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亚巨星

亚巨星

亚巨星

亚巨星(subgiant)光谱分类中光度级按照由强到弱顺序分在第四级的恆星,用罗马数字Ⅳ表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亚巨星
  • 外文名:subgiant
  • 所属学科1:天文学(一级学科)
  • 所属学科2:恆星和银河系(二级学科)

恆星位置

位于赫罗图上主星序的右上方、介于巨星序和主星
亚巨星
序之间的一类恆星。在MK二元分类中,亚巨星的光度级为Ⅳ级(见恆星光谱分类)。

理论观点

现代恆星演化理论认为,亚巨星是由主序星演化而来的。主序星在中心氢核燃烧的末期,中心核收缩,恆星半径和光度缓慢增加,恆星离开主星序而向巨星演化。亚巨星就处于这种演化的最初阶段。有些密近双星的子星是亚巨星,如着名的半相接双星大陵五,就包含一个主序星和一个半径充满临界等位面的亚巨星。因此对亚巨星的研究在密近双星的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河三和牛郎星都是亚巨星。

关于恆星

演化

恆星结构
恆星都是气体星球。晴朗无月的夜晚,且无光污染的地区,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 6000多颗恆星。藉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恆星大约有1500-2000亿颗。
恆星的两个重要的特徵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大约100年前,丹麦的艾依纳尔·赫茨普龙(Einar Hertzsprung)和美国的享利·诺里斯·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l )各自绘製了查找温度和亮度之间是否有关係的图,这张关係图被称为赫罗图,或者H—R图。在H-R图中,大部分恆星构成了一个在天文学上称作主星序的对角线区域。在主星序中,恆星的绝对星等增加时,其表面温度也随之增加。90%以上的恆星都属于主星序,太阳也是这些主星序中的一颗。巨星和超巨星处在H—R图的右侧较高较远的位置上。白矮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们只处在该图的中下方

“赫-罗图”

恆星演化是一个恆星在其生命期内(发光与发热的期间)的连续变化。生命期则依照星体大小而有所不同。单一恆星的演化并没有办法完整观察,因为这些过程可能过于缓慢以致于难以察觉。因此天文学家利用观察许多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恆星,并以计算机模型模拟恆星的演变。
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哲学家罗素首先提出恆星分类与颜色和光度间的关係,建立了被称为“赫-罗图的”恆星演化关係,揭示了恆星演化的秘密。“赫-罗图”中,从左上方的高温和强光度区到右下的低温和弱光区是一个狭窄的恆星密集区,我们的太阳也在其中;这一序列被称为主星序,90%以上的恆星都集中于主星序内。在主星序区之上是巨星和超巨星区;左下为白矮星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亚巨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