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 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S/akra^ditya )为北印度曷罗社槃社比丘(梵Ra^javam!s/a )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2016年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印度那烂陀寺考古发掘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那烂陀
  • 外文名称:Na^landa^
  • 地理位置:National Highway 82, Nalanda, Bihar 803111, India
  • 占地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 开放时间:09:00-18:00
  • 门票价格:100卢比
  • 着名景点:玄奘堂
  • 所属国家:印度南部
  • 别称:那兰陀寺、阿兰陀寺
  • 全称:那烂陀僧伽蓝

历史沿革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而且是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寺庙介绍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Na^landa^ -sam!gha^ra^ma )。
那烂陀寺所在地巴特那的位置那烂陀寺所在地巴特那的位置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听讲《瑜伽论》、《顺正理》、《显扬》、《对法》、《因明》、《声明》、《集量》等经书,兼学婆罗门学,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
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那烂陀寺都作过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建筑样式,寺院制度和寺僧生活习惯,叙述尤其详细準确。
公元12世纪,那烂陀寺已被战火毁灭,只留下一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

历史起源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建设,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
1957年,中国政府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那烂陀寺附近建造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导耗资10亿美元在遗蹟附近重建那烂陀寺。

最初兴起

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樑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那烂陀寺遗址那烂陀寺遗址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製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製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乾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犹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坚固如初。[4]

昔日辉煌

全寺分八大院,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所载,该寺为七世纪时印度第一大寺,僧徒常达万人,修学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盖本寺初为唯识学派之中心,其后演变为密教之一大中心。大乘有宗着名之论师,如护法、德慧、护月、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智光等人都曾先后在此讲学,或担任本寺住持。此外,远自我国及东南亚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我国之玄奘、义净、荆州道琳、太州玄照、并州道生、洛阳智弘,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又当时由印度来华之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地婆诃罗、善无畏、金刚智、般剌若等诸师亦曾修学于本寺。
那烂陀寺的位置那烂陀寺的位置
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
八世纪时那烂陀寺成为金刚乘的学术中心,也是重要道场。

没落时期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本寺亦顿告衰微,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那烂陀寺遗址那烂陀寺遗址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然据传元朝泰定(1324~1327)初年尚有依止那烂陀寺僧人律贤(梵Vinaya-bhadra )出家之提纳薄陀(即指空)比丘来华,可知本寺于十四世纪时尚存。

遗址发掘

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蹟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僧室,小寺院每边5僧室。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这里出土了多件精美的佛教石雕,有些石雕只有拳头大小,上面雕刻的佛教故事却异常细腻精美。此外还出土了铜像、铜盘和印章等,其中有一枚刻有“室利那烂陀摩诃毗诃罗僧伽之印”。大部分出土文物都展览在那烂陀寺对面的博物馆里。如今那烂陀寺的发掘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平方米。那烂陀寺分为僧院区和教学区。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组成,共有12座。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侷促的僧房,院子内有石桌、水井和厨房,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佛子主要在寺庙里学习佛经。周围散布着许多佛塔,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富气势,这座塔分三层,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
一九一五年,印度考古部门着手对本寺作有系统之发掘工作,从遗蹟中陆续出土许多石制及金属制(青铜)之雕刻品,现保存于印度那烂陀博物馆。(宋高僧传卷一、卷二、卷三唐寂默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慧轮传、卷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卷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开元释教录卷八、卷九。)

主要景点

玄奘堂
那烂陀寺附近有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是中国政府在1957年捐款3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以纪念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
玄奘纪念堂玄奘纪念堂
这也是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的最有力的见证,是2006年的中印友好活动的主会场。

复兴计画

多国捐资重建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导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蹟附近的重建计画。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的大学,并另用5亿美元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中国政府也在2010年12月16日和2011年11月15日分别向那烂陀大学捐赠了100万美元,以支持中印文化交流。
位置偏僻影响力成疑
学界估计,在穷乡僻壤打造世界级学府,将困难重重。学界则质疑,顶尖学生或学者会否受吸引。校长阿马蒂亚·森不讳言,昔日的那烂陀寺花200年才兴盛起来,“相信今次也要用上数十年”。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阿尔特贝赫认为,它可能吸引一些大思想家。还有分析认为,那烂陀的历史意义,加上附近还有佛祖释迦牟尼悟道之地菩提伽耶,相信对学术界有一定吸引力。
800年后重新複课
遭突厥大军在800多年前破坏荒废后,那烂陀寺有望在2014年複课,录取约100名学生修读历史学院与生态及环境学院提供的研究生课程。
新校将在比哈尔邦拉杰吉尔的那烂陀寺遗址12公里外重建。校园将採用太阳能,中央为一大型人工湖,一座巨大圆顶图书馆将坐落湖畔,整体设计符合古代佛学建筑理念。在校舍于2020年建成前,将在临时校舍上课。
师生比例为1:5,为2450名学生提供硕士及博士课程,但不设学士学位。像古时那烂陀寺,它将是一所寄宿大学。
新校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担任校长,并由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执掌谘询委员会,与耶鲁、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合作,盼打造成世界级的学府

交通信息

飞机

最近的机场位于巴特那(115公里),多家航空公司有飞往加尔各答、孟买、德里、兰契(印度东部城市)和勒克瑙的航班。约在每年十月和次年五月间,当地的伽耶机场有航班来往泰国、仰光、帕罗(位于不丹)及科伦坡。此段时间内,国内航班也会在伽耶机场和德里、瓦腊纳西与加尔各答之间运行。

铁路

王舍城(Rajgir)有一座火车终点站,但最近的大车站位于巴特那(110公里)和加耶(78公里)。

公路

王舍城有公路通往那烂陀寺(12公里)、比哈尔谢里夫(25公里)、巴特那(110公里)、加耶(78公里)和帕瓦普里(38公里)。

公车

以上城镇均有定期巴士前往王舍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那烂陀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