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Z92型军用手枪
QSZ92式半自动手枪系统(一般简称为92式手枪)共有两种不同口径的型号,研製这两种口径的手枪系统是由军方使用部门提出的,从1987年开始论证,1994年正式立项,交给工业部门研製。1998年完成了9mm手枪及其枪弹的设计定型,2000年5.8mm手枪及其枪弹完成设计定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QSZ92型军用手枪
- 正式立项:1994年
- 设计定型:2000年
- 简称: 92式手枪
总体介绍
研製新型手枪系统是为了替代现装备的仿苏产品54式7.62mm手枪而研製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广泛採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并加以创新。为此,军方论证部门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作战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各级司令部机关和军事院校,以及深入到工业部门有关手枪及枪弹生产厂,召开座谈会,徵求对研製新手枪的意见。通过调研,明确了研製新手枪的指导思想: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弹头杀伤效果和穿甲性能,减轻武器系统质量,提高武器可维修性;外形美观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大量生产。
在手枪口径的选定论证时,对于应採用何种口径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坚持与国外手枪口径统一,主张採用9×19mm Para口径,这种意见占被徵求意见人数的17%,其理由是:国外军用手枪大多数採用9mm口径,9×19mm弹採用铅芯弹头,对人员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停止作用好,但穿甲性能差。为了满足我军对手枪弹穿甲性能的要求,可以採用钢芯弹头,外形尺寸和内弹道与Para手枪弹相同,新手枪既可以使用新研製的钢心弹,又可以使用Para铅芯手枪弹,有利于作战使用和外贸出口。
另一种意见坚持採用小口径手枪,占被徵求意见人数的63%。其理由是:採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头提高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大长径比的钢心弹进入人体后易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航和翻滚,产生较大空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心还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另外,由乾小口径枪弹质量小,体积小,因而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高作战效能。
经过论证研究,两种口径方案各有其充分理由,难以取捨。因此,论证部门提出9mm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mm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枪系列,同时进行研製。
事实上,这两种口径手枪的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近,都是根据军用自卫战斗手枪使用要求提出的。在研製5.8mm手枪时,起初研製人员按照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全枪长190mm。在设计方案评审时,专家和军队使用者感到作为装备团以上军官的自卫手枪,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1995年3月在枪弹厂做试验,将弹道枪枪管由110mm减小到90mm,弹的精度和威力与110mm长的枪管基本相当。于是开始进行短枪管方案设计,全枪长为170mm。至1996年2月,短枪管方案做厂2轮设计、试製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射击时震手,枪口火焰和噪声大。1996年3月又回到原定战术技术指标进行长枪管方案设计,直到完成设计定型。
92式手枪系列的论证、研製工作同时进行。由于9mm手枪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9mm Para弹,在新弹未研製出之前直接用Para弹进行试验,因此9mm手枪研製进度较快。研製组从十几种方案中初选5种方案提供专家评审。
两种口径的手枪系统刚开始研製时,研究人员曾提出构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製进度,两种口径手枪採用同一种结构方案。但当时这种设计思想未被普遍接受,于是在科研人员中徵集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进行最佳化设计。5.8mm手枪也有5种设计方案:枪管迴转闭锁、枪管随动闭锁、两种枪管起落式闭锁、中间块闭锁。通过对5种设计方案的加工试製、试验,经专家评审,决定採用枪管固定的自由枪机惯性闭锁方式。击锤迴转式击发机构,双排双进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形塑胶护板,复进簧置于枪管下方。
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5.8mm手枪进行了两轮短枪管设计方案试製、试验,但未取得理想结果。1996年3月,设计组根据“保持原指标”不变的要求,重新设计方案样枪,解决了抽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射击时震手现象比较严重。由于9mm手枪通过大量试验,结构比较成熟,尤其是採用弹性发射机支架和发射机构,射击时吸收套筒后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适,手感好。最终决定:5.8mm手枪採用9mm手枪技术成果,两种口径手枪主要零部件通用,5.8mm手枪新方案採用枪管迴转半自由枪机原理。通过试验,射击震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使用部门反映,5.8mm手枪射击时后坐力很小,比9mm手枪更加舒适,精度更好。
92式手枪系列的两种手枪从外形上看非常相似,区别之处只是9mm手枪握把上有五角星,而5.8mm手枪没有;9mm手枪扳机护圈前有防滑凹陷,5.8mm手枪扳机护圈外形圆滑过渡。内部结构也基本相同,均由套筒、底把、发射机构、弹匣和枪管、枪管套、连线座、复进簧、复进簧导桿与挂机柄构成;零件数都相同,均为41种43件,其中发射机构通用零件16种18件,形状尺寸完全一样。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枪管、底把、连线座和弹匣。此外自动方式也不相同,9mm手枪为枪管短后坐式,与大多数9mm Para口径的自动手枪一样;5.8mm手枪为半自由枪机式。因此5.8mm手枪的一些部件看起来比9mm手枪简单,例如而9mm手枪的枪管上有闭锁凸笋和导引凸笋,而5.8mm手枪的枪管上则只有导引凸笋。
不过儘管自动方式不同,零部件不完全通用,但两种手枪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以下是两种手枪的基本参数:

9×19mm型 | 5.8×21mm型 | |
全枪长 | 190 mm | 188 mm |
全枪宽 | 35 mm | 35 mm |
全枪高 | 135 mm | 131 mm |
全枪重(含空弹匣) | 0.76 kg | 0.76 kg |
枪管长 | 111 mm | 115 mm |
有效射程 | 50 m | 50 m |
初速 | 360±10 m/s | 480±10 m/s |
弹匣容量 | 15 rds | 20 rds |
92式手枪採用部件、组件化设计,将零散的零件组合成部件或组件,不仅方便了平时的维护保养,而且又可避免较小零件的丢失。例如,将击锤、击锤簧、击锤簧顶销、击锤簧座、击发槓桿和套管结合成了击锤部件;发射机组件是由击锤部件、拉桿部件、阻铁部件、保险、单发槓桿和销轴结合而成,等等。採用了一件多用、一件多能的设计方法。例如,复进簧兼作挂机扳把的复位簧,击锤簧座又是保险的定位销等等,这样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方便了使用。
发射机座由优质薄钢板冲压而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套筒后坐到位时的撞击。它不仅结合了发射机构的全部零部件,而且在上部还设有抛壳挺和导轨。前导轨较长,装有连线座,后导轨较短,前后导轨共同导引套筒运动。为了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技术人员在发射机座上设定了容沙槽、排沙槽。击发方式为单/双动,因此在解脱待击状态下,只要膛内有弹也可立即射击。
保险机构包括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击针保险轴锁定击针,只要不扣动扳机,不论哪种意外事件发生,都不能使击针向前运动。不到位保险可保证每发枪弹的发射都必须在套筒复进到位闭锁后进行,否则即使扣动扳机也不能发射。手动保险机柄装在发射机座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可单手操作。保险机柄置于保险位置时,可同时锁住击锤和套筒,这时击锤压不动,扳机也扣不动。保险机柄还兼有待击解脱功能,可使全枪从待击状态直接转换到保险状态,转换中击锤在其簧力作用下复位,但绝对打不到击针,保证使用安全。
92式手枪的生产中採用了新材料新工艺,例如採用热塑性好、强度高的工程塑胶整体握把结构代替传统的金属枪底把,加工工艺简单,注塑一次成型,一致性、经济性好;发射机座採用冲压工艺,效率高;採用化学複合成膜技术进行表面处理,提高防腐蚀能力。
整体式底把是全枪的基座,安装了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弹匣扣和弹匣扣簧。设定在底把尾部的定位面和在护圈上方安装的挂机柄能将发射机组件稳固地定置在枪底把内。握持舒适、手感好,符合中国人的人体工程,解决了严冬季节使用时冻手的问题。弹匣扣可根据需要调换安装方向,为左手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92式手枪採用片状準星和缺口式照门,在照门和準星上均涂有萤光点,便于夜间瞄準射击。从公布的图片中可以发现,準星位置曾发生过变化,在设计定型时的準星位置在枪口帽上,而现在生产的型号则改在套筒前端。此外在底把前端两侧设有沟槽,可安装雷射指示器,提高快速射击的能力。
手枪类型
9×19mm型

92式9mm手枪系统从1992年开始论证,1994年正式批准立项开始研製,1998年设计定型,1999年12月20日,92式9mm手枪及其弹药作为驻澳门部队装备正式公诸如众。
92式9mm手枪使用DAP92式9mm普通弹,与9mm Para手枪弹通用,发射方式为半自动。採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管迴转式闭锁机构,迴转式击锤击发。枪弹击发后,枪管在弹底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枪机一起后坐,联接座螺旋面迫使枪管迴转实现开锁;枪机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后坐到位。枪机后坐到位后,由于复进簧力的作用,枪机复进推弹人膛。同时,枪管在联接座螺旋面的作用下迴转,完成闭锁。
击发机构为拉桿分离式,可单动或双动射击。推弹入膛后,拉壳钩钩齿进入枪弹底槽中,枪弹底缘则顶开装于拉壳中间的指示桿,指示桿突出拉壳钩外表面0.5mm,这样就能方便地知道弹膛中是否有弹,达到有弹指示的目的。当弹匣内最后1发枪弹射完后,弹匣内托弹板在托弹簧力的作用下上升,并将空仓挂机上抬,当枪机从后端复进到空仓挂机位置时,被空仓挂机挂住,完成空仓挂机动作。
除有手动保险外,还有击针保险和跌落保险。容弹具为双排双进15发弹匣,每支枪配备两个弹匣。全枪寿命大于3000发,全枪故障率低于0.2%,高、低温分别达到+50℃和—45℃,在测试中通过了各种环境模拟试验,包括扬尘和扬尘后淋雨、浸河水(含泥砂)等试验。
由于军方对新手枪系统要求有较好的侵彻能力,因此为92式手枪研製的DAP92式9mm手枪弹同北约制式9mm Para手枪弹的外形尺寸及某些参数基本相同,但弹头结构却採用铅钢複合式弹芯。DAP92式9mm手枪弹可与9mm Para弹通用,但对轻型防护目标的穿透能力则大得多,这样既符合了军方的要求,又使92式手枪易于外贸。
DAP92式9mm手枪弹全弹长30mm,全弹重12.3g,弹头重8g,採用制式的无鏽蚀底火,发射药採用单基火药,枪弹速度(V5)为360±10m/s。在25m的距离上,射弹20发。R50≤25mm,R100≤65mm。在50m距离上,穿透1.3mm厚的232头盔钢板后,仍能击穿50mm厚松木板,而用其他制式手枪弹和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作对比试验,均不能击穿钢板,只在钢板上留下一微凹的痕迹。
在保证侵彻力强的同时,技术人员也设法赋予DAP92式9mm手枪弹较好的停止作用。在创伤弹道试验中,射击30cm?肥皂块,所产生的弹道空腔大于9mm Para手枪弹。这是由于弹头採用複合弹芯结构,当击中着有防护的目标后,弹头
A套筒;B枪管;C枪口帽;D复进簧及导桿;E连线座;F击发机构及底把;G弹匣;H挂机柄
5.8×21mm型

我国研製小口径军用战斗手枪是从1994年开始,经过7年的技术方案论证和工程研製,现已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寒区、热区、盐雾区试验,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92式5.8mm手枪的研製目的是为军队指挥员及特种部队等战斗人员提供的自卫或军用战斗手枪,主要用于杀伤50m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手枪弹在50m内法向击穿232头盔钢板后,还能击穿50mm厚松木板。杀伤效果优于9mm Para弹,弹头侵入人体形成的空腔效应是Para弹的2.5倍。
92式5.8mm手枪为惯性闭锁的半自由枪机式,它採用了枪管绕其轴线迴转的减速机构。其基本动作是:击发后,因弹壳底压迫使套筒后坐,而套筒后坐一段距离后,设定在套筒内表面顶部的螺旋槽与其所容纳的枪管上的凸笋接触,通过两者上的螺旋面作用,迫使枪管在45°範围内绕其轴线作原地迴转,达到消耗套筒后坐能量、减缓其后坐运动速度的目的。它与传统的枪管迴转式机构不同,传统的枪管迴转,目的在于闭锁,使枪管与套筒形成一个刚性连线,特点是枪管在后坐运动中迴转。5.8mm手枪是惯性闭锁,套筒不与枪管发生刚性连线,枪管只有一个绕其轴线迴转的自由度,不作纵向运动,枪管迴转的目的是通过附加给套筒一个转换质量来使套筒减速。
手枪在套筒带动枪管迴转之前,设有一个自由行程,以控制枪管迴转时机,保持弹头飞出枪口之前枪管不迴转即原地不动的状态,保证了弹头飞行的稳定性。也就是说,5.8mm手枪在发射的内弹道时期,纯粹是自由枪机式。而且该枪採用了新设计。利用手枪的固有零件——枪管来实现减速,而放弃了通过增加机件来实现延迟开锁的传统做法,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全枪零件数。
92式5.8mm手枪採用了20发大容弹量弹匣双排双路供弹技术,提高了火力持续性。为了提高供弹具的可靠性,前飞弹筋上方局部加深,托弹簧在托弹板后端的作用位置下移,保证枪弹不低头、不低尾,供弹可靠;为使弹匣在特殊环境下不集聚泥沙污垢,以利提高可靠性和减轻弹匣质量,在保证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弹匣两侧开设了儘可能长的通槽,弹匣盖上钻有圆孔。
手枪弹
DAP92式5.8mm手枪弹于1987年开始论证,1994年型号研製,2001年批准设计定型,论证、研製时间长达14年。
一般认为手枪弹是口径越大停止作用越好,这个观念早已深人人心,并被实践所证实。经过论证研究,技术人员通过增大小口径手枪弹弹头的长径比,并採用複合弹芯,利用重心偏移原理,可使弹头进入软目标后,迅速失稳并翻滚,增大阻力面,快速释放能量,提高杀伤力。
在设计时,吸收了国内外枪弹的技术,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内、外弹道设计,合理选择最佳参数;弹头结构设计中,根据飞行动力学选择最佳弹形,减小阻力,提高存速能力;根据侵彻要求,设计钢芯、铅柱组合结构,进行最佳化设计;弹壳设计中考虑装药、强度、退壳、全弹美观等诸多因素以及与轻沖、微沖弹药的通用性。通过大量的系统试验,确定了枪弹的合理外形和结构。
5.8mm手枪弹全弹长33.5mm,全弹重6g,不及9mm手枪弹的弹头重。比51式7.62mm手枪弹轻44%,比64式7.62mm手枪弹轻22%,比9mm手枪弹轻50%。採用瓶形、无凸缘、覆铜钢弹壳,底缘直径为8mm。由于弹径小,92式手枪的弹匣容弹量达到20发。发射药採用双基火药,底火採用制式无鏽蚀底火。弹头初速(V5)为480m/s±10m/s,最大膛压220MPa。在25m的距离上,射弹20发,R50≤22mm,R100≤55mm,是现今国内精度最好的手枪弹。
弹头为尖头、弧形及钢芯铅柱複合结构。在50m的距离上,穿透1.3mm厚的232头盔钢板后,仍能穿透50mm厚松木板。5.8mm手枪弹在肥皂中所产生的弹道空腔是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2.5倍;生物杀伤试验,用灰色理论计算,5.8mm手枪弹的综合效度比是0.925,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是0.452,51式7.62mm手枪弹是0.379。5.8mm手枪弹综合效度比分别高出两弹1倍和1.4倍。
5.8mm手枪弹虽然威力较大,但弹头长径比大,进入软目标后阻力大,能量释放快,通过目标后,余能很小,无过分穿透危险。在侵彻肥皂试验中,弹头进入目标后约110mm处开始翻滚,产生最大空腔,以后随能量释放,空腔渐渐减小。
此外,5.8mm手枪弹还具有后坐力小、射击舒适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研製了QCW05冲锋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QSZ92型军用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