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双港

双港

双港

双港镇是江西省直管县鄱阳县下辖面积第一大镇, 镇域地势平坦,最高点在东北部的笔架山,海拔127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鄱阳湖,海拔15米。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为大磊河、注入鄱阳湖。地下水储量丰富,亚热带气候,无霜期长,降水量适中。大自然赋予了这方热土充足的资源,优质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茶籽、甘蔗以及中药材银杏、黄柏、黄栀子、桔梗等,稀有金属镉等矿藏储量可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双港镇
  • 外文名称:shuanggangzhe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辖乐亭村、竹林村、荆华村、荆塘村、小华村等
  • 政府驻地:小华村
  • 电话区号:0793
  • 邮政区码:333123
  • 地理位置:赣东北
  • 面积:286.3k㎡
  • 人口:80602人
  • 方言:赣语鹰弋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双港塔
  • 车牌代码:赣E
  • 水域面积:3528公顷
  • 特产:粮、棉、油、果及水产品
  • 代码:361128109

基本概况

双港镇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与县城鄱阳镇接触,可建成鄱阳镇水产品、蔬菜供应基地。
鄱阳县双港
双港镇 面积:286.3k㎡,其中水域3528公顷 人口:80602人邮编:333123 代码:361128109
双港
双港镇是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棉、油、果及水产品质优量大。双港镇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共有劳动力29820人,每年赴沿海地区务工创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创收1亿多元,产业资本超过100万的数以百计。
地方语言 赣方言
媒体 双港电视台

地理资源

矿产:荆塘、荆华村的矿产质地好,是建房基础、顶层、修路及圩堤护坡的上好材料;水资源:双港镇水域较宽,有很丰富的水产资源。
双港
森林 : 林地面积2160亩,森林覆盖率23%,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行政区划

2001年12月3日,撤销聂家乡,划归双港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覆)。
辖乐亭村、竹林村、荆华村、荆塘村、小华村、官田里村、新田村、新民村、鸦桥村、彭家村、东桥村、双桥村、双港村、双丰村、尧丰村、花园里村、长山村、乐湖村、余沈村、尧山村、聂家村、利池湖村、高家岭村、三汊村、团结村、乐兴村、下常村、龙头山村等2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小华村。

历史沿革

1984年5月24日,波阳县设定九个区建制。双港乡归团林区所辖;1985年4月18日,设立聂家棉种场(赣府厅字[1985]230号)。1994年11月25日,撤销双港乡,设立双港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覆)。2001年12月3日,撤销聂家乡,划归双港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覆)。

经济发展

双港工商业主要位于小华村,分新、老街区,其中双莲商业街全长1.3公里,小华村内有宾馆、酒店、商场、车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运输、银行、工商、税务、邮政、电讯、移动、联通、供电等机构设定完备,基础设施完善,科教文卫事业发达;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
双港
双莲商业街是鄱阳县双港镇的中心商业街,地处双港镇小华村,是三镇二乡的商业中心,双莲即双港镇和莲湖乡之意,是莲湖乡的必经之地,双港镇的镇政府机关大都在商业街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综合介绍双莲商业街地处双港镇、小华老城区东南,双港镇开发区。莲湖大桥已通车,双莲商业街已成为双、莲、鄱三地交通枢纽,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双莲商业街为江西嘉亿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鄱阳县打造的房地产项目,项目分二期开发,一期由双莲街和华亭街两条主街组成,共开发455栋沖天楼,项目自身及周边配套有学校(国小、中学一体)、幼稚园、占地1万平方米嘉亿休闲广场、农贸市场、双港汽车站、医院、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银行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等。项目自身绿化、亮化、路灯、水、电、通信设施齐备。华亭街位于双港镇政府东侧,整街由102栋沖天楼组成,街长400米,宽24米,北邻双港镇医院,南接外环规划路与双莲街形成十字交叉口。双莲街由353栋沖天楼组成,东接鄱阳县城,西连莲湖乡,街长1040米,街宽30米,于08年底前交房。双莲商业街在选址和规划设计上是从现今商业氛围和长远商业价值趋向考虑,主路无任何障碍,可任意穿行,人流可将两侧商户连线起来,有很好的互动性。现今是老城与新城连线纽带,未来将成为本地域最具商业价值的黄金地段。二期将于08年底动工打造。
周边设定学校(国小、中学一体)、幼稚园、占地1万平方米嘉亿休闲广场、农贸市场、双港汽车站、医院、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银行(农业银行双港支行)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

教育事业

双港是鄱阳县的科技教育文化重心。全镇共有五所国中,一所私立笔架山学校,国小38所(其中24所完小,14所初小),中、国小在校学生13854人(其中国中2492人,国小11362人) 在职公办教师548人,民转代23人,县聘教师2人,违计返聘2人,离退休教师147人。校园总面积320.6亩,校舍总面积45542.8m2,实现了校校有楼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
中学:
乐亭中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县重点初级中学。学校原位于双港镇乐亭二甲,后迁至乐亭村凰山上,所在地三面环田,环境优美,南大门直接乐亭主干道,交通便利。原校区现建乐亭国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现校园占地面积32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320余平方米。有主教学楼二栋,教师楼三栋,食堂一栋,篮球场二个,并有一个350米跑道.学校内装有公共电话,方便学生与家庭联繫。
双港
学校着重卫生,校内有一大型垃圾场。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学班14个(全为国中),学生970余人,教职工39人。老师着重从体,德,文各方面教育学生。
聂家中学位于鄱阳县双港镇聂家村主公路旁。学校占地面积约15亩,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学校设施先进,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名扬天下。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这里求学。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360多人,在职教师26人。
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一所全县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为莘莘学子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领先地位。2006年高考,学校在去年创造中考奇蹟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13人考入鄱阳一中和鄱阳中学.
双港中学
尧山中学
景岗中学
景岗中学是江西省上饶地区鄱阳县双港镇的一所初级中学,地址在双港镇彭家村,创办于1974年,原名为双港联中,1985年更名为景岗中学。校园面积达30余亩,教职工48人,在校学生800余人,是双港镇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教学设施相对齐全,校舍建筑面积3465m(其中教学用房1895m,生活用房1130m,行政用房440m),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基本上达到了校园“六配套”,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文名 景岗中学创办时间 1974年所属地区 江西省主要奖项 上饶地区先进学校1996年该校被评为“上饶地区先进学校”,接着又被树立为“上饶地区农村示範性初级中学”。2006年9月,该校被鄱阳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私立笔架山学校
国小:
双港镇中心学校等38所(其中24所完小,14所初小).
双港中心学校办学成就显着,颇有特色2001年10月撤乡并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撤销教办,更名为鄱阳县双港镇中心学校,成为全镇中、国小教育、教学、教研中心,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创业兴教,教书育人,一辈一辈教师辛勤耕耘,终身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取得了一系列辉煌业绩,谱写出一篇篇新章。
双港
2001年被评为县“先进学校”;
2002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
2003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
2004年被评为县“先进学校”;
2005年被评为县“先进学校”;
2006年被评为市“先进学校”;
2004年创办了“家长学校”;
2005年创办了“教师当家长”。进一步加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按照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四句话的工作思路,我们制定了“管理高水平、教育高质量、育人高素质、办学高效益”的四高目标与管理措施。在校长带领下,人心向上,学校变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为国育人才,为民办学,全校上下做到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乾”,树立崇高的目标理想,锤鍊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过硬的业务能力,争创一流的教学业绩。我们坚持了“教师是主力,教学是中心,管理是根本,校长是关键”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工作靠抓,事业靠乾,全体教职工更加敬业奉献,更加勤业爱岗,更加乐业爱生,更加精业创新。唱响素质教育主旋律,打好教育质量主动仗。自2004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做到了“一个全面,两个不断提高”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三年来,学校年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同时2006年被评为上饶市“先进学校”。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会採取新举措,挖掘新潜力,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

餐饮文化

米饭为主食。肉食品有猪、牛、鱼、鸡、鸭、鹅等。蔬菜种类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猪板油。调味以食盐、酱油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以前,城镇居民生活以烧煤为主,农村以烧柴草为主。现在,城镇用液化气,农村改以烧煤为主,液化气也日益普遍。农村有冬至日酿米酒、晒冬粉、杀猪腌肉,冬至后晒乾鱼、腌鸡、制板鸭等习惯。 猪肉是主要荤菜。一般烹饪方法有炒、烧、蒸、煮、炸,佐料有姜、椒、蒜、葱等。猪肉红烧为地道做法。还有猪肉炒辣椒、豆豉,谓之“家乡肉”。逢年过节,肉、鸡、鸭、蛋,是不可少的主菜。
双港人做菜用料广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细,分色配菜。製法上以烧、焖、炖、蒸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在质地上讲究辣、烂、脆、嫩。主要特点是:量大、油厚、酱色浓,香、辣、偏鹹,微烂脆嫩、鲜香可口、色型斑斓。三杯狗肉、豫章酥鸡与五元龙凤汤等都是菜中精品。煌上煌烤滷出窑于现代口味。粤、川、湘、闽等风味菜系也相继落户双港,使双港的美食文化更加异彩纷呈。
风味小吃有:牛肉炒粉,韭菜合子,白糖糕、大麻圆、油饼、蛋黄麻花、”二来子“(两次下锅油炸的一种口感酥脆的油条)、春卷、米糖等。
特种水产品有甲鱼、河蟹、黄颊头、黄鳝等。渔民从鄱阳湖捕捞的银鱼,色呈银灰,晶莹透明,肉细嫩,味鲜美,营养极佳,是江西一大特产,每年约10吨银鱼销往上海、南京并转销日本等地。 “春不老”黑菜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以其晒制腌菜,味道鲜美,特别是与“黄颊头”同煮,味道清香鲜美,被誉为鄱阳家乡名菜。小华“马蹄酥”(海参饼)由麵粉、怡糖、芝麻、香油、糯米酒揉合发酵烘烤而成,形似马蹄,香酥可口,营养丰富,行销县内外。
藜蒿炒腊肉是双港的特色菜餚。藜蒿是一种野生植物,多生长在鄱阳湖中湿地上,自古採食,用以渡荒,至今仍作野菜。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热、利湿、杀虫。藜蒿根部呈白色,较粗壮,味清香,取其根与腊肉合炒,腊肉鹹香柔软。
双港

风景名胜

双港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长山村四周环湖,山水相连,景色宜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双港塔、汉池湖等。
双港塔双港塔在鄱阳县双港乡龙头山顶。双港塔用城墙砖砌成,共7层。最底层基足约2米厚,塔基直径8米。自第2层至顶均为双层砖墙,中有旋梯可上。塔南系陡壁悬崖,浪涛拍岸,崖壁悬空。据传,塔为明万曆年间(1573—1620)双港人京都御史陈了乾所建,此人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竟将安置塔顶的四力士无故杀害,刀落之时,塔顶亦不翼而飞,故双港塔至今无顶。 饶河出饶城,便向西北浩浩流去,过5千米后一个急转弯,弯的凸起处就是双港。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前,湾边龙王山上有一座残塔。垦然,塔早已失去昔日的风貌,但给鄱阳山水增添了美不胜收的姿色。每到夕阳西下时,你站在青山圩上向西眺望,只见红日低悬,河水浩蕩,浮光跃金,乱云如烟。一边是那粼粼波光跳跃闪烁,一边是塔影石壁如隐如匿,灿烂处流光溢彩,溶溶漾漾;黯淡时似墨如黛,凝重端庄。这时,映进你眼帘和跳入脑海的是,反差强烈,动静和谐,让人遐思联翩。这简单的複杂,缤纷的单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鄱阳人的精心构筑,顿时,古老的文化底蕴,旖旎瑰丽的山川风貌,使你不得不把它与悠久辉煌连在一起。
双港
其实,双港塔并不古老,它距今只有近400年历史。为明万曆二十三年(1605),饶州知府叶云福、鄱阳知县顾自植所建。当时,有传闻说,龙玉山下的双港湾是龙潭所在,因水深流湍,常常危及船、渔,打算在龙玉山上建造起龙王庙一座,以祈船渔平安。然而万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的一场大地震,使县民加深了镇鳌锁蚊的决心,于是在翌年便动工兴建。
双港塔层高为七,八面体,塔基12平米,自建造不久,便厄运累累,先是塔顶遭雷击坍塌,后因风雨侵蚀而受损,直至1998年大水,终因山体崩坍失去支撑而匐然倒塌。双港塔虽然消失了,但它留给鄱阳人的印象却是如此深刻。因为在数百里的鄱阳湖周边,至今还没有一处风光可以与它媲美。
长山村:长山(又名强山),南宋《舆地纪胜》卷23饶州云:“鄱阳湖,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都阳湖。”清道光《鄱i阳县誌》艺文志《鄱阳山辨》认为,鄱阳山即今县西北鄱阳湖中的长山。长山村属散处鄱阳湖的湖中岛屿村,岛上峰岭起伏,林木扶疏,梯田、村舍点缀其间,湖岛形成的港湾中,渔舟穿梭进出,湖上云帆耀目,景色分外妩媚。岛上有形似乌龟的“龟山”,有传说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失落玉玺变成的“印山” ,朱元璋在鄱阳湖操练兵马敲锣打鼓的“锣山”、“鼓山” ,朱元璋败退时被一渔民捨身相救,为感恩而建的“洪武相公庙”,还有“黄蛇出洞”、“罗汉现肚”、“野人外婆洞”、唐代瓷窑址,景观众多。
汉池湖:汉池湖位于双港镇聂家村西北,是鄱阳湖的组成部分,湖西北部是双港镇长山村,东北是下常村,南边是莲湖乡,汉池湖草坪是鄱阳湖的黎蒿的主产区之一。
双港
焦潭湖:又名“焦塘湖”,位双港镇西北部,面积约1万公顷。属季节性湖泊,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因枯水季节大部乾涸,故名。涨水时与汉池湖连成一片。
尧故亭:在双港镇尧山下,与山丘相平,有古大堂基十几处。相传尧南巡时登山(一说为尧时大水,百姓避水于此山,故名)所以建亭。《江西通志》有"尧山隐处,为唐王少府别墅。唐刘长卿有诗"。

新农村建设

常家村:
村庄概况下常村委会常家村位于鄱阳湖畔,属鄱阳湖平原,鄱阳县西南部,隶属于鄱阳县双港镇,双港第一大河流大磊湖穿流而过。常家村西南濒临莲湖,西北靠都昌,东面与三汊村相连,北边与乐亭村隔河相望。
双港
面积,行政区划和人口:常家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783人。
常家村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村","教育大村","文明新村",是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之一。
历史简介
常家村是鄱阳湖畔的古老村庄之一,村内有鄱阳县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常姓和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常家村名就因村庄内世代居住常氏而得名。
文化教育历史悠久的完全国小——下常国小坐落在境内,是全镇历年校友录取重点大学本科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其中杨孟阐当任鄱阳中学原校长。
双港
常家村有党员19人,教师6人。
现代建设
常家村是双港镇的几个新农村建设示範点之一。村内全部道路都铺上了水泥,装上了路灯。村内组建了秧歌队伍,老人协会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双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