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笠式壶

笠式壶

笠式壶,紫砂壶,此壶造型似夏署所用之箬笠,形状简朴,色泽古雅,令人喜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笠式壶
  • 类别:紫砂壶
  • 年代:清代
  • 文物现状:唐云藏

基本信息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简介】:
笠式壶
高7.8厘米 口径3.2厘米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详细信息

壶身铭文颇令人玩味。“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意思是:斗笠能遮荫,得荫去署,茶水能解渴,这对于人的需要来说是一回事呢?还是两回事呢?我佛既然无说,就要靠自己去思索,去联想,由有限到无限。
铭文不长,却颇有深意,有使人深思的哲理,所以,曼生壶特别受文人及艺术家所喜爱。这把台笠壶原为着名画家亚明的藏品,后被海上画家唐云见到,便念念不忘。回到上海寝食不安,于是又赶到南京住在亚明的沙砚居中,反覆观看,如此往返几次,不忍释手。亚明见唐云已老,生怕出事,便慨然相赠,此壶就成了唐云“八壶精舍”的珍藏之物。
杨彭年,字二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製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陈曼生(1768-1830),字子恭,号曼寿、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浙江钱唐,道光十年卒。
陈曼生集书画、金石、绘画于一身,又精通文辞。结识了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他以文人的审美标準,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入了紫砂壶艺,设计出一大批另闢蹊径的壶型:或肖状造化、或师承万物。造型简洁,古朴风雅,力扫繁琐和落俗,使紫砂艺术柳暗花明,出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这种设计、製造、刻款、镌铭多人合作,与圈内作者独立研製生产出来的紫砂壶,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曼生壶”。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男,汉族,浙江杭州人,1910年8月生。自幼酷爱书画,十七岁前主要临摹古代名画。早年就读于杭州惠兰中学,十九岁时任杭州冯氏女子中学国画教师。1938年至1942年先后在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画。后弃职,专事绘画。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及与其他画家举办联合画展。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展览部部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笠式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