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属籺的一种,古称“糉”,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端午食粽
  • 性质:传统节日习俗
  • 发源时间:春秋之前
  • 相关节日:端午节

历史渊源

典故

粽,古作“糉”,也称“角黍”、“筒粽”等,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古人以柊叶、箬叶或菰芦叶包裹稻米(或黍)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糉(粽)。《山海经.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粽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
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硷,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硷水粽。

演变

“粽”字本作“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晋代时,粽籺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端午食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叶。”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各地特色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粽子的种类,从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两大类;从粽子馅上分,鹹粽有肉粽、鹹肉蛋黄粽、香菇粽、鲍鱼粽、莲子粽等,甜粽有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地区的人爱吃硷水粽、白粽。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而在南方,粽子口味丰富,鲜肉、豆沙、蛋黄、排骨、蜜枣、莲蓉等,都能在粽子里变成可口的美味。形状多体现地域特色。
苏州粽子: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製作精细等特色。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鹹蛋黄做成的蛋黄粽。
海南粽子:海南粽子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
闽南粽子:烧肉粽、硷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滷肉汤、白糖等,吃时蘸多样作料,香甜嫩滑。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素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的四角粽。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採用果脯为馅。

相关禁忌

  • 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黐牙和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食粽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 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 不宜食用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粽子
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柜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 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端午食粽
  •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 四类人群慎食
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製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端午食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