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

分崩离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 bēng lí xī ,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分崩离析
  • 外文名:fall to pieces
  •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 出处:《论语·季氏》
  • 解释: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成语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併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示例:只是由于一个错误的决策,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了。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拼音代码】: fblx
【近义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灯谜】: 棚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分崩离析的中国分崩离析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分崩离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