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云山(江西抚州市金谿县景点)
翠云山又名朱乾山,坐落在约2公里处,,,一年四季青苍可爱,云烟缭峦,岗峦回合,瀑布悬流。山谷口两峰对峙,中间夹着一条狭窄山径称为翠云关。山中有桂花岩、罗汉洞、月石、跃马泉、鸣玉泉、试茗泉诸胜景,王安石、陆九韶等先后作诗吟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翠云山
- 海拔:498.2米
- 範围:方圆1.5平方公里
- 位置:金谿县城东南面
地理位置
山中的翠云寺旧为金溪第一名胜,今寺已废,仅存一角。1956年,在翠云山下兴修了马尾泉水库,水库春夏水满,清澈如镜,给秀丽山峦增添了异彩,令不少游人陶醉其中。

整体概况
主峰有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遍布其间,有银杏、桂花、香樟、松柏等珍稀树木达40多种,珍禽异兽有猴头鹰、白鹤、锦鸡、羚羊等20多种,已探明的矿藏有钼、铜等,还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峰、怪石、岩洞、瀑泉、宝塔及寺庵(含遗址)10余处,可谓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蹟为一体,融山、水、岩、洞、寺、碑、陵、塔于一体的旅游宝库。
入山是翠云关。早先牌坊镌有“敕建符竹翠云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字样。元朝史学家危素有诗云:“白云迴绕翠云关,吾辈登临乐意闲。树拂微烟秋淡淡,港道晴曝夜潺潺。悲风捲地虎蹲石,黑气贯天龙在山。老衲平生不迎客,避人深入竹林间。”由于地势得天独厚,1955年,当地政府在此处建成一座小一型水库,库容100万立方米,库养殖面积近百亩,解决了2000亩农田灌溉。水库水面碧波蕩漾,时常可见野鸭戏湖水,白鹭上青天的景观,为翠云山平添了亮丽色彩。
翠云寺
山上有翠云寺。据县誌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大中年间,释惠林托钵募化,始建佛院,本为律宗。北宋仁宗年间,天下禅宗大兴,遂革律为禅。赐名为“符竹翠云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比金溪建县时间还早,斗转星移,时代更迭,翠云寺几兴几废,仅剩“吼雪堂”一角、古柏两株和月桂一株。1998年,广东释顿杰(尼姑)相中此地,多方筹资50万元,建起一座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观音殿,随后,又建成气势宏伟的钟鼓楼及放生池。如今,观音殿内香菸缭绕,钟磬不绝,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者甚众。门前月桂,独木成林,蓊蓊郁郁,待到八月,金花盛开,芬芳四溢,惹得游人讚不绝口。
桂花岩
桂花岩,这里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岩壁凿有行书“我从此探翠云深秀处”九个繁体大字,遒劲有力。老周抚耳告诉我们:此为谜面,猜中者可依方位在此山找到金扁担,猜者络绎不绝,至今无人破解。曾有一僧人打此路过,看了此语,心中窃喜,正欲上山取宝。不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僧人不得不放弃念头。岩壁一侧,有一岩洞。旧志载:常见古貌僧人出入洞中,屡有佛光显现,因而得名罗汉洞。洞口两侧拂拭一番依稀可见“听鸣泉”、“试茗煎”“面壁”“佛境”字样,泉水盈洞,深不可测。有诗讚:泉流阴洞冷,馨断晚龛闲。兴儘自归去,高僧犹未还。往前跨过一座小木桥,即可见到曾经被人称之为取之不尽的“油盐洞”。相传有一和尚在此修炼,仅靠山上野果和洞内泉水充饥。上苍感其虔诚,使洞中生出米、油、盐,取之复出,循环不断。后来,这事传开后,有一次,一位居士趁和尚不在,偷偷将洞内油盐挑到街上去卖,从此,洞内油盐绝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翠云山(江西抚州市金谿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