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SolidWorks 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SolidWorks 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SolidWorks 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SolidWorks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是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飞思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成。

基本介绍

  • 书名:SolidWorks 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 作者:黄成
  • ISBN:978-7-121-12089-3
  • 定价:89.00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飞思公司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 字数:1196.8千字

内容简介

SolidWorks 2010版本在设计创新、易学易用性和提高整体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显着的加强,包括增强了大装配处理能力、複杂曲面设计能力,以及专门为中国市场的需要而进一步增强的国标(GB)内容等。
本书从软体的基本套用及行业知识入手,以SolidWorks 2010软体的模组和外挂程式程式的套用为主线,以实例为引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软体的新特性和软体操作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SolidWorks软体的设计技巧。
对于SolidWorks软体的基础套用,本书内容讲解得非常详细。通过实例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使本书内容既有操作上的针对性,也有方法上的普遍性。本书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贴近工程,把众多专业和软体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每章的具体内容中。本书的体例结构生动而不涩滞,内容编排张弛有度,实例叙述实用而不浮泛,能够开拓读者思路,提高读者阅读兴趣,使其掌握方法,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理解和练习,能使读者真正具备SolidWorks设计者的水平和素质。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机械、模具设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对製造行业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自学教程。

编辑推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翔宇工作室的大力帮助,在此诚表谢意。翔宇工作室是专门从事CAD/CAM/CAE技术的研究、开发、谘询及产品设计与製造服务的机构,并提供专业的SolidWorks、Pro/ENGINEER、UG、CATIA及AutoCAD等软体的培训及技术谘询。
本书由黄成、曹立文和龙奎编着,参与编写的还有陈刚、张文丽、郭伟、宋一兵、刘顺、余成、张俊华、张忠林、刘国华、王玉甲、姜洪奎、于广滨、张晓杰、赵秋玲、张蔚波、童桂英、範文利、吕志杰等,他们还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素材。
感谢您选择了本书,希望我们的努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您把对本书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

目录

第1篇 基础入门篇
第1章 SolidWorks 2010入门 3
1.1 了解SolidWorks 2010 3
1.1.1 SolidWorks的发展历程 3
1.1.2 SolidWorks的功能概览 4
1.2 安装SolidWorks 2010 7
1.2.1 安装步骤 8
1.2.2 产品激活 10
1.3 SolidWorks 2010用户界面 10
1.3.1 选单栏 11
1.3.2 工具列 11
1.3.3 CommandManager(命令管理器) 12
1.3.4 设计树 12
1.3.5 状态栏 16
1.3.6 前导工具列 16
1.3.7 任务窗格 17
1.4 SolidWorks参考几何体 20
1.4.1 基準面 20
1.4.2 基準轴 23
1.4.3 坐标系 25
1.4.4 点 25
1.5 SolidWorks环境配置 26
1.5.1 系统选项设定 26
1.5.2 管理工具列 27
1.6 SolidWorks帮助 29
1.7 SolidWorks指导教程 30
1.8 动手操练 31
1.9 本章小结 34
1.10 课后习题 34
第2章 熟悉SolidWorks 2010 35
2.1 SolidWorks 2010档案管理 35
2.1.1 新建档案 35
2.1.2 打开档案 36
2.1.3 保存档案 37
2.1.4 退出档案 38
2.2 对象的选择 39
2.2.1 对象的高亮显示 39
2.2.2 对象选择类型 40
2.2.3 对象选择的命令执行方法 44
2.3 模型视图的显示与隐藏 47
2.3.1 缩放视图 47
2.3.2 定向视图 48
2.3.3 模型显示样式 50
2.3.4 显示/隐藏项目 51
2.3.5 剖视图 52
2.4 滑鼠的套用 53
2.4.1 滑鼠键的快捷套用 54
2.4.2 滑鼠笔势 54
2.5 SolidWorks三重轴 56
2.5.1 三重轴 56
2.5.2 参考三重轴 57
2.6 注释和控标 57
2.6.1 注释 58
2.6.2 控标 58
2.7 Instant3D 58
2.7.1 生成和修改特徵 59
2.7.2 Instant3D标尺 62
2.7.3 活动剖切面 63
2.8 录製与执行宏 64
2.8.1 新建宏 64
2.8.2 录製/暂停宏 65
2.8.3 为宏指定快捷键和选单 65
2.8.4 执行宏与编辑宏 66
2.9 FeatureWorks 66
2.9.1 FeatureWorksde的特点 67
2.9.2 关闭和激活FeatureWorks 68
2.9.3 FeatureWorks的识别方法与类型 68
2.9.4 FeatureWorks的操作选项 71
2.9.5 FeatureWorks的选项设定 72
2.10 动手操练 74
2.10.1 滑鼠笔势的套用 74
2.10.2 使用三重轴 76
2.10.3 使用Instant3D生成和修改特徵 78
2.11 本章小结 81
2.12 课后习题 82
第3章 草图绘製 85
3.1 草图概述 85
3.1.1 草图绘製过程 85
3.1.2 草图几何状态 86
3.1.3 草图绘製模式 89
3.1.4 草图中的快捷命令 90
3.1.5 草图绘製原则 90
3.1.6 草图环境配置 91
3.1.7 SolidWorks 2010草图环境 93
3.2 草图基本曲线 93
3.2.1 直线/中心线 93
3.2.2 圆/周边圆 95
3.2.3 圆弧 97
3.2.4 椭圆/部分椭圆 99
3.3 草图高级曲线 101
3.3.1 矩形 101
3.3.2 槽口曲线 104
3.3.3 多边形 106
3.3.4 样条曲线 107
3.3.5 抛物线 112
3.3.6 绘製圆角 113
3.3.7 绘製倒角 115
3.3.8 文字 116
3.4 3D草图绘製 117
3.4.1 3D空间控标 118
3.4.2 3D直线 118
3.4.3 3D点 120
3.4.4 3D样条曲线 121
3.4.5 曲面上的样条曲线 121
3.4.6 3D草图基準平面 122
3.5 动手操练 124
3.5.1 绘製角铁草图 124
3.5.2 绘製扳手草图 127
3.5.3 绘製曲柄草图 133
3.6 本章小结 136
3.7 课后习题 136
第4章 草图编辑 139
4.1 草图实体工具 139
4.1.1 剪裁实体 139
4.1.2 延伸实体 141
4.1.3 等距实体 141
4.1.4 镜像实体 142
4.1.5 移动、複製、旋转、缩放比例或伸展实体 143
4.1.6 阵列实体 147
4.2 草图捕捉工具 149
4.2.1 草图捕捉 150
4.2.2 快速捕捉 151
4.3 草图几何约束 151
4.3.1 几何约束类型 152
4.3.2 添加几何关係 152
4.3.3 显示/删除几何关係 154
4.4 草图尺寸约束 156
4.4.1 草图尺寸设定 156
4.4.2 尺寸约束类型 163
4.4.3 尺寸修改 164
4.5 完全定义草图 166
4.6 转折线 168
4.7 修改草图和修复草图 169
4.7.1 修改草图 169
4.7.2 修复草图 170
4.8 动手操练 171
4.8.1 编辑法兰草图 171
4.8.2 绘製手柄支架草图 174
4.8.3 绘製转轮架草图 178
4.9 本章小结 181
4.10 课后习题 181
第2篇 特徵建模篇
第5章 实体特徵建模 185
5.1 加材料特徵工具 185
5.1.1 拉伸凸台/基体 186
5.1.2 旋转凸台/基体 188
5.1.3 扫描 189
5.1.4 放样凸台/基体 191
5.1.5 边界凸台/基体 192
5.2 减材料特徵工具 194
5.2.1 拉伸切除 194
5.2.2 异形孔嚮导 196
5.2.3 旋转切除 197
5.2.4 扫描切除 198
5.2.5 放样切除 199
5.2.6 边界切除 201
5.3 动手操练 203
5.3.1 创建轴承底座 203
5.3.2 创建阶梯轴 208
5.4 本章小结 213
5.5 课后习题 213
第6章 实体特徵辅助建模 215
6.1 编辑实体特徵 215
6.1.1 圆角 215
6.1.2 倒角 216
6.1.3 阵列工具 218
6.1.4 筋 222
6.1.5 拔模 223
6.1.6 抽壳 225
6.1.7 圆顶 227
6.1.8 镜像 228
6.1.9 分割 230
6.1.10 删除实体 231
6.2 特徵操作工具 233
6.2.1 Instant3D简述 233
6.2.2 移动和複製实体 234
6.3 形变特徵 237
6.3.1 自由形 238
6.3.2 变形 240
6.3.3 压凹 242
6.3.4 弯曲 244
6.3.5 包覆 246
6.4 扣合特徵 247
6.4.1 装配凸台 248
6.4.2 弹簧扣 248
6.4.3 弹簧扣凹槽 249
6.4.4 通风口 250
6.4.5 唇缘/凹槽 251
6.5 动手操练 253
6.6 本章小结 259
6.7 课后习题 259
第7章 曲线、曲面特徵建模 261
7.1 曲线设计工具 261
7.1.1 分割线 261
7.1.2 投影曲线 264
7.1.3 组合曲线 266
7.1.4 通过XYZ点的曲线 267
7.1.5 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268
7.1.6 螺旋线/涡状线 269
7.2 基本曲面设计工具 272
7.2.1 拉伸曲面 272
7.2.2 旋转曲面 274
7.2.3 扫描曲面 275
7.2.4 放样曲面 278
7.2.5 边界曲面 279
7.2.6 平面区域 281
7.3 高级曲面设计工具 283
7.3.1 圆角曲面 283
7.3.2 等距曲面 283
7.3.3 延展曲面 284
7.3.4 填充曲面 285
7.3.5 中面 286
7.4 编辑曲面工具 287
7.4.1 延伸曲面 287
7.4.2 剪裁曲面 288
7.4.3 解除剪裁曲面 289
7.4.4 缝合曲面 290
7.4.5 移动/複製曲面 291
7.4.6 删除面 292
7.4.7 替换面 292
7.5 动手操练 293
7.6 本章小结 301
7.7 课后习题 302
第8章 装配体建模 305
8.1 装配概述 305
8.1.1 计算机辅助装配 305
8.1.2 了解SolidWorks装配术语 306
8.1.3 装配环境的进入 307
8.2 开始装配体 308
8.2.1 插入零部件功能 310
8.2.2 配合 312
8.3 控制装配体 317
8.3.1 零部件的阵列 317
8.3.2 零部件的镜像 319
8.3.3 移动或旋转零部件 321
8.4 布局草图 323
8.4.1 布局草图的功能 323
8.4.2 布局草图的建立 323
8.4.3 基于布局草图的装配体设计 324
8.5 装配体检测 325
8.5.1 间隙验证 325
8.5.2 干涉检查 327
8.5.3 孔对齐 327
8.6 控制装配体的显示 328
8.6.1 显示或隐藏零部件 328
8.6.2 孤立 330
8.7 其他装配体技术 331
8.7.1 智慧型扣件 331
8.7.2 智慧型零部件 333
8.7.3 装配体直观 334
8.8 大型装配体的简化 335
8.8.1 零部件显示状态的切换 335
8.8.2 零部件压缩状态的切换 335
8.8.3 SpeedPak 336
8.9 爆炸视图 337
8.9.1 生成或编辑爆炸视图 337
8.9.2 添加爆炸直线 339
8.10 动手操练 340
8.10.1 自上而下装配设计 340
8.10.2 自下而上装配设计 349
8.11 本章小结 357
8.12 课后习题 357
第9章 工程图设计 359
9.1 工程图概述 359
9.1.1 设定工程图选项 360
9.1.2 建立工程图档案 361
9.2 标準工程视图 363
9.2.1 标準三视图 363
9.2.2 模型视图 364
9.2.3 相对视图 365
9.2.4 预定义的视图 365
9.3 派生的工程视图 366
9.3.1 投影视图 366
9.3.2 辅助视图 367
9.3.3 局部视图 368
9.3.4 剪裁视图 369
9.3.5 断开的剖视图 370
9.3.6 断裂视图 370
9.3.7 剖面视图 371
9.3.8 旋转剖视图 372
9.4 工程图示注 373
9.4.1 尺寸标注 373
9.4.2 注解的标注 377
9.4.3 材料明细表 380
9.5 工程图的操纵与显示 380
9.5.1 操纵视图 380
9.5.2 工程视图的隐藏和显示 383
9.6 列印工程图 383
9.6.1 为单独的工程图纸指定设定 384
9.6.2 列印整个工程图图纸 384
9.7 动手操练 384
9.8 本章小结 393
9.9 课后习题 394
第3篇 实用功能篇
第10章 产品测量与分析 399
10.1 模型测量 399
10.1.1 设定单位/精度 400
10.1.2圆弧/圆测量 401
10.1.3 显示XYZ测量 402
10.1.4 面积与长度测量 402
10.1.5 零件原点测量 403
10.1.6 投影测量 403
10.2 质量属性与剖面属性 404
10.2.1 质量属性 404
10.2.2 剖面属性 406
10.3 感测器 407
10.3.1 生成感测器 407
10.3.2 感测器通知 409
10.3.3 编辑、压缩或删除感测器 410
10.4 实体分析与检查 410
10.4.1 特徵统计 410
10.4.2 检查实体 411
10.4.3 输入诊断 412
10.4.4 几何体分析 414
10.4.5 拔模分析 415
10.4.6 厚度分析 416
10.5 面分析与检查 418
10.5.1 误差分析 418
10.5.2 斑马条纹 420
10.5.3 曲率分析 421
10.5.4 底切分析 421
10.5.5 分型线分析 423
10.6 动手操练 423
10.6.1 模型的测量 423
10.6.2 模型检查与诊断 428
10.6.3 产品模具分析与修改 432
10.7 本章小结 436
10.8 课后习题 436
第11章 渲染设计 439
11.1 渲染概述 439
11.1.1 认识渲染 439
11.1.2 SolidWorks PhotoWorks简介 440
11.1.3 启动PhotoWorks外挂程式 441
11.1.4 PhotoWorks 选单及工具条 441
11.2 基本渲染 442
11.2.1 渲染的基本步骤 442
11.2.2 使用渲染嚮导 442
11.2.3 外观 444
11.2.4 布景 449
11.3 光源与相机 452
11.3.1 光源类型 452
11.3.2 相机 455
11.4 贴图 460
11.4.1 从任务窗格添加贴图 460
11.4.2 从PhotoWorks添加贴图 460
11.5 渲染 463
11.5.1 完全渲染 464
11.5.2 渲染到档案 464
11.5.3 渲染区域 465
11.5.4 渲染最后区域 466
11.5.5 渲染选择 466
11.6 动手操练 466
11.6.1 渲染电灯泡 467
11.6.2 渲染篮球 474
11.6.3 渲染烧水壶 481
11.7 本章小结 485
11.8 课后习题 485
第12章 钣金设计 489
12.1 钣金设计概述 489
12.1.1 钣金分类 489
12.1.2 钣金加工工艺流程 490
12.1.3 钣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490
12.2 SolidWorks 2010 钣金设计工具 491
12.3 钣金法兰设计 492
12.3.1 基体法兰/薄片 492
12.3.2 边线法兰 497
12.3.3 斜接法兰 499
12.4 折弯钣金体 501
12.4.1 绘製的折弯 501
12.4.2 褶边 503
12.4.3 转折 505
12.4.4 展开 508
12.4.5 摺叠 508
12.4.6 放样折弯 509
12.5 钣金成形工具 511
12.5.1 使用成形工具 511
12.5.2 编辑成形工具 512
12.5.3 创建新成形工具 513
12.6 编辑钣金特徵 516
12.6.1 切除-拉伸 516
12.6.2 边角-剪下 517
12.6.3 闭合角 519
12.6.4 断开边角 520
12.6.5 将实体零件转换成钣金件 521
12.6.6 钣金设计中的镜像特徵 522
12.7 动手操练 523
12.7.1 五边形盒设计 523
12.7.2 异形漏斗设计 525
12.7.3 MPO配线模组设计 527
12.7.4 ODF单元箱主体设计 530
12.8 本章小结 534
12.9 课后习题 535
第13章 焊件设计 537
13.1 焊件设计概述 537
13.2 焊件特徵工具与命令 538
13.2.1 “焊件”工具列 538
13.2.2 “焊件”工具条 538
13.2.3 “焊件”选单 538
13.3 焊件特徵工具的套用 538
13.3.1 焊件 539
13.3.2 结构构件 539
13.3.3 生成自定义结构构件轮廓 541
13.3.4 剪裁/延伸 542
13.3.5 顶端盖 543
13.3.6 角撑板 545
13.3.7 圆角焊缝 547
13.4 焊件切割清单 549
13.4.1 更新切割清单 549
13.4.2 排除特徵至清单外 549
13.4.3 将焊件切割清单插入工程图 550
13.4.4 配置焊件切割清单 551
13.4.5 自定义焊件切割清单属性 551
13.4.6 焊件工程图 551
13.4.7 生成子焊件 552
13.5 装配体中添加焊缝 553
13.5.1 焊接类型 553
13.5.2 焊缝的顶面高度和半径 553
13.5.3 焊缝结合面 554
13.5.4 创建焊缝 554
13.6 动手操练 556
13.6.1 小方凳设计 556
13.6.2 鞋架设计 559
13.6.3 铁门设计 561
13.7 本章小结 565
13.8 课后习题 565
第14章 模具设计 567
14.1 模具设计基础 567
14.1.1 模具种类与结构 568
14.1.2 基于数位化的模具设计与製造流程 570
14.1.3 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571
14.2 IMOLD V10模具设计外挂程式 572
14.2.1 IMOLD特徵 572
14.2.2 IMOLD设计流程 574
14.2.3 IMOLD工具条 574
14.2.4 IMOLD相关术语 575
14.3 模具设计前期準备过程 576
14.3.1 输入模型 576
14.3.2 数据準备 577
14.3.3 拔模分析 578
14.4 项目管理 580
14.4.1 新项目 581
14.4.2 项目存储 582
14.4.3 打开项目 583
14.4.4 关闭项目 583
14.4.5 编辑项目 583
14.4.6 複製项目 583
14.5 型芯/型腔设计 584
14.5.1 分型线设计 584
14.5.2 分型面设计 586
14.5.3 侧型芯分型面设计 587
14.5.4 面工具 588
14.5.5 创建型腔/型芯镶块 592
14.5.6 複製曲面 593
14.6 模腔布局 594
14.6.1 模腔布局类型与方向 595
14.6.2 模腔数量 595
14.7 浇注系统设计 596
14.7.1 浇注系统设计概述 596
14.7.2 浇口设计 598
14.7.3 流道设计 600
14.8 模架设计 601
14.9 顶出系统设计 604
14.9.1 顶桿设计 605
14.9.2 滑块设计 606
14.9.3 内抽芯(斜顶)设计 608
14.10 冷却系统设计 609
14.11 动手操练 610
14.11.1 模具设计準备过程 611
14.11.2 型芯与型腔设计 615
14.11.3 浇注系统设计 623
14.11.4 模具模架设计 626
14.11.5 顶出系统设计 628
14.11.6 载入模具标準件 634
14.12 本章小结 635
14.13 课后习题 636
第15章 管道与管筒设计 637
15.1 Routing概述 637
15.1.1 Routing外挂程式的套用 637
15.1.2 档案命名 638
15.1.3 关于管道设计的术语 638
15.2 线路点与连线点 640
15.2.1 线路点 640
15.2.2 连线点 640
15.3 管道与管筒设计的相关设定 643
15.3.1 管道步路选项设定 643
15.3.2 通过拖/放来开始 644
15.3.3 绘製3D草图(手动步路) 645
15.3.4 自动步路 646
15.3.5 开始步路 647
15.3.6 编辑线路 648
15.3.7 更改线路直径 649
15.3.8 覆盖层 650
15.4 零部件设计 651
15.4.1 设计库零件 651
15.4.2 管道和管筒零件设计 652
15.4.3 弯管零件设计 654
15.4.4 法兰零件 655
15.4.5 变径管零件 656
15.4.6 其他附属档案零件 656
15.5 动手操练 657
15.5.1 管道设计 657
15.5.2 管筒设计 662
15.6 本章小结 665
15.7 课后习题 665
第4篇 综合套用篇
第16章 SolidWorks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套用 669
16.1 轴套类零件设计 669
16.2 盘盖类零件设计 674
16.3 叉架类零件设计 678
16.4 箱体类零件设计 682
16.5 本章小结 688
第17章 SolidWorks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套用 689
17.1 天际飞行器设计 689
17.1.1 造型设计 690
17.1.2 渲染设计 695
17.2 机车头盔设计 698
17.2.1 造型设计 698
17.2.2 渲染设计 706
17.3 本章小结 709
第18章 SolidWorks在装配设计中的套用 711
18.1 合页装配设计 711
18.2 切割机工作部装配设计 717
18.3 本章小结 724
第19章 SolidWorks在钣金零件设计中的套用 参见光碟
19.1 斜坡顶盖设计 参见光碟
19.2 光缆终端盒抽屉设计 参见光碟
19.3 宽频箱左门设计 参见光碟
19.4 防水配线箱箱体设计 参见光碟
19.5 本章小结 参见光碟
第20章 SolidWorks在模具设计中的套用 参见光碟
20.1 风扇叶分模 参见光碟
20.2 手机壳分模 参见光碟
20.3 本章小结 参见光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SolidWorks 2010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