四青年节“关爱环境、关注健康”主题骑行活动、“走进工厂农村、体验基层生活”主题调研实践活动、第九届“你在他乡还好吗”服务流动人口关注男性健康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人社部“人事考试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参观首都博物馆、首届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写作技能大赛、“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长、院党委副书记 | 金维刚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郑东亮 |
副院长(正司级) | 莫荣 |
副院长 | 赵宏 |
李静湖 | |
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赵越 |
副院长 | 王俊舫 |
谭中和 | |
刘军 |
历任领导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
第一任 | 程映雪 | 1994.1—1995.2 |
第二任 | 宋晓梧 | 1995.2—1996.2 |
第三任 | 王东岩 | 1996.2—1998.5 |
第四任 | 刘贯学 | 1998.5—1999.4 |
第五任 | 田小宝 | 1999.4—2013.6 |
第六任 | 刘燕斌 | 2013.7—2017.10 |
第七任 | 金维刚 | 2017.10—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