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敬业务实、富有创新与奉献精神的管理学科高级套用型人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Social and Public Management
- 类别:二级学院
- 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南岸
- 校训: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 学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职教人数:38人
- 学院院长:李孜
学院概况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涵盖社会学与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设立公共管理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下设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学专业均在重庆市高校中率先设定。2010年,学院成为重庆市首个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三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其中人口学为重庆市首个人口学二级学科点)。学科点研究方向主要有套用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人口与社会保障、人口健康与公共政策、民俗文化研究等。2011年,社会学被评为重庆市级十二五重点学科,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被评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
截至2014年,在校本科学生1100多人。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培养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学生毕业率、授位率、升研率、就业率等均处于学校前茅,培养出以全国道德模範、全国学联副主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
学院师资队伍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科研能力强,有着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1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技术带头人2人,巴渝新秀(理论人才)1人。
学院领导
张毅(党总支书记):全面负责学院党务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学院组织工作、统战工作、廉政建设工作、工会工作、创收工作、就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李孜(院长):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学院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创收工作、外事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
杨勇(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团办公室,具体负责学院学生工作、宣传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委和关工委;协助书记做好就业工作。
师资力量
名师介绍:李孜、徐宪、俞萍
教师队伍:唐晓平、游清富、郑从今、袁琳、廖明月、丁晓妮、谢金林、赖长鸿、唐礼武、张乾、谭晓辉、周拓宇、许媛芳、吴国锋、杨翠连、谭江蓉、陈洪东、廖明月、莫瑶、杨勇、王燕、赵甫刚、张毅、吴永波、周昌祥、李滨、邓蓉、侯明喜、纪杰、王成荣、王鹏、肖云、余建华、袁俊萍、周重阳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社会学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知识和较熟练的社会调研技术,运用学科理论、方法、技能为社会发展及机构运作提供有效支撑的套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教育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科学数据处理软体套用、公共关係学、民族宗教研究、个案与群体工作研究、市场调查与预测等。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与国际接轨、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套用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手法和技巧,掌握国内外社会政策,通晓社会事务管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党政机关、群团、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及社区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福利思想等。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与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实务相衔接,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备劳动就业、薪酬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流程等实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各级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社保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福利思想、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保险、财政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技术,熟悉国家公共事业政策法规,具有分析解决公共管理与服务广泛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管理学套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党政机构、科教文卫体组织以及市政、社会保险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机关管理学、公共领导行为学、公共经济等
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4年,,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已经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市内有影响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并保持连续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的成绩;主持省部级各类课题8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10余部,共获得省部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学生科研实践项目也屡获佳绩,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国家级),重庆市一、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市级一、二等奖。2010年学院“希望社工”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共青团中央、中国志愿者协会颁发的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和优秀项目奖。
2009年至2013年科研项目
对外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系重庆工商大学开放办学示範单位。2009年至2014年,学院与美国韦德恩大学、加拿大劳里埃大学、中英文化交流协会等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合作与学术交流关係,每年均接收一定数量的国外学者前来交流访问,学院教师也每年定期赴国外高校考察学习,建立了师生互换学习、工作考察等制度。尤其是与美国韦德恩大学人类服务学院的合作已长达8年,双方教学科研的合作已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我院在韦德恩大学建立“外来移民服务与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2009年至2014年,承担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儿工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招标和委託项目,承担了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人口与计画生育委员会、重庆市外专局、市妇联、共青团重庆市委等政府机关和部分区县委託的各项研究项目及多项社会服务,为重庆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学院下设套用社会学研究所、心理与行为测试实验室等,建立“社会学西部研究基地”(与中国社科院共建)、“重庆市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训基地”(与市民政局共建)、“重庆市人口理论研究与培训中心”(与市计生委共建)等。学院秉承“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理念,近几年与重庆市民政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政府机构、福利院、南湖社区等基层服务机构以及五洲文化传媒集团等企事业机构,共建了21个教学科研实训基地。
学院近几年,整合校内外资源,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需求,多次举办了世界银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委託的高质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基层业务人员培训,并积极开展社会谘询和社会服务,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品牌影响力。
培养目标
专业要求: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技术,熟悉国家公共事业政策法规、了解国外公共事业发展动态,具有运用公共管理理论、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学生能在政府部门、文化教育、科技与体育、卫生组织,以及市政、社会保险等服务机构从事行政、服务等工作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高素质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专业技能素质: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想,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和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3.文化素质:善于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4.身心素质:掌握科学锻鍊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鍊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鍊合格标準,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途径
(一)培养途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督导制度.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三)教学手段: :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建立和完善网路辅助教学平台
最低毕业学分
1.标準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三至六年。
2.最低毕业学分: 170学分。
3.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分团委工作
学院分团委下设有分团委学生会和阳光义工·志愿者协会两大组织。阳光义工·志愿者协会作为社管学院重点打造的学生组织一直秉承“以专业为特色、融知识于义工”的理念,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分团委学生会坚持“团结、热情、踏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义工服务与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规範化、持续化的目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依託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和分团委阳光义工志愿者协会两大学生组织,定期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涉及文艺、体育、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技能培训以及网际网路微电影等领域,有效丰富了学院学生的课外生活,并向学校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而在2014年五四评优中,学院分团委以及分团委学生会、分团委阳光义工志愿者协会均获五四表彰,实现“大满贯”,一年以来的工作得到了同学和学校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多年以来,我院分团委在校团委以及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第二课堂”学生教育实践平台,结合专业特色,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学生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均取得较大突破。自2013年2月份以来,我院阳光义协共举办各项大小活动总计22项,其中,社区类活动总计9项,3项为长期市民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我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总计19余项。
其中,所有活动内容涉及社区服务、文明修身、专业特色、素质拓展、创业设计、创新特色等多方面,如微电影暨海报设计大赛、暑期支教——七彩课堂、“鸿雁传书、大爱留守”书信往来、科研创新大赛以及骆来山留守儿童学校关爱行动等,均有效地树立了我校我院学生积极阳光的社会形象,同时,也给我院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锻鍊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