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B-35
YB-35是应于在二战初期美国的急切地需要,而为美国陆军航空队装配一种超级轰炸机,其性能应该满足能够携带10000磅(4536公斤)炸弹从美国本土起飞轰炸德国腹地的重要战略目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YB-35螺旋桨式飞翼机
- 首飞时间:1948年5月15日
- 生产架数:13架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在二战初期,美国急切地需要为美国陆军航空队装配一种超级轰炸机,其性能应该满足能够携带10000磅(4536公斤)炸弹从美国本土起飞轰炸德国腹地的重要战略目标。
YB-35轰炸机

1941年4月11日,美国陆军航空队正式向美国航空工业界发布了高空大型轰炸机的招标书,要求未来的轰炸机至少能携带1吨炸弹时,在25000英尺高度达到航程8000英里(12974公里);巡航速度250英里/小时(402千米/小时),最大达到升限12200米。此外,还规定了飞行时的最大载弹量不得小于10000磅(4536千克)。
机体设计
XB-35原型机的机翼在中央部分宽37.5英尺(11.43米),翼尖端部分宽略超过9英尺(2.74米),翼展达172英尺(52.43米),翼面积4000平方英尺(371.6平方米)。机翼后掠,使整个机身长度略超过53英尺(16.15米),机高超过20英尺(6.096米)。前三点式起落架中,鼻轮直径4英尺8英寸(1.4224米),主轮直径5英尺6英寸(1.676米)。飞机装4台普-惠“大黄蜂”发动机(2台R-4360-17驱动外侧两具螺旋桨,2台R-4360-21负责内侧两具,单台功率3000马力),带双涡轮增压,冷却空气来自机翼前缘狭长的进气口。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具共轴、反向4叶螺旋桨(在测试时曾实验过3叶螺旋桨,但最后证明4叶的效率更高),螺旋桨安装在传动轴末端,向后上翘起,远离机翼后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扭转飞翼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偏航趋势,反向旋转的螺旋桨通过消除扭矩增加了飞行稳定性
YB-35 三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