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最美不过林徽因
基本介绍
- 书名: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最美不过林徽因
-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 页数:272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画报出版社
- 作者:林徽因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4603804, 7514603808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最美不过林徽因》聘请国内一流设计师参与装帧设计,市面上最适合收藏的一个版本!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并在1923年开始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的新月社的活动。1924年林徽因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同时完成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实现了她成为建筑师的志愿。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回国,并先后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后,林徽因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并抢救和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1岁。挚友金岳霖上輓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可谓对这位才女恰如其分的讚誉。
图书目录
诗歌
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山中一个夏夜
激昂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讚颂
深笑
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静坐
时间
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战阵亡
微光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八月的忧愁
雨后天
无题
秋天,这秋天
别丢掉
一首桃花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一串疯话
莲灯
中夜钟声
昆明即景
忆
年关
过杨柳
昼梦
六点钟在下午
小诗两首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北门街园子
对残枝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灵感
前后
古城春景
吊玮德
城楼上
风筝
静院
冥思
空想(外四章)
红叶里的信念
我们的雄鸡
山中
十月独行
去春
除夕看花
散文
究竟怎幺一回事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彼此
蛛丝和梅花
窗子以外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一片阳光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悼志摩
小说
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山中一个夏夜
激昂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讚颂
深笑
记忆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静坐
时间
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战阵亡
微光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八月的忧愁
雨后天
无题
秋天,这秋天
别丢掉
一首桃花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一串疯话
莲灯
中夜钟声
昆明即景
忆
年关
过杨柳
昼梦
六点钟在下午
小诗两首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北门街园子
对残枝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灵感
前后
古城春景
吊玮德
城楼上
风筝
静院
冥思
空想(外四章)
红叶里的信念
我们的雄鸡
山中
十月独行
去春
除夕看花
散文
究竟怎幺一回事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彼此
蛛丝和梅花
窗子以外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一片阳光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悼志摩
小说
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序言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并在1923年开始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的新月社的活动。1924年林徽因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同时完成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实现了她成为建筑师的志愿。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回国,并先后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后,林徽因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并抢救和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1岁。挚友金岳霖上輓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可谓对这位才女恰如其分的讚誉。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建筑学家,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作家和诗人。她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繫在了一起。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誌》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不同题材。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她的诗文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讚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在林徽因的着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讚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着名的闽籍女作家。
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她让我们见识了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的迷人风采。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建筑学家,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作家和诗人。她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繫在了一起。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誌》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不同题材。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她的诗文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讚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在林徽因的着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讚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着名的闽籍女作家。
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她让我们见识了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的迷人风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最美不过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