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735年中国地图

1735年中国地图

1735年中国地图

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丈夫绍尓在总理府私人宴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并赠送给习近平一幅1735年德国绘製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

据考证,该图应该是18世纪德国着名地理学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员哈斯“接力”製作并保留的地图,内容是康熙初年的汉地15省:地图只绘製了承袭明代的汉地,不含边疆满蒙藏青疆等军辖区和盟旗,因此不能称做中国地图,而只能称中国汉地十五省图。原图基于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首次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中华帝国全志》。据悉,法国地图学家德·安维尔(D·Anville)在1734年作出了这幅地图。而德·安维尔的地图又源自于清朝康熙皇帝的《康熙皇舆全览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1735年中国地图
  • 赠送者:德国
  • 内容:康熙初年的汉地15省
  • 赠送时间:2014年3月28日

特别礼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访问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携罕有露面的“第一先生”绍尓“私人宴请”习近平。按照外交惯例,双方互赠礼物。习近平送给默克尔一套中式瓷器花瓶,而默克尔送给习近平的礼物是一幅18世纪的中国地图。新闻一经披露,网友猜测纷纷:这到底是张什幺样的地图?
默克尔向习近平赠送1735年的中国地图默克尔向习近平赠送1735年的中国地图
用地图作为礼物似乎并不多见。据默克尔称“这是一张中国地图。是1735 年德国绘製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
有一种说法,默克尔赠送的地图,可能是由18世纪德国着名地理学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员哈斯“接力”绘製并保留下来的,内容是康熙初年的汉地十五省。该图的绘製基于法国地图学家德·安维尔在1734年绘製的中国地图册《中华帝国全志》。
另一种说法,默克尔赠送的1736年中国地图所描绘的局部地形和政区划分应该是在1700-1735年康熙-雍正时期的中国主要地区。当时三藩已平、台湾回归、驻藏大臣设立。中国实力逐步壮大、影响力也日益国际化。这也是法国、德国等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纷纷将目光瞄準东方,描绘中国地图的重要背景,更是理解这幅“地图礼物”的重要依据。

地图考证

1735年德国绘製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
从画面上来看,默克尔赠送的地图,并不是这张中国全图,而是只画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一张“局部图”,图上并未标出北部、西部和东北大部地区,甚至台湾和海南的颜色也与中心图色不同。
据藏有该地图的蒋仕伟博士考证,该地图右下角的拉丁文注释表明了它的由来。该图应该是18世纪德国着名地理学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员哈斯“接力”製作并保留的地图,内容是康熙初年的汉地15省:地图只绘製了承袭明代的汉地,不含边疆满蒙藏青疆等军辖区和盟旗,因此不能称做中国地图,而只能称中国汉地十五省图——那时湖南、湖北还是湖广;江苏、安徽还是江南省;陕西、甘肃还是陕西。原图基于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首次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中华帝国全志》。据悉,法国地图学家德·安维尔(D·Anville)在1734年作出了这幅地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局部)康熙《皇舆全览图》(局部)
该地图拉丁文注释, 蒋仕伟博士提供该地图拉丁文注释, 蒋仕伟博士提供
而德·安维尔的地图又源自于清朝康熙皇帝的《康熙皇舆全览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採用梯形投影法绘製,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範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后来,有人把《康熙皇舆全览图》的複印件送给了法兰西国王。安维尔就是根据《康熙皇舆全览图》製作了着名的地图集《中华帝国全志》,这个地图集的权威性一直保持到19世纪的50年代初。
17世纪之前,欧洲人对“中国”仅具模糊认知,反映在地图上就是当时还没有中国的独立形貌。随着16世纪末耶稣会士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桥樑,中国的各个方面才逐渐被欧洲所认识,中国的地理轮廓和地理知识亦属其中一部分,从此中国地图在欧洲製图学领域有了独立形态。
而德·安维尔的中国地图又基于《康熙皇舆全览图》。
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时期起,欧洲绘製的中国地图渐渐增多。但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欧洲人对“中国”仅具模糊认知,反映在地图上,是还没有中国的独立形貌。公元1689年,一张从欧洲传来的缺少中国详情的亚洲地图让康熙帝受到触动。他决定利用西方来华传教士掌握的测绘技术,组织人力绘製一份全国地图。
这个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前期準备,公元1708正式开始。耶稣会的欧洲人、中国学者以及钦天监的喇嘛、理藩院主事等十余人参与其中。该图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余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了少量的天文测量法。地图描绘範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比例尺为1:40万。十年后,全图初步完成,即《康熙皇舆全览图》。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实测全国地图诞生。
16世纪末,一些长期在中国生活的耶稣会士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樑。以《广舆图》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地图作品被带到西方去,从此中国地图在欧洲製图学领域开始有了独立形态。
在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的大约一百年时间里,欧洲地图学中的佛兰德学派正是光辉灿烂之时。
1570年,欧洲出版了名为《世界概观》的世界地图集。此图集经过多次增补,在1584年版中出现了西方世界第一幅单张中国地图(并以中国为图名)。该图由葡萄牙地理学家乔治·德·巴布达绘製。这是欧洲人绘製中国地图的奠基之作。
其后,义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稿本与卫匡国的《新中国地图集》成为传教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成果。
之后,由于海上航路越加发达,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相继来到亚洲。中国全部或中国一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或南部沿海地区)的地图,不断涌现。到18至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最大份额被英国人独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南海海域,珠江口到广州的水道,以及广州城都绘製了许多重要的地图。

专家观点

“《康熙皇舆全览图》绘成后,被藏进了内库,一般百姓无缘目睹,只有省巡抚一级才能看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韩昭庆教授对纸牌屋记者说,“直到上世纪20年代左右,这幅图的铜板才在瀋阳故宫博物馆被发现,重新印刷。”
据韩昭庆教授介绍,参与绘图的法国传教士把这份地图带到了欧洲,于是,中国境内的全图反倒在欧洲通行开来,而非如在中国仅限于皇室高官才能一睹。在当时的欧洲,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地图。商人尤其喜欢这类图。“地图可以被画在茶杯上,墙壁上,或是画在羊皮上挂在屋里,作为装饰,相当常见。”
因为没有看到实物,韩昭庆教授对默克尔赠送的是否为霍曼及其家族成员製作的那份地图不能肯定。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德国的霍曼及其家族曾给韩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製图方面很有地位,”她说,“欧洲的很多图书馆都收有(霍曼及其家族绘製的地图)。就我在美国看到的,霍曼家族的藏图,图书馆都是收藏的,还专门以家族名称(做分类),算做一个单独收藏类型。”
17世纪,法国地图学开始崭露头角,法兰西王室的製图家桑松在欧洲绘製中国地图的标準化过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所画的中国地图,被认为对罗明坚、利玛窦、卜弥格、卫匡国与曾德昭等五位耶稣会士工作的综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振鹤说。
对默克尔送的这张中国地图,周振鹤教授告诉纸牌屋记者,粗看起来依然是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的模式,与《康熙皇舆全览图》扯不上关係。“我过去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最早的德国人画的中国地图是1737年的,还是卫匡国的模式。(默克尔送的)这幅1735年的(地图)我没有提到,倒是新的信息,很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735年中国地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