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应变检测
低应变检测是从事岩土工程检测、结构检测、工程物探、工程测绘、房屋质量检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环境化学检测、环境工程、安全评价、水务设计与建设行业、水利水电行业、铁路、公路交通行业、化工、市政等行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服务、谘询、开发工作,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延伸业务。高应变检测、低应变检测、地基检测、混凝土检测、灌注桩质量检测、超音波透射、钻孔取芯、空气品质检测、室内空气中氡、甲醛、氨、苯、TVOC等五项检测、有室内装修材料中游离甲醛、TVOC、苯、甲苯异氰酸酯(TDI)释放量或含量检测、环境放射性水平评价、放射性氡气、γ射线检测、水质分析检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雷达法检、溶洞探测、考古探测、管线探测、隐患探测、滑坡体探测、地下水探测、软弱层探测、覆盖层探测、鬆弛圈探测、隧洞砼检测、防渗帷幕探测、隐伏构造探测、风化卸荷探测、隧洞超前预报、锚桿无损检测、灌浆质量检测、如载荷、深井载荷试验、寻宝、探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低应变检测
- 存储模式:电子硬碟
- 存储量:5000根桩数据
- 主控系统:工业计算机
简介
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动荷载),动态力可以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的作用下产生动态回响,採用不同功能的感测器在感测器的桩顶测动态回响信号(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或传递函式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複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採集数据方算合格。
基本原理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主要功能是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如桩身缺陷位置判断、施工桩长校对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性估计等。
用手锤或力锤、力棒敲击桩顶,由此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以波速C向下传播,应力波通过桩阻抗z(Z:AC)变化界面时(如缩径、夹异物、混凝土离析或扩径),一部分应力波产生反射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应力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端,在桩端处又产生反射。由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感测器,接收反射波信号,并由测桩仪进行信号放大等处理后,得到加速度时程曲线。从曲线形态特徵可以判断阻抗变化位置或校核桩长,由平均波速大小估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速度C及桩身缺陷的深度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2L/ΔT (1)
L'=1/2CmΔtx (2)
式中:L--测点下桩长,m;
Δ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Δ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用手锤或力锤、力棒敲击桩顶,由此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以波速C向下传播,应力波通过桩阻抗z(Z:AC)变化界面时(如缩径、夹异物、混凝土离析或扩径),一部分应力波产生反射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应力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端,在桩端处又产生反射。由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感测器,接收反射波信号,并由测桩仪进行信号放大等处理后,得到加速度时程曲线。从曲线形态特徵可以判断阻抗变化位置或校核桩长,由平均波速大小估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速度C及桩身缺陷的深度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2L/ΔT (1)
L'=1/2CmΔtx (2)
式中:L--测点下桩长,m;
Δ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Δ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低应变检测仪
用途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完整性检测
性能指标
项目 | 技术指标 | 项目 | 技术指标 |
显示方式 | 8.4寸真彩液晶显示屏(高亮)800×600 | 动态範围 | ≥100dB |
存储模式 | 电子硬碟 | 传输方式 | USB口 |
存储量 | 5000根桩数据 | 频宽 | 5Hz~12000Hz |
主控系统 | 工业计算机 | 供电模式 | 内置锂电池 |
採样间隔 | 5μs~65536μs | 操作模式 | 触控萤幕 |
採样频率 | ≥200kHz | 通道数 | 1 |
记录长度 | 1k | 感测器 | 前放电压型加速度计 |
A/D转换精度 | 16位×3 | 工作温度 | -5℃~+40℃ |
系统噪声电压 | <30μv | 体积 | 266×180×50mm |
功能特点
1.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现场操作简单
2.内置高容量锂电池,可连续工作6个小时,太阳强光下萤幕清晰可见
3.高强度铝合金机壳,结构稳定耐用
4.3级A/D组合设计,动态範围大,信噪比高
5.现场可进行滤波、指数放大、定缺陷位置等分析功能
6.支持英文操作,符合国际各种规範要求
7.可扩展为无线採集模式(另有无线语音低应变採集模式)
技术规範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範JGJ106-2014》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範TB 10218-2008》
﹡ 符合国际各种规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