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骯髒尘寰
《满江红·骯髒尘寰》是近代词人秋瑾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报国无门的悲愤,表现了词人有志救国的雄心;下片抒写立志改革的抱负,表现了女词人提倡妇女解放、号召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的思想。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比喻生动形象,词意深切感人。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满江红·骯髒尘寰
- 创作年代:近代
- 作品体裁:词
- 作者:秋瑾
- 作品出处:《秋瑾集》
作品原文
满江红1
骯髒尘寰2,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3,时闻杰出4。良玉勛名襟上泪5,云英事业心头血6。醉摩挲长剑作龙吟7,声悲咽。自由香8,常思爇9。
家国恨10,何时雪11?劝吾侪今日12,各宜努力。振拔鬚思安种类13,繁华莫但夸衣玦14。算弓鞋三寸太无为15,宜改革16。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满江红: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后阙五仄韵。有别格,有平韵格,亦有加衬字者。
2.骯髒(āng zāng):高亢刚直。
3.算只有:屈指算来,也仅仅有。蛾(é)眉队里:指女性之中。
4.时闻杰出:不时地经常地出现杰伟的人物。
5.良玉:秦良玉。明末四川忠州人。夫死,代掌兵权。
6.云英:沈云英。明代萧山人,道州守备沈至绪之女。父与张献忠对阵,战死。她率兵冲上前,夺父尸回,后代父据守道州,封游击将军。
7.醉摩挲(mó suō):醉中抚剑相视。
8.自由香:比喻自由事业。
9.常思爇(ruò):经常想要点燃起。爇,点香。意谓为自由而斗争。
10.家国恨:家恨国雠。
11.何时雪:雪去,雪清。
12.吾侪(chái):吾辈,我们这些人,指女友,女性。
13.振拔:振作起来,拔除奴隶地位。安种类:保种族保国家。这是那时流行的一种说法。
14.繁华:衣服众多,华美。玦(jué):衣上的玉饰。
15.弓鞋三寸:小小脚足,而且又裹过,无法作为。
16.宜改革:应当改掉。指放天足。
白话译文
在刚直不阿、独立于世上的众多英雄之中,能找到几个男性人物呢?屈指算来,女性之中不时地经常地出现杰伟的人物。秦良玉丈夫战死,眼泪洒满衣襟上,代夫掌兵权,征战沙场,最终功勋卓越受皇帝封赏。沈云英父亲战死,洒尽心头血,继承父业,代父据守道州。醉中抚剑相视,雄心陡起,高唱《龙吟曲》,发出悲怆的豪迈之声。我也经常想点燃那为自由而斗争的雄心。
家仇国恨,何时能够血洗。奉劝我们所有女性同胞们,都应该为血洗家仇国恨而努力。振作起来,拔除奴隶地位,保种族保国家。变“爱红妆”的脂粉气为“爱武装”的刚强之气,不要去过分关注华美的衣玦,也不要再将脚裹上而无所作为,我们要改掉裹脚的陋习。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期间,秋瑾第二次去日本或归国前后的一段时间。秋瑾于留学日本以后,看着面对国土一片片丢失却无能为力的懦弱满清贵族,和眼下在重男轻女思潮下备受压迫的妇女们,她自觉地将女性的解放与国家的命运联繫在一起,充分肯定了女性同样是社会进步和革新的重要力量,然后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看现实,忆历史,激励妇女们争取自身解放。下片写大敌当前,妇女解放必须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全篇包涵丰富,情感激烈,迥然不同于她前期那多写节令花鸟、内容较为单薄的闺阁词风。体现了秋瑾后期词爽朗豪迈的风格,表现了她革命救国的思想
词的起句破空而来,奇峰突起:“骯髒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屈原曾“问天”,苏轼曾“问月”。秋瑾则问那积满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污垢的“骯髒尘寰”。这惊天动地的一“问”,震撼着那千百年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的“围墙”。接着,作者运足了阳刚之气而挥笔泼墨,描绘出“蛾眉队里”杰出人物形象的长廊。其中以浓墨重彩塑造了明代两位压倒鬚眉的刚武女性:“良玉勛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如此伴和着“襟满泪”、“心头血”而讴歌秦良玉和沈云英。反映了秋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複杂的文化心理。
换头处似承似转,上片中破灭的希望又在下片中重新燃烧:“自由香,常思燕”。秋瑾心中燃烧的希望,不仅是妇女解放,而且还是民族解:“家国恨,何时雪?”将妇女解放的希望与民族解放的希望融为一体。熔铸出中国近代史上新女性中别具一格的心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高度开放的新女性的文化心态。然而,只有个体心灵开放的“前驱”者唤起群体心灵的开放,才能“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秋瑾热切期望着广大妇女奋发努力:“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一是努力强化民族解放的观念:“振拔鬚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块。”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广大妇女首先要振奋精神,“三寸金莲”,是封建传统文化哺育的畸形儿,是捆绑妇女身心的铁锁链。只有砸烂这副铁锁,广大妇女才能舒展双脚,舒展心灵,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此词实现了两个转变:它既是秋瑾前期词风向后期词风转变的代表作;又是秋瑾文化心理结构转换的标誌。如同报春的燕子最早地传递了近代史上中西文化撞击的信息。在中国近代史上,作为“醒目之前驱”的秋瑾的内心最早吹进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和以拜伦为象徵的西方近代的浪漫主义。在这些欧风美雨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她的内心便激起了妇女解放、爱国救亡的英雄豪情。这英雄豪情交织着爽朗豪迈的词风,便迸发出令人血沸魂销的审美张力。
名家点评
华东师範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谦豫《历代名篇选读》:词的语言朴素,献身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和坚毅不拔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下阕大声疾呼要妇女们挣脱锁链、争取自由,努力参加革命斗争,在当时很有鼓舞作用。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鞦韆,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画回响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