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址原为始建于1968年的四机部(电子工业部)1424所,是我国第一块大规模积体电路诞生的地方。

陈列馆由重庆市永川区委区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共同建设,馆内陈列展品、文献资料众多,陈列馆以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发展史为主线,分别由序厅、主题展馆、尾厅和二十四所员工姓名墙组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融合等形式进行中国积体电路事业的创业过程的展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 外文名称:China Integrated Circuit Pioneering History Exhibition Hall
  • 类别:历史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地点:中国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 竣工时间:2018年12月
  • 开放时间:2018年12月8日
  • 馆藏精品:24所部分文献资料,手记,科研设备複製品、领导题词寄语
  • 建筑历史:20世纪60年代
  • 原属单位:电子工业部(四机部)1424研究所
  • 现属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布局三线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中国周边形势异常严峻。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铁路等过于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历时15年之久,实现了国家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向西部的迁移,建成了巩固的战略后方。而作为全国三线建设中的一部分,永川箕山(茶山竹海)山麓迎来了成字一二八部队,在这里进行“一二八号基建工程”建设。1968年1月,国防科委以(68)科研字第27号文确定,将“一二八号基建工程移交给第十四研究院,以组建微型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由基建工程兵21师203团和208团共同完成。
24所旧影24所旧影

创业永川

于是50多年前,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们为了回响祖国的号召,为了三线建设以及我国的电子科技科研事业,他们相聚在了永川箕山下这片土地上。他们来到这里时还是一片荒地,他们自己搬砖头、挖地沟、运土方......个个都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当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没有电脑、没有资料,在这样一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研究电子工程,即使是今天也是很难想像的。
艰苦创业,作风严谨艰苦创业,作风严谨
24所大礼堂24所大礼堂

辉煌成就

24所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抱着为国争光的梦想,力争上游、矢志不移,短短几年时间,年轻有为的他们就研製出了中国第一块大规模积体电路、第一个1K、4K位静态存储器、第一块超大规模积体电路单电源16K位动态存储器、第一块ECL电路、第一个ECL10K系列和ECL100K系列电路;第一代运算放大器系列、集成稳压电源系列和第一套彩色电视机成套电路系列;第一块A/D、D/A转换器;第一批抗加模拟电路;第一块RF频率合成器;第一块大规模射频接收机单片模拟积体电路等“14项全国第一”。在1970年我国发射上天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就有来自1424研究所开发的积体电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在1970年至1978年先后作为技术人员和研究室负责人在这里工作,“现代毕昇”、汉字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民曾作为离子注入组技术人员也曾在此工作,期间,江泽民同志也曾来24所视察。
第一块ELC积体电路s12第一块ELC积体电路s12

转移搬迁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转移,在永川的许多三线时期科研单位配合重庆市布局,逐渐转移到了主城区(部分搬迁至无锡成立永川半导体研究所无锡分所,后无锡742厂和永川半导体研究所无锡分所合併成立了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1424研究所整体搬迁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在该所原址上扩建校园,形成今天的学校。

重获新生、建馆铭记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经学校反覆商讨后决定——克服校园用地紧张的现状,不对1424研究所原建筑进行拆除,而是进行原址保护。2011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被重庆市永川区政府授予“重庆市永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原24所老同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领导的建议下,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的构想应运而生。为了展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电子工业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反映我国历来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重现中国第一块大规模积体电路在永川诞生的历史以及永川三线建设情况,激励年轻一代继续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奋力攀登的精神,在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的重视和支持下,永川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原电子工业部1424所永川原址进行保护性建设,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四研究所以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共同筹建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24所部分员工合影24所部分员工合影

陈列馆建成开馆

2018年12月8日曆经两年精心筹备和建设,记录了中国积体电路诞生以及创业缩影的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在原1424研究所旧址——现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正式开馆。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以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发展史为主线,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中国积体电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担当、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创业发展历程,再现了我国第一块大规模积体电路在永川诞生的过程。

开馆仪式

永川区区委、区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相关领导、嘉宾,原1424研究所工作过的专家和老同志,永川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区博物馆的相关人员,以及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开馆仪式由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副馆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长助理何湘丽主持。
24所老同志在姓名墙前合影24所老同志在姓名墙前合影
原全国政协常委、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原重庆大学副校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长杨天怡教授,中共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德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副主任、高级专务柯建波,共同为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揭牌

功能定位

陈列馆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发展历程的史料收藏、保护与展示——收集整理和展示中国积体电路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感怀艰苦创业历程,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二是重庆青少年教育基地——通过宣传老一辈科研人员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勇攀高峰、为国奉献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是渝西片区乃至重庆地区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三是重庆市科普与实践教育基地——陈列馆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中国积体电路的诞生与发展,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积体电路。

未来发展

未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将推进陈列馆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发挥陈列馆的育人功能,把其打造成为永川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24所的历史。

参观相关

如何参观

陈列馆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实行预约参观。广大民众可自行前往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参观。

路线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位置
  1. 乘高铁动车到达永川东站,乘坐118路可直达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2. 驾车可从G85渝昆高速永川出口驶出,沿昌州大道向西至科创学院向北至光彩大道368号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积体电路创业史陈列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