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公墓
原国民党陆军第六十三军军长冯占海将军驻军高邑期间,为缅怀该军在东北抗日牺牲的将士,曾于一九三五年在高邑修建了一所烈士墓,称为“忠魂公墓”,墓地在高邑城南花园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忠魂公墓
- 地址:高邑城南花园村
建造背景
冯占海又名冯寿山,是国民党军队中一位能征善战有民族气节的将领。—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变后,他力主抗日,曾在东北战场上不惜一切代价,对侵华日军进行过有力地打击。据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徵集委员会东北军党史组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提供的资料,①冯占海的六十三军系原吉林省抗日义勇军改编而成。“九·一八”事变后,因该军在东北积极抗日,战功卓着,有悖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屈膝退让的“绝对不抵抗”政策。况且该军又是国民党嫡系外的所谓“杂牌”军,所以不久就被国民党当局凋往原察哈尔省怀来县驻军,企图在该军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製造矛盾。但是冯占海将军在困难面前,以大局为重,根本不上蒋介石的这一圈套,于一九三四年三月由原察哈尔省的怀来县移驻高邑。冯驻军高邑后,其军部设在县城,同时在元氏、赵县等临近高邑的县都有驻军。
建造历程
高邑一带地处平原,肥田沃土,早涝保收,交通方便。冯占海準备长期占有这块地盘。所以在驻军高邑后,先在县城东南的庄头村建了修械所,后称造枪局。据说每月能製造足够装备一个连的枪枝弹药。此外,就是修忠魂公墓。
据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徵集委员会东北军党史组提供的材料:②
“一九三五年九月,冯占海军长在高邑城南之花园村建立了一座阵亡将士公墓,竖立《忠魂公墓碑记》碑石于其上,同时秘密在公墓西侧一丈远的地方,埋下一个《墓志铭》碑石和一个《阵亡将士姓名碑》”。
查阅高邑旧志⑨,也有如下记载:
“忠魂公墓位县南三里许之花园村东,陆军第六十三军军长冯公寿山纪念该军东北作战阵亡将士之地也。墓建于民国二十四年九月①,地约三亩有余。其中佳木葱笼,丰碑屹立。履其地者,民族之思河山之感油然生矣!”
针对以上情况,为将这座忠魂公墓的一些情况进一步搞清楚,中共高邑县委党史资料徵集办公室和县民政部门曾派专人进行过考查。经与忠魂公墓第二代守墓人年迈八旬的郭三成老汉座谈,以及花园村郭盛志等知情民众提供的情况,证实了原忠魂公墓的位置就在现在花园村南口外,乡政府的东北方向,花园乡通往县城柏油公路东,郭三成老汉门前的耕地里。
公墓原四周建有围墙,大门朝南开。门口有两个用水泥筑的门垛,左书“忠魂公墓”,右书“烈士佳城”。进院后首先看见有东西并排的三个大墓,其后有小墓几十个,院中遍植花草翠柏,曾是附近村庄孩子们的乐游之地。忠魂公墓中共有石碑三块,地面上竖的一块较为高大,名为《忠魂公墓碑记》,记载了修建公墓的目的、墓地的面积及守墓人的姓名等。碑记中还记有墓内耕地準许守墓人自耕自吃等。此外还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墓志铭》,另一块是《阵亡将士姓名碑》。这两块石碑都秘密地埋藏在公墓院内西侧约一丈远的地下。这些情况与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徵集委员会东北军党史组提供的资料完全一致。
因为这座忠魂公墓是“陆军第六十三军军长冯公寿山纪念东北军作战阵亡将士之地”,所以公墓中地面上大小墓邱均为空墓。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该公墓屡遭破坏,到一九四五年九月高邑县城解放时已破烂不堪,地面上竖的那块《忠魂公墓碑记》石碑以及大小墓邱早就不见了。农业合作化以来,原墓地周围的土地,一直是花园人民公社花园大队第三生产队的耕地,早已看不见忠魂公墓的任何痕迹。一九七七年秋,该公社土地划方后,生产队在平整土地时,公墓中秘密埋藏的两块石碑才被挖去,现已散失在民间,查无下落。据传,挖去的两块石碑其中的《阵亡将土姓名碑》有人见过,上面盖有一块红石板,碑高约四尺,宽二尺,半尺厚,碑的正面刻有“阵亡将士之灵”六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土的名单。每个人名都记有籍贯。那块《幕志铭》石碑什幺样子,至今仍无从查考。
冯占海将军对修建这座公幕颇费心神,据说对选择墓地他有两个想法,一是要儘量距县城近,好来去方便,二是要有风水,好占吉详之地。所以在选择这块墓地时,冯占海将军经过亲自请风水先生看了风水后才确定的。一九三五年秋公墓开工修建时,冯占海将军还亲自到工地为公墓破土,后又经常到工地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公幕建成后,为能长期保存下来,冯还在花园村选择了公墓附近的忠厚农民郭老振为守墓人,并準许郭在百年之后让其儿子郭三成代为守墓,待遇不变。为此,冯占海将军与郭家交往甚重,还将郭老振的次子郭白岑收为义子。冯占海的六十三军被改编为九十一师后,奉命调往南方,至一九三七年十月侵华日军侵占高邑前的几年,每逢七月十五日,冯都派员到高邑準备整猪整羊等大量祭品到忠魂公墓中进行祭奠,併到寄墓人郭老振家拜访。
原国民党六十三军冯占海部驻军商邑至今巳有五十多年了,当时整个东北的大好河山巳全部论亡。内地国民党地方官员则无心治政,对日军的入侵早巳谈虎色变,终日大饱私囊苟且偷安,广大农村破产农民与日俱增,社会上经济萧条,匪盗横生。在这种形势下,冯占海驻军高邑,一方面加重了这一带人民的负担,但另一方面由于冯部注意整饬军纪,同时还在社会上开展打击匪盗禁菸查毒等项活动,旧县誌对此的评价是⑤“驻扎高邑巳逾三载,风纪肃而号令严,查苻清而闾阎谧,所以福吾氏良深”。显然,这是当时文人对冯占海将军的吹捧。冯占海军长驻军高邑,曾一度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也是事实。至今访问本县的老年人,每谈及冯占海军长及其在高邑修建的忠魂公墓时,都给予较好的评价。
注释:①、②据中中央党史资料徵集委员会东北军党史组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给徐瑞林同志的信。此信曾由河北省委书记高扬同志批转给高邑县委。其抄件现存县委党史办。
③.见高邑旧志,文中标点是引用时加上的。
④.即公曆一九三五年。
⑤.见一九四一年刊印的《高邑县誌续编》第五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