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

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

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着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基本介绍

  • 书名: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302页
  • 开本:16
  • 品牌: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曾国藩 唐浩明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547353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作者简介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唐浩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着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摺》,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曾国藩》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湖南省优秀图书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图书目录

稟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1
评点:破天荒翰林·2
稟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4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5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6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9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3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15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18
评点:戒菸写日记主静·21
致温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23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24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25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27
致温弟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28
评点:盈虚讯息之理·34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36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38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40
评点:治学以有恆为主·41
稟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43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44
稟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45
评点:连升四级·46
稟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48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49
稟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51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52
稟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54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54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55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57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59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61
致诸弟(鹹丰元年五月十四日)·62
评点:直言上疏·63
致诸弟(鹹丰元年十月十二日)·66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68
致诸弟(鹹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69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70
谕纪泽(鹹丰二年九月十八日)·73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74
稟父(鹹丰三年十月初四日)·76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77
稟父(鹹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81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82
致诸弟(鹹丰四年四月十四日)·85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86
致诸弟(鹹丰四年五月初九日)·88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88
致诸弟(鹹丰四年九月十三日)·90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91
致诸弟(鹹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94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95
致诸弟(鹹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96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97
致诸弟(鹹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8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99
致诸弟(鹹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101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102
谕纪鸿(鹹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104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105
致澄弟(鹹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06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107
致沅弟(鹹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108
评点:将才四大端·109
致沅弟(鹹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110
评点:人才第一·112
致沅弟(鹹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13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114
致沅弟(鹹丰八年正月初四夜)·116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117
致沅弟(鹹丰八年正月十四日)·119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119
致沅弟(鹹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121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122
致沅弟(鹹丰八年三月初六日)·123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123
致沅弟(鹹丰八年三月三十日)·124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126
致沅弟(鹹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27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128
致沅弟(鹹丰八年六月初四日)·131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132
谕纪泽(鹹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37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138
谕纪泽(鹹丰八年八月初三日)·140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141
致诸弟(鹹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42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143
致诸弟(鹹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45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145
致诸弟(鹹丰九年三月十三日)·147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147
致澄弟沅弟(鹹丰九年八月十二日)·149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149
谕纪泽(鹹丰九年十月十四日)·151
评点:《冰鑒》不是曾国藩所着·152
致澄弟(鹹丰十年四月十四日)·154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154
谕纪泽(鹹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56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157
致沅弟季弟(鹹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158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159
致季弟(鹹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160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161
致沅弟(鹹丰十年七月十五日)·162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163
致沅弟季弟(鹹丰十年八月十二日)·163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164
致沅弟(鹹丰十年九月初十日)·165
评点:为何发这幺大的火·166
致沅弟(鹹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167
评点: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167
致沅弟季弟(鹹丰十年十月初四夜)·168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169
谕纪泽纪鸿(鹹丰十年十月十六日)·170
评点:戒轻易·170
致澄弟(鹹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71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172
致沅弟季弟(鹹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173
致沅弟季弟(鹹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5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176
致澄弟(鹹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178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179
谕纪泽纪鸿(鹹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179
评点:文人的遗憾·181
致沅弟(鹹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182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183
致澄弟(鹹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84
评点:情意与钱物·184
谕纪泽(鹹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185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185
致澄弟沅弟(鹹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186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186
致沅弟(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188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188
谕纪泽(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189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190
谕纪泽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191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191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192
评点:以廉谦劳三字自抑·193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195
评点: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195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196
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197
致澄弟(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198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198
致沅弟(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199
评点: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200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201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201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202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203
致沅弟(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204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沖融之趣·205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206
评点:以方寸为严师·207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208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208
致沅弟(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209
评点: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210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211
评点: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212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213
评点:避挟长市恩之嫌·213
谕纪鸿(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215
评点:不可挂大帅旗不可惊动官长·215
致沅弟(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216
评点: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216
致澄弟(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217
评点:鼎盛之际宜收敛·218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219
评点:子侄辈不能坐四抬轿·220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221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222
谕纪瑞(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223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223
致沅弟(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224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225
致澄弟(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225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226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226
评点:互劝互勖互恭维·227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228
评点: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228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230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230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231
评点:八百里驰奏打下金陵·231
谕纪鸿(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233
评点:进身之始务知自重·233
谕纪泽(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234
评点:兄弟同日封侯伯·234
致沅弟(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236
评点:老九遭各方攻击郁郁不乐·237
致澄弟(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239
评点:老九开缺回籍·240
致沅弟(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241
评点:新的使命·241
致澄弟沅弟(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243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243
谕纪泽(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245
评点:夜饭不用荤为养生之道·245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247
评点:气势识度情韵趣味·248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249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250
谕纪鸿(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251
评点:打得通的便是好汉·252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253
评点:不宜过于玲珑剔透·253
致澄弟沅弟(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254
评点: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255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256
评点:风流名士曾广钧·257
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259
评点: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259
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261
评点:大家名作自有一种面貌神态·262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263
评点:自请开缺辞爵·263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264
评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265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266
评点: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267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269
评点: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269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270
评点:湘淮两军曾李两家联为一气·271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273
评点:乱世处大位乃人生之大不幸·273
谕纪泽(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274
评点: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275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277
评点: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277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278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279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280
评点:平生四次受人讥笑·281
谕纪泽(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282
评点:变柔为刚化刻为厚·283
致欧阳夫人(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285
评点:有盛必有衰·285
谕纪泽(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286
评点:散财最忌有名·287
谕纪泽纪鸿(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289
评点:安排后事·291
致澄弟沅弟(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294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295
谕纪泽纪鸿(同治十年十一月)·296
评点:“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29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名家名作精华本:曾国藩家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