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
《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是2000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灿铃。
基本介绍
- 书名: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
- 作者:林灿铃
- 页数:约 300 页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图书信息
作者: 林灿铃
出版: 华文出版社 - 2000年8月出版
分类: D992
尺寸: 20cm
书号: 7-80083-671-1
定价: CNY19.00
形态: 约 300 页 - 86 章节
作者简介
林灿铃 男,1963年9月生,法学博士,福建周宁灵凤山人,留学归国,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化理论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环境法、国家责任法、环境伦理学、国际关係学、国际政治学等。
内容提要
本书从法理上阐明在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领域导入严格责任的必要性和客观趋势;论述了跨界损害领域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义务之内容、方式及其重要性等内容。
全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家责任理论的发展及其新领域
第一节 国家责任概述
一、国家责任制度的意义
二、国家责任定义
三、国家责任形式
四、国家责任制度的特徵
第二节 传统国家责任对跨界损害的意义
一、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过失责任论”的局限性
三、传统国家责任对跨界损害的意义
第三节 国家责任理论的发展
一、国家责任理论的历史演变
二、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国家责任”的编纂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新领域——跨界损害责任
一、传统国家责任与跨界损害责任
二、跨界损害的界定及其特徵
第二章 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严格责任的产生
一、严格责任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严格责任的形成过程
三、严格责任的内容和特点
四、严格责任适用于国家责任领域的理由
第二节 严格责任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 严格责任的条约基础
一、航空器所造成的损害
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第三者损害
三、海洋油污损害
四、空间实体所造成的第三者损害
第四节 严格责任的司法实践
一、特雷尔冶炼厂案
二、核试验案
第三章 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损害的性质与範围
一、直接的有形损害
二、关于精神损害
三、损害确定的準则
四、前苏联核动力卫星的损害事故
第三节 责任当事者和责任原则
一、责任当事者
二、责任原则
第四节 求偿程式
一、求偿当事者
二、外交上的求偿程式
三、求偿委员会的解决
第五节 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性质
一、国际法上的危险责任主义
二、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的性质及其特点
第四章 域外私人行为的国家责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关于核事故责任公约的规定
一、关于核动力船舶运营者责任的布鲁塞尔公约
二、关于核能方面第三当事者责任巴黎公约的补充公约(1963年)
三、关于核能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63)
第三节 关于处理外空活动所产生事故的公约
一、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二、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四节 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公约
第五节 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责任的法律依据
第五章 国家在跨界损害领域的国际合作义务
第一节 基于领域管理责任原则的国际合作义务
一、领域使用概念
二、国家在跨界损害领域的注意义务
三、国际法的利益均衡论
第二节 国际合作义务的形式与内容
一、具有内在联繫的两个合作义务
二、缔结特别协定的合作义务(第一合作义务)
三、关于解决事后赔偿问题的合作义务(第二合作义务)
第三节 关于国家在跨界损害领域的国际合作义务构想的若干见解
一、与传统国家责任原则的关係
二、与国家注意义务内容客观化倾向的关係
第四节 中国在跨界损害领域中的基本立场和积极举措
一、跨界损害责任的归属与开发中国家
二、中国的基本立场
三、中国的积极举措
结论
附录
附录1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家责任的条款草案
附录2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条款草案
附录3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
附录4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
附录5空间实体造成损失的国际责任公约
附录6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国际法上的跨界损害之国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