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猪的概念
发酵
广益的发酵是指微生物与酶的生命活动过程。如酵母发麵就是常见的发酵。工业化的发酵如生产抗生素和酶製剂的发酵过程。
侠义的发酵是指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微生物进行氧化反应代谢过程。如养殖业常用的饲料青贮过程中的发酵,密闭条件下进行饲料发酵等。
发酵床技术的发酵是指发酵床的功能菌生长繁殖,并完成粪尿降解转化的过程,是广义的发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有氧代谢反应为主导,但也有较弱的厌氧和兼性厌氧反应。
发酵床
发酵床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床”,而是一种新的养猪圈舍和相配套的养殖技术。
发酵床养殖技术又称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发酵床养猪法、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懒汉养猪法等,但都离不开发酵这个核心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依据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特种複合微生物群持续稳定的将猪的粪尿转化为气体、有用物质与能量,实现粪尿完全讲解的无污染、零排放目标的一种环保养殖模式。其关键是把目前通行的猪圈水泥地,改换成由添加了专门发酵菌剂的垫料铺成的具有发酵功能的地面。垫料的原料最好是锯末,也可以用稻壳和农作物秸秆等。发酵就是在锯末等垫料的帮助下,专用发酵菌群以猪的粪尿为主要营养生长繁殖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粪尿分解生成气体、菌体物质和其他无机物,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发酵过程不但能完全分解猪的粪尿,而且给猪提供了温暖的圈舍地面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供猪拱食的菌体物质。粪尿中的水分绝大部分被发酵热量蒸发掉了。
发酵床养猪的两大目标:一是无粪尿排放,对环境无污染;二是满足了猪自身的生活条件和原有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升了猪的健康活力,猪群生病少、生长快。
发酵床养猪技术还具有节能、省粮、节水、省工、省药,提高猪肉品质等uop方面的效果。
乾撒式发酵床
根据开始进猪时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发酵床技术分为湿式和乾撒式两种。湿式发酵床是将垫料原料与发酵菌剂搅拌均匀,加入适量水分,提前发酵一段时间,再摊开散热后铺进圈舍,然后进猪饲养的方法。目前推广的发酵床技术大多属于湿式技术,湿式技术在实际套用中暴露出较多缺陷。
乾撒式发酵床是将乾垫料与发酵菌剂掺匀后不加水分,也不提前发酵,直接铺进圈舍,铺好后即可进猪的饲养的方法。乾撒式发酵床操作套用方便、养猪效率提升、长远效果可靠,是发酵床技术的重大进步和完善。
套用情况
日本和韩国很早就开始研究套用发酵床养猪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个国家开始对发酵床养猪进行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技术规範。我过近几年开始套用该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到2011年10月,发酵床养猪技术已在全国除少数边远地区(海南、西藏)外的绝大部分省份(包括云南、宁夏和台湾等)推广套用,套用较多的地区有东北三省及山东、河南等省。
乾撒式发酵床技术要点
建造要求
圈舍建造应选地势高燥之处,坐北朝南。
屋檐高3米左右,屋脊高4.5米左右,北方宜稍低,南方宜稍高。
窗户扩大,南墙可用立柱式或半立柱式配合捲帘。
屋顶安天窗,墙根开地窗。
发酵池可採用地上式、半地上式或地下式,但最好用地上式。发酵池深50-60厘米。
发酵池儘量要大,最好一幢舍内连同成一整体。肉猪发酵池最小不低于20平方米。
发酵池底保留土地面,不硬化,只需乾燥平整。
夏季安装降温设备,首选冷风机。
围栏要求
猪圈围栏用栏桿式或铁丝网,不用实墙。
每个肉猪圈20-60平方米,最好方形,小猪圈可再大些。
怀孕母猪圈25平方米养8头猪。
哺乳母猪单圈6-8平方米。
饮水器与料槽设定
每10-15头猪设一饮水器。饮水器下建导流台,根据饮水器的数量多少,每个圈可以建1-2个导流台。
最好使用乳头式或碗式饮水器,3-6个月检修或跟换一次饮水器胶垫和弹簧。
肉猪圈饮水器与料槽设定在相对的两侧。可在人行道旁建一通体水泥料槽。
垫料準备
垫料选用锯末、刨花、稻壳、花生米、玉米芯等,首选锯末。要求垫料乾燥、不霉变、无明显杂誌。1吨锯末可铺10平方米。
铺填垫料
垫料分五层铺填,每层10-15厘米。每铺一层垫料均匀播撒1份菌种。
质量较差的垫料铺下层,好垫料铺中上层,少量较湿垫料铺上层。
铺成垫料厚度60厘米左右,进猪后踏实约50厘米。
垫料铺满即可进猪饲养。
日常维护
每天将粪尿均匀掩埋于垫料中,集中粪尿须与垫料掺合,压实垫料及时翻鬆。
中大猪每头占用垫料面积不低于1.2-1.5平米,不得超标。
注意通风,舍内水汽、废弃及时排除。
注意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
圈舍消毒
发酵床圈舍可全面消毒,但重点在圈舍走道、大门、进出车辆等。
一般消毒对发酵床功能无明显影响。
疾病控制重点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猪体质是控制疫病的根本前提。
接种好猪瘟和口蹄疫疫苗,简化其他疫苗接种程式。
把好饲料质量关,特别禁用霉玉米。
科学用药,不滥用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乾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