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泰
章永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章永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9年2月
- 职业:研究员
- 毕业院校:华东师範大学
- 主要成就: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章永泰研究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代表作品:上海苏州河治理工程,成都白河水质净化工程
- 性别:男
历任职务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章永泰研究员
上海佛欣爱建河道治理有限公司总裁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章永泰
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章永泰
简介
由章永泰创立的上海佛欣爱建河道治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金叄仟万元(3000万元)人民币,是国内第一家拥有全套治理江、河、湖、库等天然水体专利技术的新型水治理公司。公司在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具有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设备研製、船舶製造、工程承包等综合能力,其业务範围包含了环保、水利、市政、环卫等领域。十几年来公司作为主要成员多次参与了国家“863”科技攻关及省部级水环境治理相关科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自身技术体系得以提升,技术实力增强,还与中科院、国家水中心等国家大型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的合作关係,并逐步开发出了一整套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天然水体保护和水质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形成了60余项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及高科技含量的专利技术。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奖励。得到各级领导极大的鼓励。
章永泰研製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菌剂,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拥有很多成功案例。该友好生物菌群技术是一种专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菌群,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单菌种处理。其技术原菌是利用在极端污染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独特的结构、机能和遗传因子,该微生物菌群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协同作战降解的共性,称其为“同生菌种”。实践证明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的治理水体的污染,而且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循环,是治理水环境一种理想的生物技术。其具体套用工程实例包括:
1、 上海苏州河水质净化 (流量:86万方/天)
2、 太湖863工程 (2.1平方公里千龙口取水口水质就地净化)
3、 上海浦东张家浜工程 (APEC会议会场所在地,92万立方/天)
4、 北京什剎海水质净化 (北环水系)
5、 天津于桥水库水质净化 ( 3.7平方公里)
6、 成都白河水质净化 (流量:120万方/天)
7、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比赛场水质净化(5平方公里)
并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章永泰成立了浙江群鑫生物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以微生物技术为起点,发展出套用于高附加值生态农业、濒危植物以及植物生态多样性的国际领先技术。并成功获取国际PCT专利组织颁发的国际专利(PCT/CN2004/001315,国际公布号:WO 2005/058022 A1)。2005年浙江群鑫生物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同创建了“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下设有多个研究室,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闭锁型种苗生产技术、生物环境调节、名贵观赏植物的引种和栽培、濒危植物保护及快繁、中药现代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套用等。研究中心在推动我国微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套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群鑫生物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群鑫生物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材标準化重点实验室的种苗研发基地,并挂牌运行。
科研案列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多次参与了国家“863”科技攻关及省部级水环境治理相关科研项目。经过多年项目实践及经验积累,已形成专业用于底泥重金属治理技术系统。
具体包括:
“极端微生物”提取、复壮及扩繁技术、生物絮凝沉澱技术、微生物着床技术。四、C/N比配置技术、有效供氧技术、高科技生物修复技术:该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工程物种种植及微生物降解)治理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主要包含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自然生长或遗传工程培育的植物,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原理是:微生物可以降低溶解、氧化还原土壤中重金属;微生物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微生物可以改变根际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具体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工程範例包括:
上海苏州河中游水质就地净化治理项目2001年-2004年完成苏州河铅、铜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年,证书号:2003-J-231-1-01-D07)。
北京中南海水系重金属综合治理项目2004年-2006年在北京什剎海治理修复汞污染底泥,为北京北环水系国家863工程关键技术。
北京官厅水库底泥重金属综合治理项目与北京水科院合作对重金属污染底泥,採用了深度打捞、螯合、钝化及生态修复综合处理技术。
工程
一、主持并完成的国家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及 国家科技部“863”工程包括:
1 | 太湖“863”项目: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沉水植物种植、複合群落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 2003-2006年 |
2 | 武汉“863”项目:小月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科研与示範 | 2003~2005年 |
3 | 北京“863”项目: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示範 | 2003~2005年 |
4 | 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库区自然能曝气和底泥污染阻断技术研究与示範工程” | 2003-2005年 |
5 | 国家科技攻关计画项目——利用物理及微生物法改善什剎海水体研究与示範 | 2003-2004年 |
二、研究领域包括:
1、 污水生物净化技术;
2、重点行业污染负荷生物削减技术;
3、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水质净化技术;
4、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5、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微生物降解技术;
6、化学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技术;
7、用于流域环境监控、预警平台的生物晶片技术和生物感测器技术
8、清水产流农业综合技术系统;
9、保水渔业综合技术系统;
10、生物微环境控制技术的基础性、套用性研究;
三、申请获得专利64项,主要分为七大类(主要专利例举):
1、多功能水质净化船系列:
1)多功能净化污水处理船
2)船用双螺旋浆充氧机
3)高效净化污水处理船
4)脱氮过滤器及其脱氮材料加工方法
5)拖动式填料浮动床
6)用双螺旋桨充氧机的污水净化船底舱加药装置
7)纯氧-射流-複合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8)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进气装置
2、增氧技术系列:
1)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出水机构
2)污水治理风能表层曝气装置
3)污水治理组合式风能曝气装置
4)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
5)风能曝气泵装置
6)污水处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的进气机构
7)风能污水净化治理曝气机
8)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装置
9)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方法
10)污水治理系统的健身曝气泵
11)高效曝气装置
12)风能组合式污水净化治理曝气装置
13)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曝气器
14)风能污水净化治理曝气空压装置
15)波浪充氧曝气装置
16)推力式波浪消浪增氧装置
17)污水治理高效混流增氧的混流装置
18)浮动式波浪消浪增氧装置
3、水生生物浮床装置系列:
1) 浮床式污水净化装置
2)利用风能和生物浮床式污水治理的综合方法
3)浮动式水下植物照明装置
4)带风能曝气和生物治理的浮床式污水净化装置
5)带照明的浮床式污水净化装置
4、自来水取水口保护系列:
1)净化自来水取水口水质装置的曝气机构
2)净化自来水取水口水质的接触氧化过滤槽装置
3)净化自来水取水口水质的围栏装置
4)净化自来水取水口水质的装置
5)净化自来水取水口水质的方法
5、基底修复系列:
1) 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的修复工艺
2) 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材料
3) 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的製作工艺
6、地下管道式处理系列:
1)城市地下管道式污水处理方法
2)城市地下管道式污水处理装置
3)城市地下管道式污水处理定位畅通闸门
4)城市地下管道式污水处理单元
5)城市地下管道式污水处理填料装置
7、生物微环境控制技术系统系列:
①自转式植物组合培养装置
②组合式植物人工培养装置
③植物组培快繁组合系统
④植物人工培养组合方法
⑤组合式植物人工培养装置
⑥植物自动化恆温微繁殖装置
⑦植物自动化养植装置
⑧植物培养水循环冷却降温装置
新闻报导
近日,浙江清华三角研究院研究员、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章永泰率考察团来我县考察,黑河市政协副主席张强富,县委书记张崇义,县委副书记、县长代树奇,县委常委、副县长杜海滨接见考察团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座谈。
活动
11月17日上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章永泰教授等一行来我办进行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交流。市排管办副主任钱静、柳勇,办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