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面临着世界长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其艰巨性、複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全体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经过近20年的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準体系,建成了高水平和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构建了先进的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形成了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技术标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 全长:1318公里
- 时速:350公里
- 地区:中国
工程简介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面临着世界长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其艰巨性、複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全体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经过近20年的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準体系,建成了高水平和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构建了先进的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形成了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技术标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新成果
主要创新成果有:
1.突破了複杂工程环境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创立了高速、深水、大跨、六线长江大桥等複杂结构桥樑建造技术;创新了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和刚性桩複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构建了多种交通方式高效协调运行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技术;建立了大张力接触网体系,研製了高强高导接触线;形成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造标準体系和成套技术。
2.研製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系列高速动车组。提出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突破了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长编组双弓受流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整车设计-製造-验证-评估-最佳化成套技术,大幅提升了重大装备创新能力,形成了高速列车技术标準。
3.研製了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攻克了高速列车动态控制曲线模型、多条併线铁路无线冗余覆盖、与其它等级线路互联互通等重大技术难题;研製了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建立了设计-製造-集成及评估技术体系。
4.创新了高速铁路系统检测验证及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全线持续时速350公里等级的系统检测验证,形成了高速铁路完备的动态验收技术标準及系统集成方法;首次开展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的综合试验,研究与探索了更高速度车-线-桥-网系统耦合作用规律及各系统的适应性。
5.形成了149项建设标準、22项技术规範、768项产品技术标準和运营维护标準的高铁标準体系。建立了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过程控制标準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準为基本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準化建设管理体系。实现了我国高铁技术、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的重大创新,构建了我国自主智慧财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大规模、高标準高铁网的建设。
通过技术创新,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旅行速度国际领先得以实现,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首次验证。京沪高铁2013年2月通过了国家验收,认为“全线运营安全稳定,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地保持在相关规定指标的最优水平,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本项目获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体着作权8项,国家级工法9项,专着14部,论文235篇。
至2014年底,京沪高铁运送旅客2.79亿人次,收入762.8亿元,新增税收12.77亿元。项目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
京沪高铁提供了安全正点、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大幅改善了中国东部地区投资环境,对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城镇化进程、发挥经济聚集效应、提升应急交通能力以及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绿色、低碳运力支撑。同时,以京沪高铁为代表,打造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铁品牌,为推动我国高铁“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中国高铁已成为“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