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兰人种
图兰人种,也称南西伯利亚人种。是欧洲人对中亚突厥语系的各民族的分类,也用来形容一些乌拉尔语系民族。因波斯语称中亚为图兰(英语:Turan,哈萨克语:تۇران,维语تۇران)而得名。图兰人种属于混血人种,处于黄色人种与白色人种之间的过渡形态,主要指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等中亚民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突厥人
- 外文名:Turkic peoples
- 体质特徵1:正宗的突厥人起源于
- 体质特徵2:中南亚古代波斯民族为白色人种
- 字母1:鄂尔浑-叶尼塞文(即突厥文)
- 字母2:大部分源于阿拉米字母
- 字母3:一部分来自突厥的氏族或部落标誌
- 字母4:还有一些是表意符号
- 语系:突厥语族
- 宗教:都信仰属于古代波斯的拜火教
- 文献经典1:拜火教波斯古经《阿维斯陀》
- 文献经典2:列王纪
- 分布地区1:起源于中南亚古代波斯民族
- 分布地区2:其中一支西迁(土耳其人)
- 分布地区3:另外一支东迁(维吾尔人)
起源
图兰人种一般称为南西伯利亚人种,主要由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混血得来,历史上的突厥以及各种突厥语族属于这样一个人种类型。图兰原是波斯人对中亚游牧民族的泛指,从而成为对中亚地区的称呼。在中亚突厥人强大之后,图兰也成了突厥人的一个代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由激进泛突厥主义者所引领的运动,被称为 “ 图兰主义”。有趣的是,土耳其帝国为缩小与欧洲人的差异而自称“图兰雅利安人”。图兰人种属于混血人种,他们的血统複杂多样。
图兰(波斯语: توران),是 波斯语中对 中亚的称呼,本意为图尔人(Tur)的土地。图兰最初的居民为波斯古经时代的Tuirya伊朗人。那里存在的两支伊朗人部落经常会发生战争。而根据《列王纪》,在波斯古经时代1500年之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游牧部族开始被图尔(Tūr)所统治,他是皇帝菲里敦(فریدون,Fereydūn)的长子。同样根据《列王纪》,与 突厥人的联繫是因为那时中亚的突厥化已经开始并部分完成。他们中最着名的王是额弗拉斯牙卜,是黑汗王朝始祖。也有人说图兰是一些与信仰拜火教的伊朗人敌对的部族。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Feridun)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Tuirya)、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和小儿子雅利安(Airya),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Tuirya)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图兰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统辖西部,是罗马人的祖先;小儿子雅利安(Airya)执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兰人(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当然这个传说在古波斯的文化中要比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所记载的更为久远。
根据《列王纪》,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被图尔(Tuirya)所统治,图尔(Tuirya)是皇帝费里顿(فریدون,Feridun)的长子。
同样根据《列王纪》,那时中亚的伊朗人已经开始突厥化并部分完成。他们中最着名的国王是额弗拉斯牙卜,是黑汗王朝的始祖。
在近代土耳其,某些泛图兰主义者错误地将操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的民族(黄色人种)定义为图兰人种,实际上两者毫无关係,相距甚远。
关于鞑靼
关于鞑靼一词的由来,历史上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指的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操突厥语族的塔塔尔部,是当时的古波斯人东迁而来。
文化
语言
突厥语族的显着特点是结构一致,彼此相似。它们若与8世纪时期的突厥语碑铭相比,变化不大,那些碑铭是在鄂尔浑河谷以及苏联的叶尼塞河附近被发现的。根据历史地理原则,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可分类为如下:
1.西北突厥语支:包括有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库梅克语、巴什基尔语、塔塔尔语、卡拉伊姆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
2.西南突厥语支:包括有土耳其语、土库曼语、加告兹语、亚塞拜然语以及伊朗境内与亚塞拜然语相近的诸语言;
3.东南突厥语支:包括有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
4.哈拉伊语,与其它突厥语歧异很大,通行于伊朗。
宗教
都信仰属于古代波斯的拜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