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是2008年9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方华

基本介绍

  • 书名: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 ISBN:9787811272017
  • 页数:346页
  •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9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装: 3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272017
条形码: 9787811272017
尺寸: 23.2 x 17 x 2 cm
重量: 481 g

作者简介

汪方华,浙江人。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青年理论家。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着有《通俗电视剧美学: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通俗电视剧》(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万字。

内容简介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主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的现代电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它在电影理念、电影结构、电影叙事、电影形式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产生了不少具有大师气质的“主流导演”:美国的史匹柏、卡梅隆,法国的吕克·贝松,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希腊的安哲普洛普斯,义大利的托纳托雷,俄罗斯的米哈尔科夫,丹麦的拉斯·冯·提尔,芬兰的阿基·考利斯马基,还有伊朗的阿巴斯、贾法·帕纳西,日本的北野武,韩国的金基德、李昌东,越南的陈英雄,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王家卫、吴宇森和蔡明亮等极具活力的后新浪潮导演。他们的作品均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也许,从电影语言入手逼近现代电影的创作理念、美学原则是一条直接的道路。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电影”——界定之难
一、“现代电影”
二、“现代电影”与“主流电影”
三、现代电影——后新浪潮导演的“作者电影”
第二章 现代电影语言
一、电影就是电影
二、战后的电影语言研究
三、电影美学研究的再度尝试
第三章 现代电影本体卿——被表现的真实
一、真实之维
二、被表现的真实
三、被表现的真实——现代电影本体观
第四章 极致为美——现代电影美学原则
一、故事和故事的讲述
二、影像中心的美学
三、现代电影美学——个性原则
四、现代电影美学——感性原则
五、现代电影美学——奇观化原则
第五章 现代电影的叙事
一、电影叙事的相关概念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
三、片中片
四、现代电影的叙事迷宫:交叉小径的花园
五、现代电影叙事的速度、深度、特徵
第六章 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大卫·林奇:梦、歌、舞台、局外人
科恩兄弟:幽默怪诞走向崩溃的犯罪故事
奥利弗·斯通:主流电影之外的主流导演
现代性的诱惑——《不準掉头》和《天生杀人狂》的比较研究
朗·霍华德:类型电影的实践者
《美丽心灵》:命运的风景
阿尔莫多瓦电影的欲望、激情
后库斯图里察时代的“巴尔干电影”
《无主之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柏林围墙——民主德国政治题材影片的一个胎记
《窃听风暴》:一幕关于拯救的通俗剧
北野武的“削落美学”
陈英雄——有关越南的记忆、想像、凝视
《三轮车夫》:重建一个爱与痛交织的世界
金基德:现代荒原中的罪与罚
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台北故事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和从未缺席的“中国”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