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是2009年1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士华、林勇。本书详细介绍了生产运作和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运作战略、生产物流战略、运作系统设计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生产物流在运作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介绍

  • 书名: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
  • 页数:279页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装帧:平装

图书信息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丛书名: 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2187752
条形码: 9787302187752
尺寸: 22.8 x 18.2 x 1.6 cm
重量: 440 g

作者简介

马士华,1956年生。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参事。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生产运作和供应链、物流管理万面的教学与研完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863/CIMS课题4项、教育部及湖北省基金课题4项,以及30多项企业委託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有关的谘询、规划项目。主持的“生产5运作管理”被评为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中国物流学会评为全国首届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承担的国家863/CIMs课题“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运作方法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供应链管理”获2000年全国首届宝供物流理论创新二等奖。
林勇 1975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剑桥大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任助研(RA)。主要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画与库存控制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和主要完成者多次参与国家865/ClM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并多次主持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通用件库存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物流管理基础》等着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博士论文获“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称号。

内容简介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对运作系统运行设计和选址布局决策、生产计画的制定、物料需求计画(MRP)的处理逻辑、生产作业计画与生产控制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製造资源计画(MRPII)和企业资源计画(ERP)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上的功能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无库存生产方式、约束理论及最优生产技术(OPT)等内容做了专门介绍,还将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绩效评估的内容引入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中来。综合来看,全书既有生产运作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经典内容,又有反映当前发展动向的观点,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宽阔的视野。

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生产运作管理1
1.1.1 生产运作的含义2
1.1.2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3
1.1.3 生产计画与控制系统6
1.1.4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7
1.1.5 生产运作管理职能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9
1.2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9
1.2.1 物流管理的定义9
1.2.2 企业物流管理的分类10
1.2.3 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11
1.2.4 物流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12
1.2.5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4
1.3 生产类型15
1.3.1 製造业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5
1.3.2 服务型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19
1.3.3 服务业与製造业运作管理上的特点比较21
1.4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22
小结与讨论24
思考题24
案例 F汽车有限公司的供应链运作管理25
第2章 运作战略与物流管理策略28
2.1 运作战略28
2.1.1 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28
2.1.2 运作战略的含义29
2.2 运作战略的制定31
2.2.1 价值链分析31
2.2.2 制定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32
2.2.3 制定运作战略的基点34
2.3 生产过程设计36
2.3.1 生产流程分类36
2.3.2 产品-生产流程矩阵37
2.3.3 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39
2.3.4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41
2.3.5 生产过程方案选择及评价42
2.4 企业物流运作方式选择策略43
2.4.1 影响物流运作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44
2.4.2 物流“外包-自营”决策程式46
2.4.3 物流外包的优势与风险分析47
2.4.4 物流外包失利的原因48
2.4.5 物流外包风险防範49
小结与讨论50
思考题50
案例 J电子公司运作管理模式的转型战略51
第3章 生产组织方式与生产物流管理54
3.1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54
3.1.1 生产过程的概念54
3.1.2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56
3.2 组织生产过程的方式57
3.2.1 单一品种一批零件的移动方式58
3.2.2 多品种生产条件下零件的移动方式60
3.3 MTS/MTO的生产物流管理61
3.3.1 MTS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管理61
3.3.2 MTO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管理62
3.4 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64
3.4.1 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含义64
3.4.2 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实施方法65
3.4.3 延迟製造与物流延迟的适用环境67
3.5 逆向物流68
3.5.1 逆向物流的含义与意义68
3.5.2 逆向物流的运行特点70
3.5.3 逆向物流的最佳化与实施方法73
小结与讨论77
思考题77
第4章 生产设施布局与物流最佳化78
4.1 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78
4.2 物料流程形式与设施布置形式79
4.2.1 物料流程形式79
4.2.2 设施布置类型79
4.3 组织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82
4.3.1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组织的生产单位82
4.3.2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的生产单位82
4.4 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最佳化83
4.4.1 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的提出83
4.4.2 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最佳化方法84
4.5 设施布局与物流最佳化的定量方法86
4.5.1 运量图法86
4.5.2 作业相关图法86
4.5.3 从-至表法88
4.5.4 线性规划90
4.5.5 计算机辅助最佳化方法90
4.6 非製造业的设施布置92
小结与讨论94
思考题94
案例 海喻光缆厂选址分析95
第5章 生产计画与物料计画98
5.1 生产计画概述98
5.1.1 生产计画系统的构成98
5.1.2 生产计画的指标体系与期量标準99
5.2 年度生产计画100
5.2.1 MTS企业年度生产计画的制定100
5.2.2 MTO企业年度生产计画的制定104
5.3 主生产计画106
5.3.1 主生产计画的定义106
5.3.2 主生产计画的约束条件及编写步骤107
5.3.3 主生产计画的编制原则108
5.3.4 主生产计画编制的技巧109
5.4 物料需求计画111
5.4.1 MRP的产生与发展111
5.4.2 MRP的基本原理118
5.4.3 MRP运行中的几个主要参数124
5.4.4 MRP的效益128
小结与讨论130
思考题131
案例 APS在H公司订单管理中的套用131
第6章 生产作业计画与控制133
6.1 生产作业计画133
6.1.1 生产作业计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33
6.1.2 生产作业计画的期量标準134
6.2 作业排序的理论与方法138
6.2.1 排序的基本概念138
6.2.2 排序问题的描述138
6.2.3 排序问题的分类与表示方法141
6.2.4 排序问题的求解141
6.2.5 流水车间作业排序142
6.2.6 单件车间作业排序147
6.3 生产作业控制151
6.3.1 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概念151
6.3.2 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155
6.3.3 生产作业控制与调度160
6.3.4 常见生产作业控制方法161
小结与讨论167
思考题168
第7章 製造资源计画与企业资源计画169
7.1 MRPII与ERP的产生与发展169
7.1.1 MRPII的产生与发展169
7.1.2 ERP的产生与发展170
7.2 MRPII的构成及基本特徵171
7.2.1 MRPII的基本组成171
7.2.2 MRPII的管理特徵173
7.2.3 MRPII给企业带来的收益176
7.3 从MRPII到ERP176
7.3.1 ERP产生的背景176
7.3.2 ERP的主要特点177
7.3.3 ERP的典型结构178
7.4 ERP的实施179
7.4.1 实施ERP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9
7.4.2 实施ERP必须认识的问题181
7.4.3 ERP成功实施的关键——业务流程重构184
7.4.4 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186
7.4.5 注重生产物流管理对成功实施ERP的作用188
小结与讨论188
思考题188
案例 A公司怎样实施ERP?189
第8章 JIT与生产物流195
8.1 JIT的基本思想与哲理195
8.1.1 JIT的产生与发展195
8.1.2 浪费的7种形式196
8.1.3 JIT的基本思想197
8.1.4 JIT的生产哲理198
8.2 推动式和牵引式生产系统201
8.2.1 推动式生产系统201
8.2.2 牵引式生产系统202
8.2.3 推动/牵引集成式生产系统202
8.3 看板管理系统203
8.3.1 看板的含义和种类203
8.3.2 看板的功能204
8.3.3 看板控制系统的构成205
8.3.4 看板运行张数的计算206
8.3.5 看板管理的主要工作规则207
8.4 组织无库存生产的基本条件208
8.4.1 组织平準化生产208
8.4.2 构造无库存製造单元209
8.4.3 降低设备调整时间211
8.4.4 具有稳定的质量水平212
8.4.5 具有多技能的操作工人213
8.4.6 保持各生产单元之间的物流平衡213
8.4.7 预防性设备维修213
8.4.8 部门间的合作精神214
8.4.9 与供应商形成合作伙伴关係214
8.5 JIT在生产物流组织中的套用215
8.5.1 需求拉动式的準时物流管理215
8.5.2 準时採购216
8.5.3 第三方物流企业直送工位217
小结与讨论219
思考题220
练习题220
案例 到底该怎样看待JIT?221
第9章 TOC理论及其物流管理223
9.1 TOC的基本思想223
9.1.1 约束理论的产生223
9.1.2 OPT的几个主要概念224
9.1.3 TOC的基本思想225
9.1.4 OPT的目标226
9.2 基于TOC的生产企业分类227
9.2.1 V形企业228
9.2.2 A形企业228
9.2.3 T形企业229
9.3 TOC的9条原则230
9.4 DBR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232
9.4.1 DBR系统的构成及控制原理232
9.4.2 DBR系统的实施模式234
9.4.3 OPT软体系统概述235
9.5 TOC生产物流管理方式237
9.5.1 TOC理论在生产物流中的套用237
9.5.2 JIT与TOC相结合的库存管理240
小结与讨论241
思考题241
练习题242
案例 约束理论在某汽车製造企业物料供应系统中的套用242
第10章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管理246
10.1 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体系及其指标246
10.1.1 生产与物流职能的关联性246
10.1.2 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体系247
10.1.3 生产与物流绩效集成评估指标体系248
10.2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249
10.2.1 平衡计分卡249
10.2.2 模糊综合评价法251
10.2.3 专家评价法255
10.3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标桿管理256
10.3.1 标桿管理的方式257
10.3.2 标桿化的基本原则258
10.3.3 标桿化的实施步骤259
10.4 生产成本与物流成本的核算260
10.4.1 物流成本结构260
10.4.2 物流成本管理方法266
10.4.3 基于活动的物流成本分析268
小结与讨论275
思考题276
案例 美国施乐公司物流绩效标桿276
参考文献278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