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原名工商经济学院)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画,在1983年建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1987年建立的经济发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于1990年。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为一体,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等5个系;学院拥有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5个校级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欧洲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虚拟商务研究中心和金融物理研究中心,9个院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组织管理研究所、公司财务研究所、行销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等;依託学校和行业,跨学科成立了的研究中心是:虚拟商务研究中心、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金融物理研究中心和华居汇特色产业小镇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心、高层管理培训中心、中澳合作MBA教育项目等。国际化是学院的一个突出特色。
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Association of MBA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国际认证。2014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成为国内第七所通过此项认证的高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 英文名:ECUST School Of Business
- 简称:华理商学院
- 创办时间:1983年
- 属性:教育部直属高校
全国重点大学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硕士点:10(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 博士点:2(一级学科博士点)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院训:致知在格物
- 主要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
学院概况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国际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原名工商经济学院)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画,在1983年建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1987年建立的经济发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于1990年。
商学院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为一体,致力于两者的融合和发展。目前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等5个系;学院目前有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5个校级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欧洲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虚拟商务研究中心和金融物理研究中心,9个院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组织管理研究所、公司财务研究所、行销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等;依託学校和行业,跨学科成立了的研究中心是:虚拟商务研究中心、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金融物理研究中心和华居汇特色产业小镇研究中心。学院设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举办MBA、E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工程管理(MEM)和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和物流工程领域)等教育项目;设有高层管理培训中心(EDP),提供高级课程培训;与澳大利亚坎培拉大学合作,举办中澳合作MBA教育项目;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联繫,开办学生互换和双学位教育项目。
部门设定

学院目前有11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本科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套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其中,套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5个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系统与科技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金融工程和项目管理6个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技术经济与管理3个二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程硕士(项目管理、物流管理2个领域)、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套用经济学。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
学院之所以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和获得社会美誉,在于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截至2017年9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51位,其中教授37位,副教授72位,博士以上学位教师123人,海外学历教师19人。作为一个研究与教学并重的学院,每年承担上百项国家级、省市级、国际合作和企业谘询在研项目。研究成果经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曾先后有7人次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名教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名教师入选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霍英东基金、上海市曙光计画等人才项目。许多教师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聘为经济与管理顾问。学院还聘请几十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作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领导团队
院长:阎海峰
副院长:侯丽敏
国际交流
国际化是学院的一个突出特色。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既注重强化与欧美大学商学院的交流,也兼顾与开发中国家大学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和多元文化学习的平台。学院在本科和硕士层面设立了全英文授课项目,一方面为中国学生提供全英文授课环境,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目前实施全英文授课的教育项目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和国际MBA。学院与全球(含港台地区)的55所着名高校开展学术教育交流和合作项目、学生互换交流(双学位)和中外MBA合作项目。学院每年不仅定期选拔部分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到境外大学交换学习,还提供多项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参加。此外,学院与法国ICN商学院合作的双学士学位交流项目以及与纽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的短期非学位交流项目,均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项目”立项支持,成绩优秀的学生留学期间可申请获得国家资助。
学院长期举办中澳国际MBA项目、中美项目管理研究生教育项目;与义大利博罗尼亚大学、法国ICN商学院、瑞典乌巴萨拉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係学院、墨西哥拉萨大学建立教育联盟合作MIEX国际管理硕士项目;与法国南锡第二大学、ICN商学院和德国汉堡大学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互换项目。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日本神户大学、扎幌大学、国际套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奥地利)、美国史丹福大学、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州大峡谷州立大学、英国龙比亚大学、瑞士弗里堡大学、瑞士技术与经济大学、瑞典乌帕萨拉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ICN)、台湾中山大学、东海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等几十所大学。
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种出国学习、实习的机会,目前已经与美国的西敏大学、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韩国淑明女子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中国香港岭南大学、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斯特拉斯堡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大学等1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5所大学建立了学分互认制度。学院在2017年按三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分别是“经济与贸易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经济管理实验班”。学生在入校后按照教学计画先行学习通识教育和经济管理学科基础课。第三学期根据发展目标、特点在学科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依据所选专业教学计画修读专业课程。
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Association of MBA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国际认证。2014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成为国内第七所通过此项认证的高校。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
商学院以她独特的国际化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包容兼蓄的文化氛围迎接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竭诚欢迎国内外学术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来院进行访问,讲学以及科研合作与交流。
学院宗旨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始终是学院的宗旨,我们为拥有生气勃勃的在校学员和在各行业辛勤工作、报效社会的毕业生为荣。截至2017年9月,学院共有在校生5032人,其中本科生2192人、硕士生2738人、博士生102人;学院校友总数约为16000人。
学院秉承“致知在格物”的理念,提倡教师和学员探索事物的本原,求知于实践活动。学院与众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係,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谘询和解决方案,同时也获得了企业和社会对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
学院不仅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还通过多种途径为学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学院一贯倡导社会责任,秉承学术自由精神,崇尚研究创新,竭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地图信息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