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设计构成
《二维设计构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二维构成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范图,直观、简洁、形象地讲述了其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全书分为三大知识结构板块,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及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套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二维构成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与各个设计领域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纽带连线作用,更好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基本介绍
- 书名:二维设计构成
-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数:226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时代辽科
- 作者:候莹 宋达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8162820, 7538162828
内容简介
《二维设计构成》:“十一五”全国高等院校技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二维构成
第一节 构成艺术的概述
第二节 构成的源流
第三节 二维构成的界定
第四节 二维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与形态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
二、构成
三、平面构成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点
二、线
三、面
四、点、线、面的综合表达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态
一、具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和均衡
一、对称
二、均衡
第二节 节奏和韵律
第三节 对比和统
一、对比
二、统
第四节 比例和分割
一、比例
二、分割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
第一节 重複构成
一、绝对重複构成
二、相对重複构成
第二节 特异构成
一、数理型特异构成
二、自由型特异构成
第三节 渐变构成
一、骨骼变化
二、形态变化
第四节 空间构成
一、平面上空间构成的表现手法
二、空间构成的形式
第五节 形的联想
第五章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概述
一、色彩构成的概念
二、色彩的构成理念
三、色彩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色彩的物质属性
二、色彩三原色、间色、複色
三、色彩的三要素
第六章 色彩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面积对比
五、冷暖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
一、色彩调和的理论
二、色彩调和的方法
第七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一节 色彩的心理感知
第二节 色彩的情感联想
一、具体联想
二、抽象联想
第三节 色彩的象徵
第四节 色彩的通感
一、色彩与音乐
二、色彩与味觉
第八章 色彩的传达方法
第一节 色彩的採集与重构
一、从大自然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二、从文化艺术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三、从传统艺术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第二节 色彩体现的空间
第九章 二维构成的拓展与延伸
第一节 二维构成在建筑设计中
第二节 二维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套用
第三节 二维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第四节 二维构成在服装服饰设计中
第五节 二维构成在视觉传媒艺术中
第六节 二维构成在产品设计中
第七节 二维构成在展示空间、橱窗设计中
第一节 构成艺术的概述
第二节 构成的源流
第三节 二维构成的界定
第四节 二维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与形态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
二、构成
三、平面构成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点
二、线
三、面
四、点、线、面的综合表达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态
一、具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对称和均衡
一、对称
二、均衡
第二节 节奏和韵律
第三节 对比和统
一、对比
二、统
第四节 比例和分割
一、比例
二、分割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
第一节 重複构成
一、绝对重複构成
二、相对重複构成
第二节 特异构成
一、数理型特异构成
二、自由型特异构成
第三节 渐变构成
一、骨骼变化
二、形态变化
第四节 空间构成
一、平面上空间构成的表现手法
二、空间构成的形式
第五节 形的联想
第五章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概述
一、色彩构成的概念
二、色彩的构成理念
三、色彩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色彩的物质属性
二、色彩三原色、间色、複色
三、色彩的三要素
第六章 色彩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面积对比
五、冷暖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
一、色彩调和的理论
二、色彩调和的方法
第七章 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一节 色彩的心理感知
第二节 色彩的情感联想
一、具体联想
二、抽象联想
第三节 色彩的象徵
第四节 色彩的通感
一、色彩与音乐
二、色彩与味觉
第八章 色彩的传达方法
第一节 色彩的採集与重构
一、从大自然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二、从文化艺术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三、从传统艺术中採集与重构色彩
第二节 色彩体现的空间
第九章 二维构成的拓展与延伸
第一节 二维构成在建筑设计中
第二节 二维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套用
第三节 二维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第四节 二维构成在服装服饰设计中
第五节 二维构成在视觉传媒艺术中
第六节 二维构成在产品设计中
第七节 二维构成在展示空间、橱窗设计中
序言
“构成”来自欧洲的“构成主义”艺术运动和德国魏玛包浩斯设计运动,是将“构成主义”的要素纳入在设计基础训练中,强调对形式的客观分析,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联繫的本质。“构成”具有建构、组合、重构的意义。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二维构成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范图,直观、简洁、形象地讲述了其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全书分为三大知识结构板块,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及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套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二维构成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与各个设计领域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纽带连线作用,更好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该书的平面构成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由宋达编写,色彩构成部分(第五章到第八章)和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套用部分(第九章)由侯莹编写。
艺术设计教育其基本宗旨是培养适应现代科学与艺术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则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作欲望和主动意识。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合称为“三大构成”,它们都是设计造型的基础,形成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相对独立、完善的训练体系。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主要是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基础理论,此书中合称为二维构成。二维构成是所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基础的必修课。
“二维构成”这一课程设定就是以此为目的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与艺术性、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必经之途,是艺术设计体系基础的基础,是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必修课。
平面构成,在理论知识上,讲授必须掌握的构成知识,并给学生提供一部分理论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掌握。特彆强调一些较常识性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这应作为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素质来掌握。并加以大量的配套作业范图来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会平面构成知识的神奇效果,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达到融会贯通,充分启迪学生髮挥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标新立异,在熟练运用平面构成知识中,让自己的创意得以发挥。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光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程,是研究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深化构成表达的课程。从人们对色彩的视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理论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法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心理联想,运用色彩的量质变化和空间变换,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组合、配置,从而创造出多层面、多角度、多功能的设计色彩。
约翰·伊顿指出: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只有热爱色彩的人,才能领会色彩的美及其内在的实质。对于刚入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色彩知识非常有限,对于色彩仅限于高中时期对于风景及静物写生的绘画色彩。色彩强调再现性,重视物体的固有色、条件色和环境色,色彩讲求微妙、客观、空间和写实。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二维构成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范图,直观、简洁、形象地讲述了其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全书分为三大知识结构板块,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及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套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将二维构成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与各个设计领域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纽带连线作用,更好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该书的平面构成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由宋达编写,色彩构成部分(第五章到第八章)和二维构成在设计中的套用部分(第九章)由侯莹编写。
艺术设计教育其基本宗旨是培养适应现代科学与艺术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则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作欲望和主动意识。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合称为“三大构成”,它们都是设计造型的基础,形成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相对独立、完善的训练体系。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主要是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基础理论,此书中合称为二维构成。二维构成是所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基础的必修课。
“二维构成”这一课程设定就是以此为目的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与艺术性、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必经之途,是艺术设计体系基础的基础,是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必修课。
平面构成,在理论知识上,讲授必须掌握的构成知识,并给学生提供一部分理论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掌握。特彆强调一些较常识性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这应作为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素质来掌握。并加以大量的配套作业范图来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会平面构成知识的神奇效果,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达到融会贯通,充分启迪学生髮挥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标新立异,在熟练运用平面构成知识中,让自己的创意得以发挥。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光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程,是研究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深化构成表达的课程。从人们对色彩的视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理论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法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心理联想,运用色彩的量质变化和空间变换,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组合、配置,从而创造出多层面、多角度、多功能的设计色彩。
约翰·伊顿指出: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只有热爱色彩的人,才能领会色彩的美及其内在的实质。对于刚入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色彩知识非常有限,对于色彩仅限于高中时期对于风景及静物写生的绘画色彩。色彩强调再现性,重视物体的固有色、条件色和环境色,色彩讲求微妙、客观、空间和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