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台湾知府

台湾知府

台湾知府

《台湾知府》是王新翔先生编着的文学剧作选集。主要摘录了王新翔先生十年间创作、改编的三十余个剧本,这些剧本大部分都被搬上了舞台,并连续三届在“玉茗花”戏剧节上上演、获奖、发表。该剧作选集于2013年8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绍

  • 书名:《台湾知府》
  • 作者:王新翔
  • 类别:文学/剧作选
  • 页数:293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8
  • 开本:850×1168mm1/32

发展

台湾知府系中国封建朝代在郡府一级设定官名之一,其官秩大多朝代为正四品。资格深者加中宪大夫。台湾自古至清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至清中末叶归属福建省管辖)清代台湾府最高行政长官名称为台湾知府。以下是台湾于明郑时期、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民主国(1661年-1895年)三时期的台湾知府列表。该知府名称与管辖範围或许有所变动,但是一般来说,是台湾省的实际地方统治者。 台湾知府于官署组织,上受分巡台湾兵备道(亦称按察史分巡台湾兵备道,简称台湾道)(1684年-1727年称台厦兵备道,简称台厦道)、与非常设的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管辖或监督(1731年增设,前为巡台御史)。(另军事统领为“镇守台澎挂印总兵官”简称为台湾镇) 除此之外,台湾于1879年后增列台北府,1887年台湾设省后,统治者单纯成为台湾巡抚者等,均于此表一併列出。

17世纪

杨朝栋:郑成功1661年5月台湾设承天府,杨朝栋知第一任承天府尹,后因贪污,连同家属尽被郑成功所诛。郑省英:1661年10月接承天府。(1664年,郑经废承天府设天兴,万年两州)
蒋毓英:1683年,清治时期第一任台湾知府。高拱乾:1691年,任台厦道。
靳治扬:1695年,台湾知府。

18世纪

卫台揆:1701年,台湾知府。
周元文:1707年,台湾知府。
王敏政:1704年,台厦道。
陈璸:1710年,任台厦道。
王珍:1716年,任台湾知府。
黄辰明:1717年至1720年任台湾知府、1723年至1727年转任台湾御史兼学政。
高铎:1721年,任台湾知府。
黄立本:1722年至1724年任台湾知府,1725年至1728年以中宪大夫在籍调用兼署台湾知府。
黄叔璥:1722年,巡台御史。(与吴达礼共任)
吴达礼:1722年,巡台御史。
陈大辇:1722年,台厦道。
夏之芳:1728年,台湾御史兼学政。
倪象恺:1729年,台湾知府,1730年升台厦道。
李元直:1730年,巡台御史,兼提督学政。
林天木:1733年,以御史巡视台湾,兼理学政。
严瑞龙:1735年,任巡台御史。
刘良璧:1738年,知台湾府事,1740年,第一任台湾道。
杨二酉:1739年,任巡台御史。
钱洙:1740年,台湾知府。
张湄:1741年,巡台御史,兼理学政。
陆柒:1743年,巡台御史。
白瀛:1746年,巡台御史。
方邦基:1747年,台湾知府,1749年分摄台湾道
曾曰瑛:1753年,台湾知府。
钱琦:1751年,巡台御史。
陈玉友:1751年,台湾知府。
杨景素:1757年,调补台湾道
余文仪:1760年,知台湾府事,1764年,擢分巡台湾道。
蒋允焄:1763年,知台湾府事,1769年,擢台湾道。
奇宠格:1765年,任分巡台湾道。
张珽:1766年,擢分巡台湾道,兼理学政。
邹应元:1767年,调知台湾府。
李师敏:1772年,任台湾知府。
蒋元枢:1775年,知台湾府事,1776年任分巡台湾道,兼理学政。
穆和蔺:1782年任分巡台湾道,兼理学政。
孙景燧:1784年,任台湾知府,1786年,林爽文事变遇害。
杨廷理:1786年,摄台湾府,1791年,任台湾道。
杨绍裘:1787年,署台湾府。
徐梦麟:1788年,署台湾府。
万钟杰:1788年,任台湾道。
吴逢圣:1799年,署台湾知府。

19世纪

盖方泌:1818年,调知台湾府。
吕志恆:1831年,任台湾知府。
周凯:1832年,权台湾道。
姚莹:1838年,台湾道,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斩杀英伏,被流放四川。
仝卜年:1841年,升台湾知府。
徐宗乾:1848年,授台湾道。
丁曰健:1864年,补台湾道。
孔昭慈:1854年,擢台湾知府,1858年,升台湾道,死于戴潮春事件。
洪毓探:1862年,调任台湾道。
夏献纶:1873年,署台湾道。
林达泉:1875年,试署台北知府。
袁闻柝:1881年,升台湾知府。
刘璈:1881年,台湾道。
程起鹗:1883年,台湾知府,1889年,台湾建省后的台湾府知府事
刘铭传:1885年,台湾首任巡抚。
唐景嵩:1887年,授台湾道,1895年,任台湾知府。
包容:1891年,台南知府。
沈应奎:1891年,代台湾巡抚
邵友濂:1891年,台湾巡抚
俞鸿:1895年,台湾台北知府。
黎景嵩:1895年,台湾知府

《台湾知府》

作品目录

十年磨一剑
台湾知府
秦香莲外传
北魏魂
公子扶苏
……

作品导读

十年磨一剑
(自序)
公元1983年,我29岁那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从金融系统调到乐平赣剧团担任编剧。远离枯燥单调的阿拉伯数字,跳进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天地,对我来讲,是个重大转折,充满着挑战。
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舞台经验,甚至没有登台扮演过一个限兵甲乙、民众丙丁的角色,我是一无所有。
若说一无所有也不尽然,我的父亲1958年曾担任过赣剧团团长兼编剧(同年“授衔”右派)。大姐14岁进剧团,虽然不是“当家小旦”,也小有些名气。可以说,我好歹也算是半个梨同世家出身。凭着家庭的薰陶,凭着幼时被父亲逼着背的几首唐诗宋词,凭着对平平仄仄的格律入门,凭着对艺术的嚮往追求喜爱,懵懵懂懂的我信心满满地坐上了编剧这把“交椅”。
人们都说艺高人胆大,我想,有时候无知胆更大。
进得剧团来,头脑清醒了许多。莎士比亚说,生,或者死,是个问题。我没有生与死的问题,我面临的是做不做南郭先生,混得下去混不下去的问题。
没办法,我只有游泳中学习游泳,战争中学习战争,编剧中学习编剧了。
靠着一分悟性,两分勤奋.j分机遇,经过实践,我逐渐琢磨出了一些编剧的门道,心中有了些底,并且小有斩获。这是值得欣慰的,起码我的编剧饭碗不会被砸。
以前曾听人说过,戏剧是文学艺术门类中较难的一种。初听时不以为然,既然是文学艺术,哪样不难?人得门来,方知有一定的道理。诗歌、小说、散文、绘画是作者的单独劳动,只要编辑通过,基本上大功告成。而戏剧是综合艺术,要搬上舞台,除编剧外,还需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人员的集体劳动,再度创作。众人需要统一创作理念、基调、风格……如果有一方不够和凿,都将功亏一篑。我想,所谓的“较难”,也许就“难”在这方面吧。
作为编剧,总不想自己的剧本成为平面的案头文学,供人阅读,总希望能成为立体的、鲜活的舞台形象,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能给人以某种启迪。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平民百姓所熟悉的传统剧目是剧团的首选。为鼓励创新,出人才,出成果,江西省有关主管部门从1986年开始,每隔3年举办一届“玉茗花”戏剧节,这对痴情于戏剧艺术的人士来讲,无疑是个福音。遗憾的是时空有限,粥少僧多,高手如林,竞争激烈。我看到不少同行,为自己多年的辛勤劳动成果不能在舞台上展示而唏嘘感叹,黯然神伤。如果说我在别的方面不大走运的话,那幺,在剧本的成活率上是幸运的。十 年来,我先后创作(包括与人合作)、改编了大大小小二十余个剧本,大部分搬上了舞台,连续三届“玉茗花”戏剧节上均有作品上演、获奖、发表,因而有了这本结集。我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前辈、同仁。我还要感谢“上帝”——观众,是他们抱着宽容的心态,不惜浪费时间,甚至有时冒雨观看我的拙作。

作者简介

王新翔,1954年12月生,江西乐平人,江西大学作家班本科毕业。系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乐平市剧协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乐平农行办公室干事、市赣剧团编剧、《乐平广播电视剧场》总编、市电视台副台长兼专题部主任。先后创作大小剧本三十余个,部分在省、景德镇市获奖、发表,撰写、编导电视专题片百余个(集),部分在中央台、省电视台播映或获奖。

基本信息

作 者: 王新翔
出 版: 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 编 审: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甲1号
责任编辑: 金 童
开 本: 850×1168mm1/32
字 数: 220千字
印 张: 9.5
版 次: 2013年8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价: 38.00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台湾知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