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亳州钱庄

亳州钱庄

亳州钱庄

坐落在安徽亳州古城北门南京巷19号,建于道光年间,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端庄大方,布局严谨、自然合理,为面阔三间的三进四合院,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亳州钱庄
  • 类型:古代名词
  • 位置:安徽亳州
  • 性质:银两汇兑
  • 建筑风格:面阔三间的三进四合院

亳州钱庄

钱庄亦称票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收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皖设立较早的分号之一,金融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亳州乃至全国的资金融通和周转,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做出过重大贡献。
图片图片

钱庄简介

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到清末民初,全城大小钱庄有33家,南京巷钱庄建于清道光年间,清未平遥 “日升昌”票号的分号,经营範围主要包括:存款、放款、货币兑换、发行与兑换钱票、银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亳州城内原有的钱庄旧址,绝大多数被拆除改建,仅有南京巷钱庄,保存较为完整,作为钱庄博物馆,对外开放。
图片图片

钱庄详介

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安徽设立的较早的分号之一,建于道光年间,钱庄是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四通八达,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自然合理,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很大价值。亳州原有好几家钱庄,离南京巷不远。可是现在只有南京巷的古钱庄保存完好,其他的已经破坏殆尽。
钱庄的整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九道门,寓意长长久久。这九道门是前门大后门小,越往后越小,还有一条下水道,寓意财源广进似流水。天井院式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风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边的房檐上流下,“这个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台上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钱庄建筑对防盗的要求非常高。钱庄的大门上包裹了铁皮,钉上铆钉,两边有错落的门槽,大门关上以后,门缝连刀片都插不进来;屋顶上方有铁丝网,网上有铃铛,如若有人从上面爬过,碰到铁丝,丝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报警;墙体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盗的话,沙子会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龙凤山介绍,除了防盗之外,这样的墙体还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灾发生时,把墙砸开沙子流下来就可灭火;还能防潮,没有沙子,钱放在屋里容易生鏽,而沙子可以吸潮。
南京巷钱庄共有门厅、中厅、后厅、信房、账房、掌柜房、金库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这套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经让很多西方管理专家叹服。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现内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消亡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价值。
从花戏楼出来,走进古老的南京巷,来到保存完好的古钱庄。
钱庄亦称票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引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我看到其中的一个古钱庄,只剩下半边屋子了。不过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
在南京巷附近,还有好多条古街道,也真实得要命。 在清朝时期,亳州街道多,发展快。据说亳州有“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古巷”,亳州的街道是由经济的兴盛而形成的,当时的经济是靠涡河航运发展起来的。北关的街道大多数是商业区,商店多是深檐板门的明清式建筑,并以石条铺地。在这诸多的大街小巷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八步六条街(又叫水门关街)。八步街之短,当地人夸张地说只需走八步,就能从街这头走到那头。它虽然很短,可是紧连着其他六条街,而且条条街风格迥异。如东北方向叫帽铺街,在清代是以销售各式帽子而闻名远近;南面是卖布的,称白布大街;西边是卖竹爬子的,叫爬子巷;正东方向是卖煤的煤场街,还有卖鲜鱼的德镇街。帽铺街以卖竹器为主,白布大街则主要销售百货和兼营批发,其余的已成为居民区了。 显然这些街道已不同于从前,但是大部分依然保留了古风旧韵,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还是不多见的。漫步古街巷,仍可体会到北关旧时商业的繁荣。

百度地图

亳州钱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亳州钱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