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夜游宫·苦俗客

夜游宫·苦俗客

《夜游宫·苦俗客》是南宋文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俗客翻来覆去说山水,下片写俗客之最的非名即利使词人离席洗耳。全词口吻宛然,冷讽热嘲,虽短篇而颇有淋漓、烂漫之趣,读来令人会心一笑,表现了词人的高洁胸怀。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夜游宫·苦俗客
  • 创作年代:南宋
  • 作品体裁:词
  • 作者:辛弃疾
  • 作品出处:《全宋词》

作品原文

夜游宫1·苦俗客2
几个相知可喜3。才厮见、说山说水4。颠倒烂熟只这是5。怎奈向6?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7。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乾罪过你8。且不罪9,俺略起,去洗耳10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2. 苦俗客:苦于俗客的骚扰。
  3. 相知:认识的人。
  4. 厮见:相见。
  5. 只这是:只是这一些。
  6. 怎奈向:怎幺办,宋人习用口语。向,尾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
  7. 尖新底:别致的,特别的。底,犹今之“的”。
  8. 罪过你:难为你、多谢你。杨万里《听蝉八绝句》:“罪过渠侬商略秋,从朝至暮不曾休。”
  9. 不罪:不责怪。
  10. 洗耳:洗乾净耳朵。这里表示厌闻其语。据《高士传》,古代隐士许由不愿做官,洗耳乾颍水之滨。其友巢父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白话译文

有几个相知的人是值得开心的,一见面就能说山谈水。但翻来覆去都是这一些怎幺办?只好他们说一回我讚美一回。
有个别特殊的,说的话无外乎名和利,说得口乾舌燥还道歉。我姑且不责怪,先离坐去洗乾净耳朵。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庆元六年(1200年),当时词人罢居瓢泉,词人为俗客所苦,便烦而厌之,因作此词以讥嘲故作清高、附庸风雅之的俗客。或谓上片言高士,下片言俗客。当非。题为“苦俗客”,说明专指俗客。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上片针对一般故作清高、附庸风雅之俗客,他们只会翻来覆去说老一套的违心话,且不知词人心事,不知此并非“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只是“说山说水”,此事又不能提点,十分煞风景。下片径直挑明人之志趣或有高低,写其中不可忍耐俗中之最,非名即利,无可与语,最后忍无可忍离座洗耳是也。词似一出风俗小品,“俗客”群像描画过后,着一个“苦”字,脱出词人高洁胸怀。
全词口吻宛然,冷讽热嘲,语辞浅俗俏皮,流畅犀利,虽短篇而颇有淋漓、烂漫之趣,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尤其上、下片对比道来,神味洋溢。词人不喜俗人,其豪放之精神,却植根世俗之现实世界,此足为雅俗之辩,作一总结,便是俗、雅、大俗,即雅俗辩证之最佳义,也是雅俗辩证融合相成逐次提升的最佳历程,世人皆知“俗”之可厌,却不知尚有另外一种“俗”,更高于“雅”,而词人所不喜的“俗”及其所能臻致的“大俗”,恰是此三段式历程的两端。“大俗”即“大雅大俗”,即兼有“大雅”的优长而以“俗”为主的精神、态势。

名家点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桃坊:辛弃疾以此调(夜游宫)作游戏之俚词《苦俗客》。(《唐宋词谱粹编》)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何春环:稼轩因苦于俗客的骚扰而作此词,颇似讽刺小品。上片讥讽俗客以“说山说水”而故作清高,附庸风雅;下片则嘲笑俗客之尤大谈名利,使词人离坐洗耳。在对俗客的冷嘲热讽中,也间接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高尚情操。(《唐宋俗词研究》)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传统,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年轻时参加抗金义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后转江阴签判,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安抚使等阵。辛弃疾的词作现存600余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并在词作中表现出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讚扬,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夜游宫·苦俗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