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内容丰富,全书主要收录了密码、命悬一线、十宗罪·拼尸之案、尸骨奇蹤、嫌疑犯、尸骨无存、地狱製造、脑控、变相、香窥·天堂与地狱杀人事件、跋·我们4.0版的城市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307页
- 开本:16
- 品牌: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舒飞廉 黄碧影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3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5471048
内容简介
《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往生刑
绑架
密码
命悬一线
十宗罪·拼尸之案
尸骨奇蹤
嫌疑犯
尸骨无存
地狱製造
脑控
变相
香窥·天堂与地狱杀人事件
跋·我们4.0版的城市
绑架
密码
命悬一线
十宗罪·拼尸之案
尸骨奇蹤
嫌疑犯
尸骨无存
地狱製造
脑控
变相
香窥·天堂与地狱杀人事件
跋·我们4.0版的城市
后记
我们4.0版的城市
舒飞廉
如果运气好的话,武汉满城的桂花会在秋天开放两次,一次予中秋的亭亭圆月,另外一次,则要到十一月初,薄薄的、若有若无的迟桂花,在这样缥缈的花香里,车载电台里的DJ们,多半要动员大家去吃冬至的羊肉火锅了。每年这样的时节,对我来讲,则一是以“木剑客”去弄“武侠年选”,一是以“舒飞廉”来弄“悬疑年选”。惜乎木剑客于武侠很熟,是煨烂的羊肉,于悬疑却始终很隔,是难啃的羊骨头。
在以“生命力的再现”为主旨的类型小说里,作家们在各自的领域,经营着不同题材的故事。武侠可能更注意人的“体力”,它隐含着一个历史的空间;悬疑则更注重人的“脑力”,它直面着我们窗外朝气蓬勃的城市。城市的不同的空间、不同阶层,被设定成一个一个的“案子”,侦探也好,干警也好,推理的爱好者也好,其实都是读者的替身,代替我们去观察、了解这个城市,直面我们自己。这大概是除了悬疑小说之外,都市报的情感故事、电影院的悬疑电影都特别走红的原因所在。而悬疑作家们,永远是“城市历险”的先锋,会循着街巷、道路、下水管网、各类有线无线网路等“线索”,探究各种人与人的关係,解开各种各样的人性“情结”,一直达到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大脑,最后,当他们的底牌亮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了解到由弗洛伊德到当代的脑科学这样一个清晰的谱系。
周浩晖的小说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密码》也是如此。一间冷库,两个人,一串数字,能够翻转演绎出如此精微的故事,当然是令人拍案惊绝。再麻烦的密码,也有破解出来的办法,而痴心女子负心汉这个难题,却是自古难以解开的一团乱麻。聪慧的女人的笑容里,滋味万千,我们也只能祝她好运。时晨的《变相》将故事转向中学的校园,看起来只是一个中学生三角恋争风吃醋的故事,但推动陈健将王锐推下教学楼的力量,却是在教学楼里的教室里产生出来的——学生被分成好与差两个对立的阵营,这种分类法,也是“改变容貌”的力量的源泉吧。庄秦的《命悬一线》有着特别自信与幽默的调子,在王君顾美美们挖空心思布置精巧的安乐窝发洩慾望的时刻,“我”却在不同的职业里体会着世界的丰富与美好,这份潇洒劲,是乾爹与干女儿们多少场海天盛宴都换不来的。七弦的《尸骨奇蹤》的故事发生在沙漠中的迷城。沙漠,尸骨,狼群,黄金国,献祭,当石棺人与十兽的战斗出现在尾声时,故事已由惊悚转向奇幻了。罪化的《香窥》将场景移到了和风细雨的日本京都,难得地以推理小说之国为背景,来写有日本风味的推理故事。就像香味能够成为解谜的通道一样,艺术不也是窥探人心的通道吗?柏木将人由天堂与地狱中间,领悟人性的力量,最后成为这种力量的栽体,他真是得其所在!
蜘蛛的《十宗罪》这两年大红大紫,《拼尸之案》是其中的一节,将我们带回写实风格的乡镇场景。梁教授所领衔的特侦组细腻而严密的侦案步调如此新锐,与“灰镇”愚昧自私的恶,形成了微妙的对应。乡村选举引发的杀人案,看起来是要将特侦组引向迷雾的闲笔,却为更加可怕的碎尸案布局了令人深省的社会背景——鲁迅写《药》的时代,人性之恶,这些产生出心灵畸变的社会结构,并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彻底刬除。叶莫的《尸骨无存》中,那个恶疾缠身的英子,也可以看作是这种“乡村之恶”的象徵,铁八卦虽然能够镇压住无名病毒,但真正解除它,却需要郑含们的科学与马嘉西们的基于同情与悲悯的爱心。漆雕醒《地狱製造》中的“量子纠缠”,说明人的“念力”是互相影响的,秘录社与“使者”们在大数据时代的对立,记忆的重新拼合,这些想法,打开了更多的以营造地狱与天堂的可能性。毒蜂《脑控》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与《地狱製造》呼应的,城市的暴力美学,移师到大脑之中,形成不可思议的“脑战”,作为都市游侠的我与代表着组织的“神秘人”的战斗。可能是刚刚开始。
在这十二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香无的《往生刑》。随着何晴的调查,一个医院的谋杀案渐渐袒露出了真相,而作为死者的“他”,以回魂夜之前的鬼魂的身份,跟随无知无觉的女孩,一方面还原了自己死亡的真相,一方面,也还原了藏在内心裏面的纯真的初恋。我们的死亡于自己是秘密,而我们的爱,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藏着一条纯真的小巷,小巷的月色与微风,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勇气?给我们带来甜蜜而又痛楚的往生刑?这个小说有着东野圭吾《白夜行》一样的质地,文字又恍惚又清晰,就像女主人公,又柔弱又坚定,与沦落风尘的邹然一样,她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光。尸姐的《嫌疑犯》,与《变相》一样,回到了学校的场景,不过故事的力量,却是出自“虎妈”。让陈宝美与孙小津的青春凋谢在桥下同一块石头上的兇手,其实就是了不起的高考中的“两分”,它不仅扭曲了人伦的亲情,将慈爱的妈妈变成了冷漠的巨人,也扭曲了年轻人的恋爱,他们在分数的漩涡里,失去了发现并生长出真爱的能力。与《往生刑》一样,《嫌疑犯》的故事也很精緻,由五六位人物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拼合出来的结构,就像五六面镜子,将房间里的幽微与曲折,烛照得清清楚楚。如果真的去比试故事的技法的话,这十二个稿子里面,最好的却是亮亮的《绑架》,一个发生在老街上的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故事,一波三折,又精妙无比。相信有编剧朋友看到这个故事,会有毫不犹豫地将之推荐给姜文等人,改成电影的冲动。但这个最具镜头感的故事,也隐藏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导演如何来处理这两个将在故事的最后一段里,结合到一起的“我”呢?双面人的形象固然并不罕见,但如此微妙地分离然后合流到一起,想通过画面的表演展现出来,却几乎不可能——在这里,小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击溃了电影——对悬疑这种类型而言,文字才是唤醒并收藏好我们的心灵激情的最好的工具。
由以上简略的巡视,我们已经可以大概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随着中国都市的崛起,心理学与脑科学的演进,悬疑作家们在侦探、推理等小说的传统之中写作,与城市的脉搏互感而取得的长足的进步;更何况,这些进步是仅由十来箇中短篇作品中观察得到的,所以完全可以想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内的悬疑小说事实上已经发育到多元、丰富而精湛的高度,成为我们锻鍊智力、了解自身、同情世界的一扇窗户,我特别希望,在文化产业方面有话语权的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作家的努力,了解到这些作品的美好,不要动辄将这个类型划入到惊悚血海、怪力乱神的禁区。站在悬崖上去看深渊,深渊也深深地回望着我们。这种互视,对于了解我们自己,化解掉都市化中的“暴戾”,功莫大焉。
我也特别感谢黄碧影编辑,还有华斯比兄,由《故事月末》、《漫客悬疑》、《悬疑志》等杂誌中挑选出这一批作品,本来我们还可以将目光放诸网路,放诸图书,放诸更多的杂誌,将更好的悬疑作家与作品挑选出来供读者分享,因为时间的关係,难免遗珠千万,弥补这些缺憾,也只好诉诸来年了。
2013年11月3日。武汉。
舒飞廉
如果运气好的话,武汉满城的桂花会在秋天开放两次,一次予中秋的亭亭圆月,另外一次,则要到十一月初,薄薄的、若有若无的迟桂花,在这样缥缈的花香里,车载电台里的DJ们,多半要动员大家去吃冬至的羊肉火锅了。每年这样的时节,对我来讲,则一是以“木剑客”去弄“武侠年选”,一是以“舒飞廉”来弄“悬疑年选”。惜乎木剑客于武侠很熟,是煨烂的羊肉,于悬疑却始终很隔,是难啃的羊骨头。
在以“生命力的再现”为主旨的类型小说里,作家们在各自的领域,经营着不同题材的故事。武侠可能更注意人的“体力”,它隐含着一个历史的空间;悬疑则更注重人的“脑力”,它直面着我们窗外朝气蓬勃的城市。城市的不同的空间、不同阶层,被设定成一个一个的“案子”,侦探也好,干警也好,推理的爱好者也好,其实都是读者的替身,代替我们去观察、了解这个城市,直面我们自己。这大概是除了悬疑小说之外,都市报的情感故事、电影院的悬疑电影都特别走红的原因所在。而悬疑作家们,永远是“城市历险”的先锋,会循着街巷、道路、下水管网、各类有线无线网路等“线索”,探究各种人与人的关係,解开各种各样的人性“情结”,一直达到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大脑,最后,当他们的底牌亮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了解到由弗洛伊德到当代的脑科学这样一个清晰的谱系。
周浩晖的小说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密码》也是如此。一间冷库,两个人,一串数字,能够翻转演绎出如此精微的故事,当然是令人拍案惊绝。再麻烦的密码,也有破解出来的办法,而痴心女子负心汉这个难题,却是自古难以解开的一团乱麻。聪慧的女人的笑容里,滋味万千,我们也只能祝她好运。时晨的《变相》将故事转向中学的校园,看起来只是一个中学生三角恋争风吃醋的故事,但推动陈健将王锐推下教学楼的力量,却是在教学楼里的教室里产生出来的——学生被分成好与差两个对立的阵营,这种分类法,也是“改变容貌”的力量的源泉吧。庄秦的《命悬一线》有着特别自信与幽默的调子,在王君顾美美们挖空心思布置精巧的安乐窝发洩慾望的时刻,“我”却在不同的职业里体会着世界的丰富与美好,这份潇洒劲,是乾爹与干女儿们多少场海天盛宴都换不来的。七弦的《尸骨奇蹤》的故事发生在沙漠中的迷城。沙漠,尸骨,狼群,黄金国,献祭,当石棺人与十兽的战斗出现在尾声时,故事已由惊悚转向奇幻了。罪化的《香窥》将场景移到了和风细雨的日本京都,难得地以推理小说之国为背景,来写有日本风味的推理故事。就像香味能够成为解谜的通道一样,艺术不也是窥探人心的通道吗?柏木将人由天堂与地狱中间,领悟人性的力量,最后成为这种力量的栽体,他真是得其所在!
蜘蛛的《十宗罪》这两年大红大紫,《拼尸之案》是其中的一节,将我们带回写实风格的乡镇场景。梁教授所领衔的特侦组细腻而严密的侦案步调如此新锐,与“灰镇”愚昧自私的恶,形成了微妙的对应。乡村选举引发的杀人案,看起来是要将特侦组引向迷雾的闲笔,却为更加可怕的碎尸案布局了令人深省的社会背景——鲁迅写《药》的时代,人性之恶,这些产生出心灵畸变的社会结构,并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彻底刬除。叶莫的《尸骨无存》中,那个恶疾缠身的英子,也可以看作是这种“乡村之恶”的象徵,铁八卦虽然能够镇压住无名病毒,但真正解除它,却需要郑含们的科学与马嘉西们的基于同情与悲悯的爱心。漆雕醒《地狱製造》中的“量子纠缠”,说明人的“念力”是互相影响的,秘录社与“使者”们在大数据时代的对立,记忆的重新拼合,这些想法,打开了更多的以营造地狱与天堂的可能性。毒蜂《脑控》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与《地狱製造》呼应的,城市的暴力美学,移师到大脑之中,形成不可思议的“脑战”,作为都市游侠的我与代表着组织的“神秘人”的战斗。可能是刚刚开始。
在这十二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香无的《往生刑》。随着何晴的调查,一个医院的谋杀案渐渐袒露出了真相,而作为死者的“他”,以回魂夜之前的鬼魂的身份,跟随无知无觉的女孩,一方面还原了自己死亡的真相,一方面,也还原了藏在内心裏面的纯真的初恋。我们的死亡于自己是秘密,而我们的爱,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藏着一条纯真的小巷,小巷的月色与微风,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勇气?给我们带来甜蜜而又痛楚的往生刑?这个小说有着东野圭吾《白夜行》一样的质地,文字又恍惚又清晰,就像女主人公,又柔弱又坚定,与沦落风尘的邹然一样,她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光。尸姐的《嫌疑犯》,与《变相》一样,回到了学校的场景,不过故事的力量,却是出自“虎妈”。让陈宝美与孙小津的青春凋谢在桥下同一块石头上的兇手,其实就是了不起的高考中的“两分”,它不仅扭曲了人伦的亲情,将慈爱的妈妈变成了冷漠的巨人,也扭曲了年轻人的恋爱,他们在分数的漩涡里,失去了发现并生长出真爱的能力。与《往生刑》一样,《嫌疑犯》的故事也很精緻,由五六位人物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拼合出来的结构,就像五六面镜子,将房间里的幽微与曲折,烛照得清清楚楚。如果真的去比试故事的技法的话,这十二个稿子里面,最好的却是亮亮的《绑架》,一个发生在老街上的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故事,一波三折,又精妙无比。相信有编剧朋友看到这个故事,会有毫不犹豫地将之推荐给姜文等人,改成电影的冲动。但这个最具镜头感的故事,也隐藏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导演如何来处理这两个将在故事的最后一段里,结合到一起的“我”呢?双面人的形象固然并不罕见,但如此微妙地分离然后合流到一起,想通过画面的表演展现出来,却几乎不可能——在这里,小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击溃了电影——对悬疑这种类型而言,文字才是唤醒并收藏好我们的心灵激情的最好的工具。
由以上简略的巡视,我们已经可以大概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随着中国都市的崛起,心理学与脑科学的演进,悬疑作家们在侦探、推理等小说的传统之中写作,与城市的脉搏互感而取得的长足的进步;更何况,这些进步是仅由十来箇中短篇作品中观察得到的,所以完全可以想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内的悬疑小说事实上已经发育到多元、丰富而精湛的高度,成为我们锻鍊智力、了解自身、同情世界的一扇窗户,我特别希望,在文化产业方面有话语权的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作家的努力,了解到这些作品的美好,不要动辄将这个类型划入到惊悚血海、怪力乱神的禁区。站在悬崖上去看深渊,深渊也深深地回望着我们。这种互视,对于了解我们自己,化解掉都市化中的“暴戾”,功莫大焉。
我也特别感谢黄碧影编辑,还有华斯比兄,由《故事月末》、《漫客悬疑》、《悬疑志》等杂誌中挑选出这一批作品,本来我们还可以将目光放诸网路,放诸图书,放诸更多的杂誌,将更好的悬疑作家与作品挑选出来供读者分享,因为时间的关係,难免遗珠千万,弥补这些缺憾,也只好诉诸来年了。
2013年11月3日。武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013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