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泰街道
兴泰街道(兴泰新区)是贵州省兴义市的新城区之一,位于兴义市中北部,地处黄草街道、下五屯街道和桔山街道交汇处,地势北高南低,东连兴义万峰林国际机场,西接贵州醇酒厂,北靠老城区,南临万峰林景区,辖区面积4.5平方千米。
兴义市兴泰街道设立于2010年6月,同年,兴义市人民政府兴泰街道办事处成立。兴泰街道的地名寓意是:“兴城繁城,市泰民安”,建设定位:打造兴义市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核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商住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兴泰街道
- 外文名称:Xingtai street
- 别名:兴泰新区
- 行政区类别:街道
- 所属地区:贵州省兴义市
- 下辖地区:富民社区、水新社区等
- 政府驻地:兴义市文化路
- 电话区号:0859
- 邮政区码:562400
- 地理位置:贵州省兴义市中部
- 面积:4.5平方公里
- 方言:兴义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 机场:兴义万峰林机场
- 火车站:兴义站
- 车牌代码:贵E
兴泰概况
兴泰街道辖水新、水库、富民3个社区,19个居民组;规划总用地面积262.63公顷,中心城市面积2.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居民10万人,40米宽的交通主干道、24米宽的次干道穿境而过。
兴泰街道北起南环路和建设路,南至下五屯,西以富民路为界,东抵水井村和曹家坝,属南低北高坡缓的丘陵地带,植被完好,四周是绵延的青山,由北向南看,远处是着名的万峰林景区,辖区内有官山水库、景区及一些树林葱茏的小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非常适宜人居。
兴义市兴泰街道
历史沿革
兴泰街道的历史沿革,最早追溯可到明代。
民国期间,兴义县实行保甲制度,将景家屯划归下五屯,称景家屯堡。
解放后,兴义县将景家屯堡的水井、新苗划归黄草镇,将景家屯村划归下五屯镇。
2005年,兴义市政府对水井、新苗、水库三个村进行整合、规划建设,将之命名为“兴泰新区”。
2010年6月,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将兴泰新区从黄草街道办分离出来,与富民社区一起,组建为新的兴泰新区,同时成立兴义市人民政府兴泰街道办事处。
“兴”即兴城繁城,“泰”即“泰市安民”,兴泰街道办的地名含义是“兴城繁城,泰市安民”。建设定位:以打造兴义未来100万城市人口的核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商住区。居住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时间5~8年。
规划建设
兴泰街道办事处构建风格,大环境突显现代化,小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境内有住宅小区、行政办公区以及商业、金融、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娱乐等,小区体现气派、美观;小区通道彰显人性化,配置休憩坐椅、花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住宅楼盘、办公用房,规划风格现代,点缀绿色景点。
文化

整个新区,大环境彰显现代时尚,小环境充盈地方文化特色。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景双鼎在辖地设定交易市场,以子午为场期,当地人称“赶鼠场”(即今天的老鼠坝)。兴义建置后,清朝皇帝承袭明代的市场体制,鼠场的集市称谓不变。
兴泰街道辖水新、水库、富民三个社区,其中富民、水库为城市社区,水新为农业社区,三个社区概况如下:水新社区位于兴义市兴泰街道办事处东部,成立于2008年1 月,东与桔山街道办事处相邻,南与下午屯街道办事处毗邻,西与本办水库社区相连,北与黄草街道办事处向阳社区接壤。水库社区基本情况,总人口3248人,总户数1163户,有5个居民小组,5 企业。主要发展养殖,种殖业。富民社区成立于2004年1月8日,在兴义城市中心南郊,兴泰办事处西面,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0人,居民6594人,农业人口1216人,社区有富民、群益两个党支部,党员77名,辖区内有黔西南州公安局、黔西南州武警支队、消防大队、贵州醇酒厂等13家企事业单位。