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宋(印刷字型的一种)
仿宋是印刷字型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型,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仿宋体是仿照宋版书的字型演变而来的,但仿宋的结构特徵决定了它必须有一定的倾斜。
仿宋体横竖笔画均匀,起笔和落笔成倾斜形,笔法锐利,结构紧密,清秀雅致。相比之下,源于明朝刻本的宋体字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并且经常用于书籍、杂誌和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仿宋
- 外文名:imitation Song-Dynasty-style typeface
- 性质:印刷字型
- 意义: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型
- 特点:笔画粗细均匀
宋体特点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型——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幺?横平而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点。
仿宋体由来
宋体为什幺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製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製版。木板上都有纹路,製版一般都是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型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製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了。雕刻製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贴上一段汉字,分别把字型设定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幺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字型,这就是仿宋体。
字型地位变迁
说到字型,当代人接触最多的还要数宋体字了。虽然名称上一字之别,但“仿宋体”和“宋体”的差异却十分明显。顾名思义,
民国时期,仿宋体的流行其实并不止是在书籍印刷上的广泛套用,还包括了各种产品的包装、广告牌和公司的标识等,都可以从中看到仿宋体的身影。中华书局编辑部所着的《回忆中华书局》一书里曾这样写到:“……特别是以仿宋字排印的名片,全国闻名,广内设立名片部,每日印刷百余合(同‘盒’),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1920 年,中华书局开始排印出版《四部备要》。作为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四部备要》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是选用仿宋字型作为装帧用字的另一典範。这一着作因选题实用、字型清新,很适合中小图书馆和文史研究者使用,流传甚广。
1925 年,诗人徐志摩自费印行了诗集《志摩的诗》。这本主要表现爱情和人生玄想,充满青春活力与进取精神的诗集,被沈从文评价“作者无不以一颗青春的心,去鉴赏,感受”。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品读其中的每一首诗,然而却不常关注那一版诗集的印製。往细处说便是诗集选用了“聚珍仿宋”款字型编排,线装製作。殊不知,在民国和徐志摩的那个年代,仿宋字型曾“迷倒”过众多文人墨客,掀起了印刷设计的一般时尚风潮。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仿宋字型的使用才开始逐渐减少,除政府公文和少量书籍以外,很少再在其它地方套用仿宋字型了。就连中华书局也慢慢停止用聚珍仿宋排印,只有人民出版社的《毛泽东诗集》等着作依然使用仿宋字,而此时的仿宋体也已和从前大相逕庭了。
字型评价赏析
肯定
1915 年丁善之和丁辅之兄弟二人集宋刻本字型的优点,同时参考了清刻本《朱柏庐治家格言》仿宋字的笔形设计,聘请当时的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两人合刻铅质活字,创製了“聚珍仿宋体”,这款字型随后被视为现代仿宋体的鼻祖。
评述起这款字型,现任方正字型档高级字型设计师的齐立说“它横竖粗细相近、笔调细秀均匀,潇洒多姿。用它排印诗歌文集,古典文学遗着,非常的精彩。”与此同时,齐立也指出了聚珍仿宋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字的大小、重心、字型的美观度、结构的严谨度、製作的完成度、字与字之间的‘顺向性’等都高待提高。”
正是因为时代和审美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使是昔日看上去美妙的聚珍仿宋,如果没有突破和创新,也终究无法满足当代印刷和排版的需求。此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在原有聚珍仿宋基础上,设计更具时代感的仿宋新字型。
局限性
在字型设计师的眼里,宋体、仿宋的区别还有很多,也更加具体化。“宋体字形较方正,基本可以同时满足横排和直排的需要;而仿宋的结构特徵决定了它必须有一定的倾斜,一旦被调正会十分呆板。”厉向晨,“茶盐宋朝体”的设计者,一向关注此类研究并且对宋体和仿宋体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描述。厉向晨说“仿宋体在横排使用时,字型的倾斜会使视觉中线不断产生跳跃,从而引起阅读疲劳。其次,仿宋体无法拥有太多字重,而宋体则可以从很细到很粗,做出一套庞大的字型家族”。这样一来,仿宋体最多只能做两三种细微的变化,很难通过字重对比起到强调等视觉作用。这一弊端在民国时期的印刷品上已有所反映,譬如聚珍仿宋版《集韵》一眼看去几乎难以分辨字头(字典中的大字)与释义。此外,厉向晨还通过细微的比较指出,“宋体或圆润一点或尖锐一点,可以表现出人文或时尚等不同感觉,而仿宋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赏析
仿宋是主要的中文字型之一,但是它的使用频率并没有宋体、楷体高,而其实我们在电脑上面看到的仿宋是字型设计者根据古籍作品加工的,删去了一些细节,使得字型更加平滑,但是却失去了一些字型原型的风韵。
下面展示一些古代的仿宋作品和人们对它的数位化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仿宋(印刷字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