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京沪干线

京沪干线

京沪干线

“京沪干线”是连线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路,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线,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路的重要基础。

“京沪干线”项目于2013年7月立项,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2017年9月29日正式开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京沪干线
  • 外文名:Jing-Hu (Beijing-Shanghai) Trunk Line 
  • 开通时间:2017年9月29日
  • 总控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节点城市:北京市、济南市、合肥市、上海市

简介

“京沪干线”项目于2013年7月立项,由中国科学院统一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整个项目建设周期42个月。建设期间,“京沪干线”项目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路管控监控等系列工程化实现的关键技术,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
建成后的“京沪干线”,连线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路,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线。
“京沪干线”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千比特/秒(kbps),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京沪干线”总控中心位于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兴建

2013年,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京沪干线”项目,建设连线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路。

进展

我国正在建造中的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已近完工,并有望于2016年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2015年8月,上海到杭州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已经通过审批,该通信干线的速度将10倍于光纤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2016年11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承建的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合肥至上海段日前顺利开通。这条长达712公里的线路是目前全球已开通的最长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路,将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政务等行业提供高安全通信服务。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当日,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意义

“京沪干线”是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传输距离达2000多公里,途经北京至上海多个城市,主要承载重要信息的保密传输。
“京沪干线”的建成标誌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路雏形,为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京沪干线”将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套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网际网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京沪干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