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后加工方法
化学纤维后加工方法是使成品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一系列后处理加工方法。后处理工序有:①水洗,是使湿法成形纤维的丝条在运行中通过一个或两个连贯排列的水洗涤槽,以除去纤维表层所粘附的溶液及有机、无机物杂质;或在行进的丝条上喷洒净液,直到丝条洗净为止。②拉伸,是将微观结构尚未完全固定的初生态纤维,从两组或三组不同转速的导辊或导盘的缝隙之间通过,两端导辊或导盘的速度差使纤维伸长,并使捲曲无序的大分子沿轴向整列和伸展,以达到有序化,增加大分子间的接触点,提高抗张强度。③热定形,按纤维所处的介质和加热方式分为:乾热空气定形法;接触加热定型法;水蒸汽湿热定形法;浴液热定型法。其目的是使拉伸后的合成纤维在定形装置中保持温度停留一段时间,让拉伸之后的结构得以稳定。④捲曲,是用化学或机械的方式使化学纤维外形获得立体的、平面的或锯齿形的波纹。⑤切段,是将化纤长丝切成与羊毛相近的短段,以便能像棉纤维或羊毛那样供作纯纺或混纺织物。
拉伸也常和加拈工序结合进行。纤维的拉伸必须在一定介质中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方法有三种:乾热拉伸、蒸汽拉伸和湿热拉伸。机械捲曲法是先将纤维束在热水或蒸汽中预热,而后在捲曲机上借捲曲轮和捲曲箱的作用产生锯齿形平面捲曲效应。化学捲曲是沿径向并列分布的两种聚合物的不对称分布,纺得的纤维经拉伸和热处理后产生收缩差,而使纤维产生螺旋状捲曲。切段有湿切、乾切和牵切三种形式。后处理加工工序还有脱硫、漂白、酸洗、上油、脱水、乾燥、卷绕、加拈等,依化学纤维品种和纺丝工艺的不同,后处理工序也不相同。后处理加工方法的不断开拓,使得化学纤维的质量、成色和品种日新月异,以适应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