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咏雪词。此词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看似无联繫,但表达出吟雪之时包含的闺怨之意。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欧阳文忠公集》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欧阳修

作品原文

少年游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乾、玉腊梅枝。
⑵兽炉:铸成兽形的香炉。
⑶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
⑷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
⑸剪刀:喻春风。化用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⑹拂鞍:拂过马鞍。
⑺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白话译文

玉壶里结了一层光亮透明的寒冰,兽形香炉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烬。打开绣帘,眺望窗外,才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雪,将树木花丛点缀得晶莹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洛阳的城阙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楼台,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拂过马鞍,沾上衣袖,约完会的人感觉这回家的路恰似章台街呢。

创作背景

此词为天圣(1023年-1032年)末年词人任西京留守推官时在洛阳写的咏雪词。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王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只见雪花纷纷扬扬,不待剪刀裁剪,树上仿佛开满了洁白的六出花朵。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大雪纷飞的样子,形象生动。
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首先从室外着笔。洛阳城中,城阙高耸,楼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末句笔锋一转,说行人骑马过街的情形仿佛似走马章台街。章台街为冶游场所,这似乎在点明雪中行人的身份——冶游之人。
词作上下两片分别从闺中人和冶游者的角度写雪景,看似无联繫,但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如此,则词中吟雪之时则包含闺怨之意。

名家点评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欧阳永叔词,无一字无来处。如《少年游》词“归路似章街”。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