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由蚊虫媒介传染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精神障碍。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在夏秋季流行,起病急剧,好发于儿童。病变部位在脑实质,以广泛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病死率小于15%,约1/4的重症病人可遗留神经精神症状。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
- 英文名称:epidemic encephalitis
- 其他名称:乙脑
- 多发群体:所有
症状体徵
1.躯体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
(1)初期:发病在1~3天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1~2天内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噁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轻度意识障碍,如倦怠、嗜睡等。
(2)极期:发病第4~10天,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神经系统体徵通常1周内达高峰,可见震颤、痉挛、各种不同的瘫痪、腱反射消失,脑神经障碍、脑膜刺激症状以及自主神经障碍尿失禁或尿潴留等。
(3)后期:可遗留有迟钝、流涎、失语或口齿不清、震颤、共济失调、不同程度的瘫痪或表现单纯性意识障碍,手足徐动症、癫痫大发作或杰克逊癫痫,此时病人可伴有癫痫性格。帕金森综合徵的表现较轻,并可好转。有些病人有言语障碍,表现为不会说话、口吃或拼音不清楚等。一般6个月恢复,少数可持续较长时间。
2.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轻重、病程长短依原发病而改变。一般讲,随躯体症状恢复而日趋好转,少数可持续1~2年;或随疾病后遗症出现而呈慢性期精神症状表现。
(1)早期或急性期症状:
①意识障碍:可见各种不同程度(由混浊到昏迷)的意识障碍,此时定向力不完整。可有运动性兴奋等。
②幻觉妄想状态:病人呈无欲无力状态,思维迟钝或不连贯,表情呆板,动作少而慢。妄想多在幻觉基础上产生,以成年人多见,而且多在轻度意识障碍时出现。
③感知综合障碍:有些病人有明显的视物显大、视物显小、视物变形以及体形感知综合障碍。所有这些也是多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紧张综合徵:多见于儿童。少数病人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徵。以及失眠、健忘、表情呆板、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2)后期或慢性期精神症状:
①人格改变:病人变得幼稚、易冲动、好攻击人、报复他人、情绪不稳或缺乏克制能力。有的缺乏主动性及应有的情感反应,意志意向活动减弱,孤僻、死板。有的病人变得自私,易记仇。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行为轻率,变得举止轻浮,性的意向增强,偷窃、说谎等。成年人多见。
②智慧型障碍:常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在发病初期病情严重儿童多见,出现痴呆程度较重且恢复较差。
③行为异常:在儿童中多见,表现好动、冲动、喜恶作剧、破坏行为及手足徐动、痉挛性瘫痪等。
用药治疗
1.内科治疗为主,可採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支持疗法: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预防併发症。
(2)对症治疗:如控制脑水肿,激素疗法或使用促大脑代谢剂。
(3)抗病毒治疗:可採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2.精神症状的治疗 对精神兴奋及幻觉妄想的病人,可给以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等。必要时可给以肌内注射。如精神症状较轻可选用安眠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
3.后遗症状的治疗 可进行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对运动障碍的病人,应早期给以被动的和主动的运动训练。对人格变化及智慧型障碍病人,须进行特殊教育及训练。
饮食保健
精神病食疗验方:
(1)石菖蒲10克,郁金8克,冰糖25克。将两药煮沸后用小火煎熬20分钟,澄出药液,加入冰糖,火上煮沸即可。或温或冷频饮之。
(2)猪心芹菜麦冬水饺。芹菜200克,猪心l()0克,麦冬50克,麵粉300克,葱姜、食盐、酱油、菜油各适量。将猪心、麦冬剁碎,放入已挤出水分的芹菜中,调好料,做成饺子食用即可。
精神病患者适宜吃什幺?
宜多食保肝食物,增加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宜进食对大脑有益的各种食品,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香蕉、苹果等含胆硷物质的食物。
实证患者宜进食泻火通便饮食如绿豆汤、甘蔗汁、清凉饮料、多纤维蔬菜等。
精神病患者不适宜吃什幺?
禁止酒类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大蒜等。
预防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乙脑的流行季节是夏秋季节,预防的关键是在此季节到来前抓好灭蚊工作,这是预防乙脑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一项根本措施。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因为猪是乙脑传播的主要中间宿主,因此还要加强对动物宿主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乙脑发病率就可减少因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乙脑发病率,保护人民健康,卫生部印发了。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卫疾控发[2004]75号),是预防本病的纲领性档案。
病理病因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为一种嗜神经性病毒)经蚊媒介传染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疾病诊断
1.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应与精神分裂症等功能性精神病相鉴别。鉴别点主要是有无躯体症状和体徵,意识障碍的程度等。
2.后遗症症状 成人以人格改变为主,儿童多见智慧型改变、行为改变等。精神症状均出现前,有明确的传染病感染史。
3.与其他脑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1)意识障碍的鉴别:流行病学特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区分出不同脑器质性疾病所出现的意识障碍。
(2)和甲型脑炎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甲型脑炎相鉴别。甲型脑炎帕金森综合徵较多见且较严重,并可有短暂的恶化。乙型脑炎时帕金森综合徵较轻,震颤、自主神经症状、瞳孔障碍等症状较少,好转的趋势也较明显。另外人格的变化,乙型脑炎和甲型脑炎有所不同,乙型脑炎一般为非进行性的,而且较轻。以上的差别主要由于在甲型脑炎中黑质的病变较乙型脑炎严重且呈进行性。此外,乙型脑炎后遗症中,严重智慧型障碍较为多见,张口反射、强握反射等原始动作也常见,瘫痪、舞蹈症在乙型脑炎中更多见。而甲型脑炎后遗智慧型障碍程度较轻,多为中度或轻度。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符合传染科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同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关检查结果。
併发症
参见传染科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后
轻的病例在意识混浊或昏迷持续数天后意识开始好转,经2~3周即清醒。严重病例可由昏迷而死亡。即使恢复,也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人格的变化或严重的智慧型障碍。其他精神症状可以残留1~2年。
发病机制
以脑实质的广泛性急性炎症为主,尤以大脑皮质、中脑、脑桥、基底节和延髓较重。肉眼可见软脑膜大小血管的高度扩张与充血,并由于充血、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海马沟回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因此常导致病人死亡。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的退化变性和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流行性乙型脑炎伴发的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